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

2015-07-12 08:34马俊杰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
关键词:回族西南少数民族

马俊杰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610000)

略论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

马俊杰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610000)

宗教舞蹈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和宗教互为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作为舞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舞蹈特点和构成也受宗教的影响较深,如何看待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是当前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宗教为切入点,在概述舞蹈与宗教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探讨了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沉淀的宗教文化,旨在说明宗教在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的重要性,以期为西南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参考。

宗教;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影响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宗教舞蹈是宗教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作为宗教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厚的宗教文化。从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上看,不同时期的宗教文化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纵向的时间观念上看,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原始宗教和原始舞蹈的发展历程上探究。由于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宗教情结较深,受宗教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研究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沉淀的宗教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概述舞蹈与宗教的基本内涵

要了解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有必要了解舞蹈和宗教的基本内涵。下文将从舞蹈和宗教的定义、舞蹈与宗教的关系、舞蹈对宗教的作用三个方面,对舞蹈与宗教的基本内涵进行具体论述。

(一)舞蹈和宗教的定义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不是孤立存在的,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和作用,在舞蹈传播的过程中,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就是舞蹈作用的表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二)舞蹈与宗教的关系

舞蹈与宗教都是社会意识形态,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两者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舞蹈与宗教的关系上看,一是舞蹈和宗教都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从根本上说,舞蹈和宗教以其独立的方式存在,这就是它们的独立性,自主性是独立性的延伸,也就是说,人们可以脱离宗教进行舞蹈,或者在舞蹈之外从事宗教活动。二是舞蹈与宗教的联系性。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舞蹈的支持,充分体现了舞蹈在宗教发展中的服务功能,如图腾舞蹈和寺庙舞就是宗教和舞蹈结合的产物。可以说,舞蹈忠实地记录了宗教发展的历史行程,间接地促进了宗教的传播。而宗教又反衬出舞蹈的发展脉络,丰富了舞蹈的内涵,二者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三)舞蹈对宗教的作用

舞蹈对宗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宣传教化的作用。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舞蹈以其特有的形式传播宗教文化,既较好地表达了人类的心灵寄托,又恰当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宗教舞蹈中,舞蹈的每一个姿态、每一个造型,都契合了宗教教义内容,以此起到宣传教化的作用,对宗教的继承和发展至关重要。二是释放宗教情感的作用。宗教情感在舞蹈的演绎中得意释放,使广大信徒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可以加强凝聚力。宗教情感所指向的对象是神灵,对神灵权威的敬畏感、对神灵万能的惊异感、对神灵存在的依赖感、对神灵审判的罪恶感、对神灵交往的神秘感和期待感等,都属于宗教情感。舞蹈作为释放宗教情感的有效途径,凝聚着无数教徒的虔诚和感情。

二、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

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探究,即原始宗教仪式形成原始舞蹈、宗教的演变推动舞蹈的发展、宗教传播形式以舞蹈为载体,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原始宗教仪式形成原始舞蹈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原始舞蹈是最开始的舞蹈形式,原始宗教仪式的形成是原始舞蹈产生的伊始,也就是说,原始舞蹈元素中融入了诸多原始宗教仪式内容,逐渐构成了原始舞蹈的主体。从原始舞蹈产生的时间上看,原始舞蹈产生于远古时代,那一时代的舞蹈主要是对劳动生产的模拟、再现和反映,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自然图腾、祖先崇拜、祭礼的需要,使得原始舞蹈初具雏形,部分西南少数民族原始舞蹈直接源自原始宗教仪式。宗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原始舞蹈与原始宗教相互交织、互为融合、浑然一体的关系显而易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原始舞蹈为宗教而产生,这是因为原

始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远远早于原始宗教的出现,原始宗教仅仅是对其加以利用,并对其施以宗教的影响,不难看出,原始宗教仪式形成原始舞蹈是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之一。

(二)宗教的演变推动舞蹈的发展

宗教的演变推动着舞蹈的发展是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又一影响。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舞蹈的发展也随之发生着新的变化。奴隶制社会时期,开始有了专门祭神的舞者,称“巫”,巫道家前身本义是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郭沫若先生从甲骨文中考证出“巫”和“舞”同义,巫舞是一种古代巫觋祭祀活动中舞蹈的总称,是指持牛尾或鸟羽起舞的人,古老的“巫”字就是两个人相对翩翩起舞的形象。巫被作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桥梁,以舞蹈为重要手段,或敬神、或驱鬼、或占卜、或诅咒,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巫教和舞蹈溶在一体,在社会族群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天赐之权”,其表演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技艺性。专业舞者的诞生,标志着巫舞这一舞蹈种类由最初群体的自发参与发展到个人的专门表演,由为着纯粹的实用性功利目的向审美和娱乐的功利性目的拓展,为以后舞蹈进入寺庙、走进宫廷、形成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起到了奠基作用,这正是舞蹈与宗教相互融合的结果。

