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舒迪哈铅锌矿成矿特征分析

2015-09-29 00:46王冠亚梁海波
西部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宝山铅锌矿斑岩

王冠亚 梁海波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呼和浩特 010020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舒迪哈铅锌矿成矿特征分析

王冠亚梁海波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呼和浩特010020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知矿点有二十余处,矿种有Au、Ag、Cu、Fe、Pb、Zn、Mo等多种金属矿产,属二连-东乌旗华力西、燕山期铜、钼、金、铬、锡、铁、铅锌、(钨)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已提交报告并已开采的有查干敖包铁锰矿床、朝不楞铁锌多金属矿床、阿尔哈达银铅锌矿床、吉林宝力格银矿床,其他矿点的工作程度较低,仍停留在预查或普查阶段。

矿产资源矿产铅锌矿床

引言

工作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行政区划隶属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额仁高毕苏木管辖,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兴安地槽褶皱系,东乌珠穆沁旗早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中段东南缘,查干敖包——阿荣旗深断裂北侧。三级构造单元位于查干敖包复式背斜北部,额仁高毕复式向斜南部。

1.矿体资质

1.1地层

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志留系上统卧都河组,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和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物。

(1)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O2d)

区内出露的多宝山组为上部层位。主要分布在区内中部,呈南西——北东向展布。岩性主要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火山角砾岩、岩屑晶屑凝灰岩、细碧质凝灰岩、硅质岩、泥质板岩,属海相火山沉积。该组岩层被侏罗世岩浆岩侵入,是本区主要的矿源层。

(2)志留系上统卧都河组(S3w)

主要分布在区内南侧及东侧,为一套碎屑岩夹板岩及灰岩透镜体的浅海相正常沉积岩层,主要岩性为变质砂岩、石英砂岩。

(3)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D3a)

主要分布在区内中西部及北部,为一套滨海-海陆交互相的泥岩及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绢云母绿泥石板岩、变质石英砂岩。该组地层是成矿的有利层位,吉林宝力格银矿即赋存于该组地层中。

(4)第四系全新统(Qhal+l)

分布于山间沟谷冲积砂砾石,湖盆洼地中的湖积淤泥等。

1.2侵入岩

矿区侵入岩发育较少。主要为晚侏罗世黑云母花岗岩,呈不规则状岩基产出。脉岩主要为石英脉。

钻孔深部见到深灰色中细粒闪长岩。

闪长岩岩性特征:深灰绿色,细粒结构、碎斑糜棱结构,块状构造,岩石具弱糜棱岩化。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暗色矿物为角闪石。斜长石呈0.5mm~1mm粒状、不规则板状或呈拉长的碎裂状,含量80%,具绢云化。角闪石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含量20%。岩体侵入多宝山组细碧岩内。

1.3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及韧性剪切带构造。

(1)褶皱构造

从地层的分布来看,区内中部出露有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两侧出露有志留系上统卧都河组、泥盆系上统安格音乌拉组。背斜构造,轴向北东东方向,其中北翼受到走向断层的破坏,地层缺失。

(2)断裂

断裂构造按方向可划分为:北东向断裂,北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

北东向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断裂,断层走向北东60°~70°延长大于1km,断层断于奥陶系多宝山组与泥盆系安格音乌拉组接触带及附近。造成地层缺失,两端被第四系掩盖。断层性质为逆断层。

北北东向断裂:断裂走向北东10°~20°,断裂延长几百至几公里,断裂带岩石破碎,断层性质为右旋平移为主。

北西向断裂:北西向断层规模一般比较小,以平移断层和正断层为主。

(3)韧性断裂构造

区内内韧性构造主要表现为左旋斜冲韧性剪切带,其中韧性剪切带走向NE70°,侧伏角30°,剪切带发育在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中沿韧性剪切带走向岩石强烈破碎,并糜棱岩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硅化以及铅锌银矿化,因此该韧性剪切带与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槽探揭露证实该构造存在。

区内内构造发育,以北东东向为主,晚期脆性构造的叠加对矿液的进一步富集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

1.4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尤以碳酸盐化发育较好。呈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当中。这为金属矿产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载体,往往矿体就产生于这些沿裂隙充填的碳酸盐脉中。另外硅化和绿帘石化也与矿化关系密切。

图1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舒迪哈铅锌矿成矿地质草图

2.矿体特征

从目前工作程度来看,矿体赋存于早古生代奥陶纪多宝山组(O2d)细碧岩、细碧角斑岩夹板岩地层中,矿化特征以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主,局部见方铅矿化、闪锌矿化、黄铜矿化。目前发现2个矿带11条矿体。

(1)Ⅰ-1号矿体:矿体赋存在褐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中。经地表探槽揭露,深部由钻探控制,属单剖面控制,矿体延长不清,厚度(假厚)0.8m~5.0m,真厚0.56m~3.30m,向深部延深50m。赋矿标高为955m~920m之间。矿体走向北西290°,倾向20°,倾角30°。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围岩为灰绿色细碧岩。矿体品位铜0.12%~0.15%,铅0.99%~3.35%,锌0.53%~1.21%,银24.6g/t~205g/t。

