集束化护理策略用于预防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探析

2015-10-21 16:40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预防

童 蕊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留置尿管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留置尿管时间大于10天的住院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出现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感染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在留置尿管3天、7天、10天后出现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明显将患者的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相关性尿路感染;留置尿管;预防

留置尿管期间相关性尿路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的常见类型,在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中占40%左右,且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1]。大多数住院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最大因素是住院期间留置导尿管。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尿路感染后可导致病死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严重负担[2]。集束化护理策略是指通过循证医学作为理论基础,集合已经证实为有效的一系列护理操作、护理措施实施于临床工作中,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最好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住的70例留置尿管时间大于10天的住院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留置尿管时间大于10天的住院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5.73±4.29)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6.82±4.5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在研究前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行留置导尿前均无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经尿培养显示结果为阴性,排除糖尿病患者以及留置导尿管低于10天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留置尿管的常规护理,包括会阴护理、定期更换导尿管等护理干预措施。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患者入院后,经专业人员制定预防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集束干预策略,并确定组成元素,制定目标性监测之后,专人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护理指标,包括以下几点: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留置尿管插管,并运用导管固定翼对导管进行有效固定,将导尿管的位置放置于耻骨联合下方,防止尿液逆流引起感染;及时清空集尿袋中的尿液,尿液满2/3时应及时倒尿,或在移动患者前也应将尿液清空;留置尿管期间无需采用消毒液对尿道口进行清洁与消毒,可采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常规冲洗即可;护理人员每日定时评估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尿路感染的指征及临床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整个过程中,以PDCA作为质量控制标准,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监测,并研究者定期考核实施者实践护理干预措施的具体情况,并反馈考核结果,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依从性。两组患者均在留置尿管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分别留取中段尿作为培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比较两组的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

1.3评定方式

两组患者均于留置尿管第3天、第7天和第10天分别留取尿培养标本,进行尿培养实验。留置尿管期间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评定标准:患者出现发热、肾区叩痛、腹触痛、腰痛等临床症状,出现血尿、脓尿等尿液异常情况、以及尿道口红肿、尿道异常分泌物等症状,行中段尿培养结果显示男性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大于(等于)105cfu/ml、女性大于(等于)104cfu/ml为尿路感染。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疏浚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在留置尿管第3天出现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例数有1例,感染率为2.8%,对照组发生感染的例数有5例,感染率为14.3%;观察组在留置尿管第7天出现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例数有8例,感染率为22.8%,对照组发生感染的例数有18例,感染率为51.4%;观察组在留置尿管第10天出现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例数有13例,感染率为37.1%,对照组发生感染的例数有30例,感染率为85.7%。两组比较可见,观察组在留置尿管3天、7天、10天后出现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相关性尿路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是长期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在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因素中,与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的长短具有密切关系。既往研究显示,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大于72小时,则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31%左右;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大于5天,则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74%左右,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几乎均有可能出现尿路感染[3]。因此,当患者的病情稳定,无需留置尿管时,应立即将导尿管拔除。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理念,近年来应用非常广泛,具有评估性、有效性、实践性、目标性、时间性、序贯性等[4]。该护理理念主要是指以循证医学作为理论依据和指南,有效集合已证实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并结合医疗单位的具体情况,全面制定护理计划。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该持续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的所有制定措施,积极培训所有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策略的认识。本次研究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实施于35例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在留置尿管第3天、第7天、第10天的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于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明显将患者的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秋荣.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藥,2014,17(10):489-451.

[2]杨宁梅,杨筱敏.集束化策略对ICU患者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感染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1(8):10-12.

[3]汤莉伟,吴佳敏.留置导尿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相关途径及护理现状[J].全科护理,2015,15(7):1138-1139.

[4]陈鹏英.集束化护理对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3(11):890-892.

猜你喜欢
集束化护理预防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