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男生唱腔改革的必要性

2015-07-12 08:34王艳武温玺会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0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河北梆子板式恩师

王艳武 温玺会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 050000)

河北梆子男生唱腔改革的必要性

王艳武 温玺会 (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 050000)

河北梆子源于山陕梆子,但已不同于山陕梆子,它的唱腔高亢激昂,慷慨悲愤,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已形成了鲜明的河北风格,正所谓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它的特点已经深深的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但这种风格不是一时形成的,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和聪明的智慧。河北梆子是板腔体艺术,旋律决定着剧种的风格,因此我们在设计唱腔时,首先要考虑到旋律的特点问题,在其保留着独有的风格上加以发挥创作,旋律是一个剧种风格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所谓风格问题就无从谈起。目前河北梆子发展很不景气,县级剧团数目越来越少,很多私人的剧团也是勉强维持演出市场日渐萎缩。这里主要原因,具体来讲一方面音乐唱腔定调偏高,不易传唱;另一方面唱腔老化,剧团人才匮乏,剧团理念也没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

河北梆子唱腔多是以二六板为核心板式,从它的使用和运用范围来讲,使用最大,使用最广,它也可能是产生最早的板式,其它板式则产生较晚,但从旋律结构来看都与二六板有类似之处,因此可以冒然推断其它板式可能是从二六板变化而来,无非是曲调有的复杂延伸了,有的则缩短简化了而已。比如小慢板可以看出是二六板的伸张,快板就是二六缩短了。但不管怎样的板式和怎样的旋律,唱腔的设计都要从时代,人物,情感出发而变化,不光局限于河北梆子现有的曲牌音乐和唱腔,也可以从兄弟艺术剧种的某些因素给以吸收和融化,不断地变化,丰富起来,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又有效果,更容易为人物形象服务,更容易让观众所接受喜欢。其实河北梆子某些板式的产生,是以原有的某种板式为基础,又赋予了新的形势出现,不仅适应了内容的需要,同时也保证了其剧种的风格,使之既有对比,又有统一。其实河北梆子在音乐唱腔改革中,都在不断的运用此办法,比如河北梆子现代戏《红灯记》中的《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一段唱腔中“孩儿虽死无遗憾,只是那笔账目未还儿心不安”这两句如果用二六则显得感情不够深沉,而用悲调二六在快速的情况下又显得呆板和轻松,所以这里就用了正调二六和悲调二六两种形式的结合,速度虽然加快了但拍子是慢的,这就显得比较稳重了,这是种新的尝试,虽然是以新的形式出现的,但又保留着原来一些板式的特点。类似这样的嫁接还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下面谈谈在河北梆子唱腔设计中如何改造男生唱腔。一直以来,男生唱腔和女生唱腔都定在一个调上,据说过去河北梆子发展过程中,兴盛时期河北梆子的调是很低的,后来都以女演员演男生,就把调门提高了四五度(用c,d调)后来再由男演员来唱男生唱腔,也唱同度,就成了难题,有的唱不上去,既便唱上去了也是声嘶力竭,演唱非常吃力,没有一定嗓音天赋的男演员根本就不能上任,到现在男生唱腔一直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很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在男生唱腔方面,恩师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雷保春先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恩师在七十年代一出《小刀会》而名声大震,当年,恩师就把原有的河北梆子c调改用了降b调,调门调低了,但唱腔音符搭配得当,旋律没有失河北梆子高亢激越的风格,又弥补了委婉细腻不足,使《小刀会》更加完美的展示出了河北梆子男生唱腔的魅力,也为河北梆子男生唱腔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到现在看来是成功的,恩师的指导思想,和他的唱段都经过了业内人士和戏迷朋友们的认可,很多段子已经成为了河北梆子老生唱腔的经典,得以传唱,比如《小刀会》《花甲颂》《潘杨讼》等,还被戏迷朋友们称两“颂”一“会”。谈起唱腔,恩师说,男生唱腔改革是必要的,但不能改的没有了梆子味,河北梆子的调门和音符已经超过了男生嗓音的生理极限,不改革就会影响更多人们的喜欢,有很多想唱河北梆子的朋友,就因为唱腔调门高,尽管喜欢也望而却步改为喜欢别的剧种,这种情况很多件。这几年来,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唱(达子腔)了,这是王庆林前辈在嗓子坏了以后自己创出来的唱腔,最早王庆林老先生嗓音非常好,高音不挡,但后来嗓子塌中,为了继续吃唱戏这碗饭,不得不另辟蹊径,创造出适合自己声区的唱腔,从而创立了自己的一派。(达子腔)多用本嗓行腔,偶尔的高音就用假声一带而过,这样就大大避免了嗓子不是太好,但也可以唱的难题。《达子腔》委婉细腻,善于表现帝王将相,这点毋庸置疑,代表作《打金枝》《绿如意》至今传唱,为河北梆子增添了一个独树一帜的腔体,贡献极大。但《达子腔》旋律尽管很独到很好听,但是委婉细腻有余,慷慨激越却显不足,又很难诠释慷慨悲歌之士。恰恰相反,河北的唱腔高亢有了,大悲大喜,大开大合的演唱听着过瘾,解气,,但如果表现一些文人雅士又不太适合了,所以很多唱腔就需要改变了。恩师在《范进中举》中就引用了京剧奚派的很多唱腔,少了很多大喊小嚷的梆子特色的唱腔,用降b调,多了些奚派的典雅清新,特别衣七辙的吐字归韵。更显出范进这个人物的内涵和穷酸。至今《劝娘子》一段很多人都在传唱。《清风亭》一剧,则多了些麒派的韵味,特别在痛骂张继宝的那段唱腔里,唱的一泻千里,痛快淋漓。《斩唐丹》一出戏还吸收了马派的东西,唱腔凝重潇洒,显示出董宣机智勇敢的人物个性。还有《花甲颂》“劝妈妈”一段,崇公德和老伴与养子生离死别之时,悲痛交加,崇公德既要忍住自己的忧伤还要安慰老伴为了孩子的前途而放弃养子,体现出崇公德施恩不图报,大义凛然的情怀。这段唱腔是著名作曲家闫明老师精心设计的一大段唱腔,根据这段唱腔极富情感的唱词,设计出既不失传统韵味又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的唱腔。通过长期舞台艺术实践,由于曲调感人,加上恩师游刃有余的唱腔处理,所以一直受到广大戏迷朋友们的欢迎和好评!恩师还说,不管唱腔怎样改革,怎样设计,都需要是理性,科学的,一切为人物情感出发,还要针对演员的自身嗓音条件,不能生搬硬套,宁古不化。演员处理唱腔同样是要做到“宁余勿尽”不要一味的追求观众效果,拉腔没玩没了,不叫好不收,那样不但离开了人物,也只能表现出演员肤浅的艺术和修养,那不是演员追求的最高目标。最后要说,不管声腔怎样改变,设计者也还要注意和选择原有的唱腔,在其基础上变化改造,特别要善于运用典型唱腔,典型唱腔往往集中体现了剧种风格,典型唱腔的使用,可以突出其风格的特点。只有让更多人既喜欢听又能唱,此剧种才能更好的传播开来和弘扬下去。

以上只是我浅薄之见,仅供参考,还需要今后在实践中多学习多总结,望大家多多指正。

猜你喜欢
河北梆子板式恩师
怀念恩师魏廷格先生
永远的“宝贝”——纪念恩师陈蓉蓉先生逝世十周年
地铁板式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中国板式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及传承保护与发展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年少曾恨先生严,如今方知恩师情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当前社会背景下河北梆子艺术发展困境分析
河北梆子艺术创新之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