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2015-10-21 16:40张京华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

张京华

【摘 要】本文通過了解神经科护士工作倦怠感及自我效能感状况,探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感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应重视提高神经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便更有效地降低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以保证提高工作绩效。

【关键词】神经科护士;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

工作倦怠感是个体的心理体验,是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倾向、成就感低下综合征,对个体的身心状况、工作以及个体所在的组织产生巨大的影响,通常被认为是慢性工作压力所致[1]。本文主要探讨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来寻找缓解神经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本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外科的82名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2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为100%。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所在科室、工作情况等一般资料。

1.2.2工作倦怠感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MBI量表由22个条目组成。受试者依据自己的感受对问卷中的相关表述进行选择,用0~6分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问卷包括3个因子:情绪倦怠感(emotional exhaustion,EE):主要评价工作压力过大引起的情绪反应,共9个条目,总分0~54分,得分19~26分为中度倦怠感,26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工作冷漠感(Depersonalization,DP):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服务对象的态度及感觉,共5个条目,总分0~30分,得分6~9分为中度倦怠感,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个人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PA):主要评价压力引起的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共8个条目,总分0~48分,得分34~39分为中度倦怠感,34分以下为高度倦怠感[2]。

1.2.3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rf-Eficacy Scale,GSES)。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折半信度为0.90。GSES共10个项目,采用Likert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按1~4评分。把所有10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再除以10即为得分,范围1~4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对工作倦怠感的影响

本组82名护士中男1名(1.2%),女81名(98.8%)。文化程度:中专8名,大专54名,本科及以上20名。年龄20~48岁,平均(27.91±5.O6)岁。从事护理工作的时间为1-28年,中位时间8年。从事神经科护理工作的时间为1-17年,中位时间7年。职称:护士42名(51.3%),护师28名(34.1%),主管护师l2名(14.6%)。

本调查显示,本科护士的工作冷漠感得分低于中专和大专护士(z=-2.13,P<0.05),而其的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中专和大专护士(t=2.40,P<0.05);年轻的护士的工作冷漠感得分高于年龄大的护士(z=2.86,P<0.05),更易体验到较高水平的倦怠。

2.2工作倦怠感情况

本组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得分为(22.45±9.18),有64.7%的护士有较高的情绪、情感疲惫现象;工作冷漠感得分为(6.57±4.25),有12.5%的护士对病人、工作冷漠疏远,两者均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2.31±8.51),有67.3%的护士缺乏个人成就感,属高度倦怠。

2.3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本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43±0.31分,与护士群体(2.69±0.58)分进行比较,t=3.46,P=0.0007;与常模2.86分比较,t=10.559,P=0.0000,明显低于护士群体和常模。其中得分在1-2分的l1例(13.4%);得分在2-3分的52例(63.4%);得分在3-4分的19例(23.2%)。

2.4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感的相关性

将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工作倦怠感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倦怠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1,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34,P<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工作冷漠感得分无明显相关性(r=-0.068,P>0.05)。

3.讨论

3.1神经科护士的工作倦怠感较高

本组神经科护士工作倦怠感中情绪倦怠感、工作冷漠感均呈现出中度倦怠感,个人成就感属于高度倦怠。神经科护士工作倦怠感较高的可能原因包括:(1)神经科是个高风险科室,急诊多,经常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工作超负荷现象经常发生,使得护理人员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大;(2)神经科病人的特点,决定了护士除了从事一般性的护理工作之外还承担着大量的更为复杂的专科护理工作;(3)相对于繁重的护理工作而言,报酬又相对较低,使得护理人员失去价值归属感,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3.2神经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比较容易表现出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得分与情绪倦怠感、个人成就感得分均呈显著性相关。说明在情绪倦怠感和个人成就感因子中,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会有较强的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不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感。因此,推断提高神经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其工作倦怠感的缓解。

总之,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身心疾病,如身心耗竭综合征,工作疲溃感,焦虑等,而神经科为其特殊专业因素、职业暴露的危险、不规则的生活方式、护患关系等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注重低年资护士的培养,发挥高资历护士的榜样作用和提高护士的受教育程度,是提高神经科护士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减轻其工作倦怠感,使神经科护士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贾晓燕,朱永新.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研究现状[J].现代医院,2006,6(4):6-8.

[2]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7—217.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
气象行业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