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及研究

2015-08-05 23:31刘菲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课程设置校企合作

刘菲

【摘 要】本文以专业实践能力需求较强的软件工程专业为背景,探索及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从而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

一、创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在于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较强,同时专业发展更新速度较快,高校讲授的知识往往落后于学生今后在就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引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将企业中更新速度最快的行业发展信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促进和保障学生同发展更新速度飞快的软件行业保持良好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一)有利于发挥企业和高校的各自优势

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中,企业和高校共同授课,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首先发挥传统的教书育人职能,在教授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同时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格,有助于今后的人生职业发展;而作为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另一个主要部分的企业教学来说,主要发挥了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企业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带给学生最新的软件行业新兴知识。高等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教学同社会的生产实践良好的结合,保障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较强,也需要更多的岗位技能培养内容,传统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已经远远的不能满足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企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综合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更新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对专业教材进行重新撰写和选择,推动教材的建设。

(三)有利于促进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

目前高等学校的就业工作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人才培养的周期。在校企合作教学的模式下,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形成订单式的教学模式,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企业文化等要求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例如利用模拟实际软件团队项目开发、企业实习见习等方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也为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基本实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过程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高校的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人存在一系列的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中的校企合作模式较为单一,往往仅从课堂教学这一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这就造成了许多用人企业在毕业生入职后还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进行员工的培训工作,所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可以考虑尽早的对学生的工作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往往高校教师较为年轻化,专业实践能力不是很强,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从而造成了校内教师授课同企业授课相脱节,所以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也尤为重要。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不断完善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问题起着基础的决定性作用,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以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人格为基础,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性与个性统筹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注重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类课程的统筹设置,首先,要不断完善专业基础类课程的设置,通过基础类课程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就业或学业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根据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建立针对性软件方向类选修模块课程,这一部分课程的设置可以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需求,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总之,通过“公共必修类+方向选修类”的课程设置方式,培养专业基础厚,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理论与实践兼顾

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兼顾,尤其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有针对性的实践类课程,并且融入例如开发体验、实践教学、企业实习等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良好的结合,充分保证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同社会需求不脱节,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能力与素质并重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满足企业上岗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等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类、通识类等课程实现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往往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反馈机制,通过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方面实时的进行教学质量反馈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正向循环。

基金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编号:52XJ1405)资助。

参考文献:

[1]李祥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保障机制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王亚妮.校企合作的误区与角色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3]李庆丰,章建石.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

[4]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监控课程设置校企合作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有效途径探索
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