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都是歌

2015-08-10 10:50曾守福
中国扶贫 2015年15期
关键词:茶园村民

曾守福

2014年党的生日那天早晨,我从福州出发,奔波3个多小时到寿宁县城。中午在城区吃饭后,继续向下党村进发。山路越走越差,坑坑洼洼,天气也时晴时雨的,一路泥泞,路弯山陡。沿途经过不少断崖地带,翻越数座大山,几欲呕吐,终于到达下党村。

资源富集却贫困

到下党村的第一个夜晚,我独自一人在下党外村廊桥鸾峰桥坐了一个多小时。下党村本是个平凡的村庄,但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20多年前三进下党的故事而变得不平凡。如何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成了时常萦绕在我梦中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月进村入户调查,我对下党的村情村貌有了详细了解,也对致贫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对资源优势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思考。

下党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窄溪急,立地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滞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村民思想保守。村干部学历普遍较低,缺乏创新型和管理型人才,发展动力不足,“等、要、靠”思想严重。群众的生产经营手段单一,技术落后,商品意识较差,经济收入普遍不高。

下党穷,但并不是没有资源,它也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山川秀美,生态保持较好,溪流蜿蜒,水库风光旖旎。二是下党村人文资源独特。下党村有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身体力行,践行群众路线,推动领导干部“四下基层”的故事和宝贵精神财富。三是下党村鸾峰桥是中国第一古廊桥,国家级保护文物,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有文昌阁、红军洞、王氏宗祠、八角仙殿、“百口同居”、“五代同堂”、“功在家园”、“三槐堂”等文物古迹。四是下党村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村落。

基于以上的村情分析,我提出在下党村的“一心二业三推动”的驻村三年工作思路(一心即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二业即抓住茶叶和乡村旅游两个主产业,三推动即推动村财和村民增收、推动互联网思维在乡村传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下党村党建富民强村工作,引导村集体和村民走上一条双增收的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摆脱贫困的目标。

2014年8月14日,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就以上工作思路征求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的意见建议,会上大家一致举手表决通过以上三年工作规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始终遵循这条思路做好驻村工作。

奔波为留乡愁在

工作思路有了,钱在哪里?路该怎么走?尽管重重困难,我想首先是要尽最大努力,把下党村的古村落保存下来,然后按照“修旧如旧、记住乡愁”的设计原则进行保护性修复和开发。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连续5个星期16次跑建设厅,申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在乡村两级政府缺资料的情况下,我四处打电话收集有关下党村风光、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方面的照片和文字信息,连续3个晚上加班到凌晨5点多,终于在文件要求时限的前一天把材料申报上去,并通过了专家的严格审查。目前,下党村不仅被列入了第三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目录,而且所做的规划也通过专家评审,300万元的项目资金也将在2016年初下达。

村民自治威力大

下党村有百余座古民居,已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但在村容整治却遇到了一些难题。

有一户村民的厕所建在了街道上,找了所有人包括他儿子,给他做工作,都无法解决。老人最后干脆放出话:你要拆,我就死你们面前。还有一个村民在村口路边胡乱搭建了一个猪圈。多次去他家座谈,给他协调别的猪圈,死活不肯。

后来我想,村里的事情还是该由村里人自己来管理,便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建立了一个下党村在外人员微信群“诗意下党”,在村里成立了个“美丽乡村社区营造领导小组”,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产业大户代表组成,那几件事便成了小组成员热议的题目。没几天,通过村民的自我管理,这些难题迎刃而解了。

青年返乡增活力

我真心地为下党村百姓付出,百姓看在心里,挂在嘴边。2014年冬季的一天,在外经营酒店多年的下党村民王培根到我的住处聊了大半宿:“你能这么帮我家乡,我也想回来。”没多久,他就陆续叫回来6名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成立了下党星农山羊养殖合作社,带领20余户贫困户在下党水库周边租了一块山地,投资100多万元办起了养殖场。

我经常邀请返乡的年轻人到村里座谈,向他们展示乡村旅游和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思路,畅想家乡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王培根对我说:“你用梦想点亮了我前方的路,我用行动回报你!”

2015年春节前一天,天才亮,由王培根组织的一支20多人的队伍,拉着横幅、唱着歌,自发地赤足到修竹溪里清淤泥、捡垃圾。如今,村里的妇女也成立了巾帼家园清洁义务服务队,经常为村里公共场所和孤寡老人家里收拾卫生,维持村容的整洁。

产业发展迈大步

2014年8月,我以村委会的名义,相继成立了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梦之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在两个公司相继成立了茶叶生产技术党小组、销售服务党小组、文宣策划党小组、农家乐餐饮服务党小组、DIY民俗服务党小组等类型党小组,加强党员的教育和技能培训,经常选送年轻党员到北京、广东、泉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业务关联公司进行实习培训,在相关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发挥党员在建设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形成了比创业、比技术、比业绩的良好风气。

2014年10月30日,在部领导的关心下,下党村和南安市蓉中村签订友好村共建协议。我们策划实施了“福山水”消费扶贫项目,在中国首创第一个扶贫定制茶园。我们结合未来的生态乡村旅游路子,组建了“福山水聚茶园”合作社,将茶园整体打包,通过北京福来时代品牌咨询有限公司和“福山水”北京办事处的销售团队,以扶贫定制茶园的方式,出售给高端客户,实现个性生产和个性消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福山水”在北京地区发售,“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理念,吸引了不少眼球。这一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刘永富主任在两会期间自掏腰包订购了一亩下党茶园。目前,签订认购协议130多亩,尚有意向客户100多人。根据测算,下党村参与“福山水”项目的茶农每年每亩茶园增收3000元左右,村两委从“福山水”项目中以茶叶加工包装费、管理费等形式增加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

从驻村工作来看,最难的是扶智。治贫要治在病根上,要斩断穷根必须得斩断穷念,要先进理念引导到乡村管理和建设上来,让村民穷钱不穷志,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以自力更生的精神,通过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通过村两委干部的帮扶实现脱贫致富。驻村故事很多,有惊喜的,有困惑的,有难过的,有窝心的,个中的悲喜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猜你喜欢
茶园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家乡的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