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七号》
——笑中带泪的悲喜人生

2015-07-12 08:3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6658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周星驰喜剧长江

刘 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66580)

《长江七号》
——笑中带泪的悲喜人生

刘 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66580)

提到周星驰的电影,很多人会立马联想到“无厘头”这一特质。确实如此,无厘头电影是自周星驰流传开的,因为周星驰的精彩演绎,无厘头的喜剧风格逐渐汇聚成一种独树一帜的大众文化,成为9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中一军突起的强劲力量。也正因为如此,周星驰几乎成了无厘头电影的代言人,他不仅是“华语世界的喜剧之王”,在世界各地也拥有众多影迷。

不可否认,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是富于娱乐性和调侃性的,它在嬉闹的氛围中使人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放松。但如果就此将“无厘头电影”与搞笑、肤浅画上等号却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在浅层次的轻松搞笑背后,无厘头电影还展示了小人物的苦乐悲喜,体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思考。有人将周星驰电影的内涵概括为对“笑中带泪的悲喜人生”的生动展示,我认为是非常精辟的。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在2012年接受《环球人物》杂志采访时,曾对喜剧做出这样的解读,“喜剧是一种是愤怒的表达,是拥有喜剧头脑的人用幽默的方式对这个世界发起反击。”在他看来,“拥有喜剧头脑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希望世界是完美的,或者至少好于现状。所以当他们看这个世界时,就会觉得这是何等疯狂、贪婪、愚蠢和令人忧愁。他们对此感到愤怒,但他们知道,如果直截了当地去抱怨这个世界有多愚蠢,没有人会去听你的。而如果你能让人们笑,也许就不一样了。拥有喜剧头脑的人会观察到世界上所有疯狂、荒诞、愚蠢的行为,并让人们为之发笑。”罗伯特·麦基的见解是独到并且深刻的。按照这一观点,周星驰执导的电影就体现了他对于这个不完美世界的愤怒与不满。《少林足球》《长江七号》《功夫》《西游》,周星驰执导的每一部电影都秉承了他一贯的作品风格,将厚重和苦难的现实通过嬉笑和调侃的方式展示出来,体现出他本人对于社会底层人群的同情与关注。

在周星驰执导的电影中,《长江七号》是非常特别的一部。它的特别不仅仅表现在这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电影,还表现在他在这部电影中汇入了更多的感情因素,以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为主题,不再一味搞笑而是带有了一种悲剧色彩。尽管电影中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喜剧桥段比比皆是,但影片的情节和着力表现的意蕴却分明透着新意。可以说,这是一部无论喜和悲都能感人流泪的佳作。

在《长江七号》中,周星驰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笑中带泪的悲喜人生”。电影围绕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展开:周星驰饰演的父亲周铁是一个农民工,长期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为了儿子小狄能够有出息,他省吃俭用把儿子送进了贵族学校学习。电影在前半部分密集上演着喜剧桥段:神经质又略带娘娘腔的男教导主任说话矫里矫气,在一次考试期间先后被两个同学以打苍蝇的名义打碎了眼镜,怒火中烧却为了维护自己的绅士形象极力克制,不对他们加以责备;小狄梦中的七仔既像功夫巨星一样身手了得,又像多啦A梦一样无所不能,而现实中的七仔不仅面对狼狗败北逃亡,还因为不能帮助小狄考试超常发挥,只得用一坨大便假装法宝骗他开心;身材极度夸张健硕却拥有温柔娇嗔嗓音的女同学,在被同学嘲笑吃太多后哭着跑出餐厅,震得桌摇椅晃饭盒碰撞;电视台采访当地居民中UFO的目击者时,目击者向记者展示其拍摄的影像,影像中的UFO竟然和他本人的帽子一模一样……周星驰的精明之处在于,他深知许多观众心甘情愿为他的电影买单是因为他的电影看起来轻松搞笑,所以,在引出电影的深刻主题之前,他用大量笔墨做了铺垫——他先让观众开怀大笑,再令观众悲从中来,从而让人们在这种悲喜交加的复杂感情中体味他想要表现的深刻主题。不得不说,周星驰的确具有优秀导演应有的准确判断力。

周星驰曾经说过,“喜剧和悲剧的界限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说喜剧就是搞笑,这种说法一定是过时了,喜剧应该加上温情,甚至还可以加上悲情”。在《长江七号》中,周星驰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电影中父子情是最主要的感情线,他们的生存状态令观众动容:当被同学问及“你的鞋都是破的吗”时,儿子小狄毫无窘相地回答“对啊,我所有的鞋都是破的,都是我爸爸从外面捡回来的。”鞋子又破了的时候,他提醒爸爸“再补补吧。最好再捡一双好点儿的,不然(体育课)要罚站。”在课堂上,老师问及学生们的理想,有的孩子说想当大明星,有的孩子说想做大企业家,而小狄却回答“我想做一个穷人”,“因为爸爸说只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努力读书,就算穷,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目光笃定,语气诚恳。当爸爸花好几十块钱买的二手电风扇刚通电就坏了的时候,小狄没大没小地责备爸爸,“你是不是又给人耍了?”“你大爷,你做事机灵点儿行不行啊?”……俄国戏剧和表演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痛要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反映出来。”在电影中,父子俩从未表现出对生活窘境的悲观,但上述片段却足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小人物因为贫穷而备受歧视与欺凌的生活状态。即便是看到他们苦中作乐,我们也不禁会在苦笑的同时流下辛酸的泪水。影片在演到爸爸意外坠楼丧生时达到了悲情气氛的高潮:老师送小狄回到家,小心翼翼地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小狄倔强地把老师推出门外,哭着告诉老师他要睡觉了,他睡醒了爸爸就会回来了。小狄和老师隔着一道门哭到不能自持的片段催人泪下。

在电影中,周星驰不但着力表现父子感情,更是通过台词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片中的父亲反复告诫儿子:“我们虽然穷但不说脏话,我们不去偷,我们不去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不会拿。要努力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只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努力读书,就算穷,到哪里都会受到尊敬。”这也是千千万万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心声。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在周星驰以前的电影中是不曾出现的,但正是这种直击内心的道德追问增加了他电影的深度,也使得这部电影拥有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不难看出,在《长江七号》中,周星驰尝试了多种风格的融合,并力图实现对自己惯有风格的突破。影片既具有夸张的表现,无厘头的嬉笑戏谑,又具有写实的风格,它把小人物的辛酸、无奈、恐惧之情统统表现出来,彰显出对社会底层人民深沉的爱与关怀。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具有了深远的社会意义。我想,周星驰想通过电影传达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感受:即便看到艰苦的生存环境和较为惨淡的人生,尽管笑中带泪,我们依然可以感到温暖和希望。

[1]姜璐璐.《“编剧教父”诊脉中国电影——他认为中国编剧应诚实地面对内心》.环球人物,2012(27).

[2]曾家新.《<长江七号>北京首映,观众捧周星驰为天才》.京华时报,2008(1).

[3]张国云,李慧.《笑中带泪的悲喜人生——“无厘头”背后的周星驰电影》.当代电影,2011(09).

[4]张燕.《代言人·无厘头·温情——阅读周星驰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03).

猜你喜欢
周星驰喜剧长江
长江之头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喜剧世界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