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之源

2015-09-10 07:22刘稚亚
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纽伦堡玩具

刘稚亚

汽笛轰鸣,火车慢悠悠地开动起来,街道上半开着的窗户随之微微震动。火车穿过市区的中心花园,附近的居民对火车的一切早已习以为常,偶尔的激荡,也不过是因为人们在草坪上的追逐打闹。火车也变得安静,全力将自己碾压铁轨的声音压到最低。接下来,火车将径直穿过火车站,不停车,然后钻进大桥的桥洞,随之不见了踪影。大桥巍峨矗立着,每个部件都完美地衔接在一起,桥墩的支撑却是半弧型的,严肃中显出几分俏皮。

看起来,这就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首府奥马哈。或者说是——二次元的奥马哈,火车头、信号灯和铁轨在电流下运行,它的地点也不在美国,而是被挪到了7个时区之外的德国巴伐利亚州纽伦堡,并且被微缩到了30平方米内。制造这座模型的地理学家沃尔夫拉姆·俾斯麦历时24年,依靠照片还原了奥马哈,实现了其“美国梦”。在这个玩具博物馆中,一切都仿佛来自“乌托邦”,从14世纪用陶土制作的小房子到21世纪的电子掌上游戏机,从精密的金属玩具到布艺或者陶瓷的玩偶,从静止的“过家家”房间到装有发条或者弹簧的组装车,童年里想要的一切在这里都可以实现。

“玩具都城”纽伦堡

圣诞夜里的神秘冒险,改变的不只是胡桃钳王子的命运,更为纽伦堡博得了“玩具都城”的美誉。精致的玩具通过商人们出口至其他地区,使纽伦堡逐渐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玩具贸易中心之一。作为德意志帝国昔日的玩具制造中心,最初,玩具只是人们在一天辛勤工作之后对自己的奖励:木匠雕刻完圣母玛利亚的雕像后,用剩下的木材随意削了一个木玩偶;铁匠为圆桌骑士们敲打完刀剑后,把带着余热的铁块熔成了可以掷的色子;锡匠铸造完精致的餐盘后,为孩子们捏出一个旋转陀螺……他们加工纽扣,他们拧紧螺钉,他们烘焙着世界上最小的香肠,他们在亨利三世的庇护下自由快乐地生活着,宛如童话中的王国。

时过境迁,商人们已经不再带着布娃娃、组装玩具和皮球去四处兜售了。眼看纽伦堡的传统逐渐在现代化工业中消失殆尽,1971年,保罗和丽迪亚·拜尔夫妇让这座玩具小城焕发了新的生机。

他们以极大的热忱,收集了大量老式玩具,并号召纽伦堡的市民捐献出自己昔日的玩具,为它们安置“新家”。随后,一位独居的女士抱着她的玩具熊敲开了博物馆的大门,告诉馆长这是她8岁时的生日礼物,如今希望能在自己68岁生日这天,也就是与玩具熊建立友谊60周年的这一天,让玩具熊回到属于它自己的世界中。接着,又有一位老奶奶根据儿时教堂展览会的回忆建造出了一个双层旋转木马,音乐从内嵌着的八音盒中传出,神态各异的木马或厢车在闪烁的霓虹灯中旋转,让回忆在光影世界中呈现。

一切起源于木头

博物馆一楼展现了古代玩具的起源。从“粗制滥造”的用陶土捏制而成的棋类玩具开始,一直进化到17世纪稍具成型的木制玩具。

木制玩具的种类多为小娃娃、小动物和一些说不上名字的小怪兽。可以看出那时工匠们对玩具外形的想象尚有局限,但他们对材料的选择却极为考究并富有创意。走近细细观察,这些精雕细琢的玩偶并非通体为木头所造,它们的头部竟是由碎纸拼接而成,这也难怪它们都微微歪着脑袋,看起来憨态可掬。

木制玩具不仅考验木匠的雕刻功力,对调色、搭配、绘画的技艺也是要求严苛。瞧这间“G·R叔叔的小屋”,红色的钢琴配上玛瑙绿的香炉,棕色的落地钟搭配着麻布窗帘,条纹墙纸上挂着一幅画,画里的花瓶和屋子中央的茶几交相呼应,自成一体。如果不看时代,这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结合体仿佛出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设计师威廉·莫里斯的手笔。