(三)宗教传播形式以舞蹈为载体

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影响还表现在宗教传播形式以舞蹈为载体方面。在宗教传播过程中,其传播方式主要是以舞蹈为载体,使舞蹈与宗教有着天然的联系,渐变成宗教传播的普遍规律。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还是外来的宗教,在传播其教义的过程中,舞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借助舞蹈的震撼力和神秘莫测,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慑,其宗教教义和思想在舞蹈的表现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神的崇拜,由于招揽信徒,宣传教义的目的彰显在舞蹈中,从而广泛借用舞蹈形式来传播宗教。具体说来,脱胎于巫教的道教继承了巫舞的形式和内容,其驱鬼祭神仪式有浓烈的巫舞之风,道教舞蹈以阴阳为纲纪、以八卦符号的方位为舞蹈肢体运动和行进线路的标向,再配以巫辞咒语,使舞、巫、神完全连在了一起,人称“巫道合一”,其实也可谓“舞道合一”。宗教就是这样寓舞蹈于宗教的虚幻之中,以形象化的舞蹈艺术将人们引入冥冥的宗教天地,控制人们的思想,使其得以广泛的传播。

三、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沉淀的宗教文化

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沉淀的宗教文化较多,且西南少数民族由于其民族自身的特点,在宗教舞蹈的形成过程中也别具特色,下文以回族舞蹈中的宗教礼仪和藏族宗教仪式舞蹈羌姆为例,重点探讨了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的特点,并对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的价值进行了解读,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的特点

1.回族舞蹈中的宗教礼仪

回族人民具有虔诚的宗教观,回族舞蹈作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的分支,舞蹈中的宗教礼仪成为回族舞蹈的特色之一。从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看,伊斯兰教是回民族的唯一宗教信仰,回族文化以伊斯兰教为核心,受宗教的影响深远,呈现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发展特点,回族宗教礼仪文化也因此暗合在回族舞蹈中,长期影响着回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对回族人民而言,积极从生活习俗和礼仪中提炼舞蹈的精髓,使日常生活深深印染宗教的色彩,渗透着伊斯兰教的教义,成为回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舞蹈在宗教文化中的体现着“艺术源于生活”,回族的宗教礼仪是回族舞蹈创作的源泉与不竭动力。在回族宗教礼仪影响下,“礼拜”是回族宗教信仰中最典型的仪式,主要包括抬手、报手、鞠躬、扣头等基本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规范而严谨,这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就成为后来舞蹈家们舞蹈动作创作的灵感。

2.藏族宗教仪式舞蹈羌姆

藏族舞蹈“羌姆”,又称“跳欠”,“跳神”,每年的藏历八月举行,是一种宗教舞蹈。它的前身是西藏苯教的巫术舞和图腾舞,是用舞蹈的形式来宣传宗教教义的一种形式,主要流传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藏区,反映了人们娱神、破灾、图腾崇拜的一种心理。羌姆作为该教的的仪式性舞蹈,在继承苯教仪轨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印度佛教金刚舞,融合西藏民间拟兽面具舞、鼓舞等,进行加工整理,逐渐将其不断发展完善,在有寺庙的地方,还保留着这个习俗。“羌姆”的宗教功利主要为“为平息世间的饥荒和战乱等,“夏拉”是藏族宗教的一个故事,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舞蹈“夏拉”主要讲述了佛教徒夏拉用弓箭杀死灭佛藏王朗达玛的故事,通过宗教仪式舞蹈的形式来传递出藏区人民自古以来英勇坚韧的民族精神以及藏区人民对宗教深深的敬爱之意。直至今日,羌姆作为藏族宗教仪式舞蹈的一种表演形式,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与流传过程中,表演形式和技艺日臻完善,它已从单纯的酬神、驱疫鬼或弘扬教义中,逐渐扩大世俗娱乐的成分。

(二)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的价值

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承价值。宗教舞蹈往往具有传承性,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也不例外。宗教的传承方式有很多种,舞蹈作为宗教传承的主要方式,最为直接和生动的地表达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特点。从宗教发展的规模上看,大型的宗教都有自己独具魅力的舞蹈,并且在宗教仪式中广为应用,成为宗教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是推动价值。宗教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舞蹈界独树一帜的宗教舞蹈,其价值还表现在推动价值方面。古代的宫廷舞蹈,大都吸取宗教舞蹈的养分而成,今天在西南地区的宗教舞蹈仍是推动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奠基石。三是包容价值。宗教舞蹈中蕴含的哲理能帮助人们提高道德修养,增强凝聚力。

总之,宗教舞蹈对舞蹈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活动离不开舞蹈艺术,宗教与舞蹈紧密联系,共同促进艺术的发展。在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中,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深远,由于西南少数民族舞蹈中沉淀的宗教文化较多,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使得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舞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影响,才能探求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真谛。

[1]李倩雯.西南少数民族“以舞而祭”舞蹈现象解析[J].大众文艺,2011(21).

[2]张建海.舞蹈编导如何更好地面对新时代对其的要求[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

[3]郭秦岭.略谈文化转型期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变异性[J].作家,2009(14).

[4]孙爱莉.浅谈民族民间舞蹈与情感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5]田小军.呼和浩特地区喇嘛教召庙中的“恰木”乐舞[J].中国音乐,2009(04).

[6]张泽洪.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以道教文化的影响为中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马俊杰(1990.2-),男,藏族,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少数民族乐舞理论。主修舞蹈理论,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理论,舞蹈教育,舞蹈编导,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研究,表演艺术与教学研究等。

猜你喜欢
回族西南少数民族
古城西南两座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Country Driving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