(2)Ⅰ-2号矿体:赋存在黄铁矿化构造角砾岩中。矿体地表由两条探槽控制,深部由钻孔控制,地表控制长度60m,推测长110m,矿体假厚3.9m~12.75m,真厚2.36m~9.02m,矿体延深100m,赋矿标高为958m~880m之间。矿体走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45°~50°。矿体呈透镜状,局部具膨大现象。围岩为灰绿色细碧岩、灰色石英角斑岩。矿体地表矿化东部以铜银矿化为主,西部以铅银矿化为主,而深部又以锌银矿化为主,矿体铜平均品位0.01%~0.07%,铅平均品位0.31%~2.41%,锌平均品位0.04%~1.01%,银平均品位13.53g/t~194.96g/t。

(3)Ⅰ-3号矿体:为区内主要矿体,矿体赋存在黄铁矿化构造角砾岩或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中。地表断续出露长度200m,工程控制长520m,矿体假厚0.8m~22.26m,真厚0.72m~17.05m,平均假厚5.33m,平均真厚3.76m,最大控制斜深180m,垂直深度170米,深部未控制。赋矿标高为960m~720m之间。由5条探槽及4个钻孔控制。矿体走向280°,倾向10°,倾角50°~65°。矿体呈脉状或透镜体状产出,东段地表被厚约1.5m~30m残积、坡积和含砾粘土所覆盖,呈盲矿体形式产出,且矿体厚度变大。矿体中西段厚度小,且品位低,出现了低品位矿体,因此该矿体的总体趋势为中西段地表出露,厚度小,品位低,东段向深部延伸,埋深变大,矿体变厚,品位增高。矿体围岩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矿体浅部品位偏低,均达不到工业品位,深部品位增高可达到工业品位,矿体以铅锌矿化为主,伴生银、铜。铅品位一般0.018%~6.72%,平均0.86%;锌品位一般0.22%~15.32%,平均品位2.03%;伴生银品位一般1.70g/t~140g/t,平均23.98g/t;铜品位一般0.004%~0.15%,平均0.03%。铅品位变化系数为13.08%,品位变化均匀;锌品位变化系数为109.1%,品位变化不均匀。

3.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3.1控矿因素

(1)地层因素

矿体赋存在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片理化细碧岩、细碧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地层之中的断裂、裂隙当中,并严格受其控制,且均为热液型,围岩蚀变为硅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等。多宝山组细碧岩、细碧角斑岩、石英角斑岩中Cu、Pb、Zn、Ag等元素的丰度值高,这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2)构造因素

矿区内存在一条走向为NE70°韧性剪切带为矿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而韧性剪切带内的近东西向脆性断裂与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

(3)火山岩因素

矿区西南部出露侏罗系白音高老组流纹岩衬岩性特征。酸性岩浆上侵为成矿提供了足够的热能和热液来源,在热液流经含矿围岩时,发生萃取作用同热液形成一套含矿热液,随着外界温度、压力的变化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含矿热液直接沉淀在围岩的裂隙当中富集成矿。

因此,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热液充填型铅锌多金属矿。

3.2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铅锌银矿体赋存在中奥陶统多宝山组(O2d)细碧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其二者产状基本相同。

(2)构造标志:走向为70°~110°韧性剪切带内的近东西身向脆性断裂与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

(3)矿化蚀变标志:矿化蚀变主要为铅锌矿化、硅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及高岭土化,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绢云母化。

4.结论

对舒哈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构造特征与矿床成因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对该矿床成矿富集规律做了初步的总结,通过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气水热液充填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2)该区矿体主要赋存在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细碧岩、片理化细碧岩、细碧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地层之中的断裂、裂隙当中,并严格受其控制,且围岩蚀变也均为热液型。

(3)多宝山组细碧岩、细碧角斑岩、石英角斑岩中Cu、Pb、Zn、Ag等元素的丰度值高,这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1]毛爱生,邢琳,刘智明.得耳布尔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吉林地质[J].2007,26(3)18-21.

[2]张长青,李厚民等.铅锌矿床中矿石铅同位素研究.矿床地质[J].2006,25(增):213-215.

[3]朱群,武广等.得尔布干成矿带成矿区划与勘查技术研究进展.中国地质[J].2001,28(5):19-25.

[4]陈喜峰,彭润民.铅锌矿床类型划分评析.化工矿产地质[J].2007,29(4):209-213.

[5]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31-155.

[6]徐智.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阿尔哈达详查报告:2006

[7]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宝山铅锌矿斑岩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勘查过程与找矿启示
尼泊尔加尼甚(Ganesh Himal)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十大铅锌矿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煌斑岩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浮选试验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nd its results for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r without ossification of ligment flavum
Immun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discogenic 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