洋娃娃们的休息室

绑着麻花辫的小女孩围着白色的围裙站在熨斗前发呆,发梢上的红色蝴蝶结微微颤抖着,似乎也在烦恼着怎么处理眼前这一堆没熨洗的衣服。她身后刚刚洗涤过的衣服被整齐地挂在晾衣绳上,散发着阳光的味道。这是一间洗衣房。

洗衣房的隔壁则是四壁镶着木质护墙板的厨房。架子上堆满了锡制的锅碗瓢盆,层层叠叠地直冲房顶,摇摇欲坠。左边的灶台上,锅里似乎正煮着食物,大小不一的菜刀依次成列,被摆放在一边的砧板上。胖胖的女管家悠闲地靠着餐桌,在等待烧开的热水。厨房楼上则是舒适温暖的客厅,正中央的壁炉正生着火,大沙发上躺着一只慵懒的黑猫。

这就是一间纽伦堡玩具小屋的全套配件:洗衣房,厨房,卧室,客厅,佣人休息的房间。屋内的洋娃娃则出自德国老牌玩具企业、以生产“泰迪熊”而闻名于世的史泰福公司。在博物馆的二楼,可以发现这样的小屋应有尽有。18世纪的玩具小屋多是中产家庭的再现,专门为贵族子弟打造。移步至走廊深处,可以发现到了19世纪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单间。这样的单间小屋只展现一个房间,似乎更适合普通孩子玩“过家家”,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妇作准备。

洋娃娃们不仅仅住在家里,它们自然也需要商店、面包房、肉铺和蔬菜店满足它们的生活需要。从这些店铺的构造也可以一窥各个时代的特色:锡制的餐具,装饰品以陶瓷居多,家居“装潢”材料多为木质,并配有精美的花纹。

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女孩子的天堂,更是男孩子的“战场”。走进一间配有洛可可装饰的房间,一排排锡制士兵气宇轩昂地扛着旗子直视前方。在普鲁士时代,这些专门让男孩子了解军事作战战略和技巧的玩具可以让他们日后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是玩具,也是科技发展

在二楼角落的万花筒前驻足,顺着小孔望过去,100年前的纽伦堡栩栩如生。驻足片刻,我忽然感觉身后有些动静。回头一看,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女孩抱着泰迪熊安静地站在我身后“排队”,她父母则在不远处欣赏令人叹为观止的娃娃屋。我急忙让开,她冲我眨了眨眼,咧开嘴,露出两颗空缺的门牙。

沿着蜿蜒的木质楼梯爬上三楼,远远听到孩子们玩耍的声音。三楼的休息区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儿童读物、桌上足球、毛绒玩具和木偶剧场,一位脸上始终挂着微笑的女教员耐心地解答孩子们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休息区的另一侧则是现代玩具展示柜。看着玩具的演化进程就像是在看历史教科书的背面,更像是各个时代的缩影。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各类机械玩具开始占据市场。到了19世纪,静止的玩具们随着机械工艺的发展开始活动起来:装有发条的小汽车呼啸着追赶着装有弹簧的小人,大猩猩顺着扶梯爬上又爬下。很显然,这类玩具都由金属制成,而不再是陶土、木头或者锡铁。到了20世纪,塑料玩具开始流行。男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未来的小工程师们更乐意自己动手组装出一个玩具蒸汽机车。二战以后,玩具文化也开始发生转变,除了能消磨时间之外,玩具也同时发挥了它“早教”的功能。乐高拼插玩具应运而生,一块块乐高方块组装出的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更是孩子们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比如乐高火箭、乐高登月飞行器等。可是这些梦想真的“不切实际”吗?

已经接近博物馆的闭馆时间了,我还独自一人留恋在玩具的天堂里。时不时摆弄一下火车头,或者盯着翻着跟斗的机器猴子发呆。从落地窗望出去,太阳已经西沉,不久夜幕将会降临。展示柜里橱窗后的洋娃娃似乎轻轻眨了一下眼睛,正在慢慢苏醒。

猜你喜欢
纽伦堡玩具
2021年纽伦堡玩具展宣布取消
纽伦堡玩具展:环保与疫情备受业界关注
寓教于乐才是王道,能力风暴纽伦堡玩具展受关注
纽伦堡玩具展登场台湾贸协率团玩商机
2017德国纽伦堡国际玩具展
2017纽伦堡国际玩具展,银辉玩具再放异彩
睡不着觉的玩具(下)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