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种植技术

2015-07-09 10:46苟军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种植技术

苟军

[摘 要] 草莓是大众十分喜爱的一种水果,其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花青素,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市场对草莓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扩大。大棚草莓种植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是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够切实提高草莓的上市时间,增加市场水果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大棚草莓种植技术是一项综合要求较高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各个技术环节进行必要的分析。本文主要就大棚草莓种植技术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大棚草莓品质和产量和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大棚草莓 种植技术 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62-02

草莓属于蔷薇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品种繁多,果实红润,味道酸甜可口,柔软多汁,被成为水果皇后。草莓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所含有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介质,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在草莓的体内还含有丰富的果胶和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保证肠道消化。草莓中的营养元素很容易被人体所消化和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和上火,是老少都能食用的一种水果。草莓的生育周期比较短,产量较高,投资较少的成本就能换来较大的经济收益,现将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的选择

草莓品种应该选择抗病性能优越,适应性强,商品性能优异,产量潜力大的草莓品种,适合新疆地区的草莓品种一般有金名星、白草莓、甜宝、红颜、丰香等草莓品种。还有就是选种过程中应该切实根据本地区病害的发生情况综合的选择草莓品种,避免草莓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各种病害。

2 整地施肥

在正式定植之前,需要做好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3000公斤,完全腐熟的油库枯250公斤,复合肥150公斤级,将肥料完全混合之后,结合整地施入。草莓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一般的土地都能种植,但是草莓在生长过程中,喜水、喜阳,所以草莓园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和肥沃的地区作为栽培地。每年的七月底到八月初及时的清除田间杂草,整地应该做到畦面平整,土壤细碎,同时还要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田间喷洒,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为了保证草莓提早上市,草莓移栽的大棚应该在九月底和十月初建设。

3 培育壮苗

首先,建立苗圃。在每年的九月下旬以后和早春的四月底以前进行这项工作,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能力较强的地块作为草莓园苗圃基地,按照每亩施入5000公斤有机肥的比例施入底肥,并将地块深耕25cm,并做成1.5~2cm平畦。母株应该选择一年生,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明显病虫害的、不少于四个正常叶片的匍匐茎苗。对于繁殖能力较高的品种,每亩使用1500株种苗。对于繁殖能力较低的每亩使用2500株种苗;其次,苗圃的管理。秋季定植的种苗,在十一月下旬应该浇冻水一次,并及时的覆盖地膜防冻,进入四月之后,应该及时的将花序摘除,提高养分的供给效率,促进草莓种苗的匍匐茎生长,在种苗生长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将草莓的匍匐茎摆布均匀,防止茎叶过稀或者过密。子苗应该及时的进行培土,促进子苗能够及时的生根。

4 定植

首先,定植的时间。一般定植的定时间是为每年的八月下旬到九月上旬;其次,定植方法。选择生长到5片以上的子苗,尽量选择在阴雨天或者晴朗天气的早九点和下午四点之后,带土移栽。在移栽过程过程中要做到草莓上部不埋心,下部不漏根,在定植过程中保证新的弓背一律向外生长,移栽之后,需要进行多次的浇水和灌溉,直到草莓苗成活之后。

5 适时扣棚

在大棚草莓种植过程中,适时扣棚是草莓栽培技术的中的关键环节。扣棚过早会导致草莓叶花芽的分化,从而导致了草莓生产出现严重减产,而扣棚实时间过晚,就会导致草莓植株出现休眠期,植株会出现矮化和缩小,导致了整个栽培结束,一般情况下,扣棚的时间维持在十一月中旬之后,一般是在大雪节气之前进行扣棚。

6 覆盖地膜

在草莓种植过程中,覆盖地膜可以有效的避免水分过度蒸发,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大大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和温度,隔绝草莓果实和土壤接触,减少果实病害的发生,保证果实色泽鲜艳,干净卫生。一般情况,在草莓苗定植成活之后,就可以进行地膜覆盖。选择黑色的地膜将其覆盖在畦面上,然后将地膜小心的开一个小孔,然后小心的将草莓苗挖出,将其平铺到地膜表面,在拿出草莓苗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整个草莓苗的中心叶片全面露出,将四周的老叶压住地膜开孔的边缘,保证其紧贴地面生长。

7 大棚田间管理

7.1 水分的管理

草莓苗定植之后,应该及时的灌溉定根水,然后每隔3~4天灌溉一次,直到草莓苗成活后结束,在以后主要见田间干涸就要及时的进行灌溉处理,特别是在草莓果实的膨大期,这个时期是草莓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必须经常性灌溉浇水,保证土壤7~8cm的深度都是湿润的状态。

7.2 施肥管理

首先,做好追肥工作。草莓在生长和生产过程中,其产量大,采果期较长,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做好追肥管理工作。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还要及时的进行追肥。在草莓定植成活后的2片复叶展开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第一次的追肥,可以使用1:1的沼液或者大棚专用复合肥7.5公斤,促进幼苗营养生长和器官的分化;在草莓植株现蕾期,应该结合灌溉,及时的进行施肥,这时选择大棚专用复合肥是7.5公斤施入田地内;在草莓采果期,结合田间灌溉浇水每隔十天施肥一次,一共施肥3~4次,每次施入大棚专用复合肥7.5公斤;其次,做好叶面施肥工作。在草莓苗期可以选择使用0.3%的尿素兑水三十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在草莓开花之后,可以选择0.2%的磷酸二氢钾或者0.3%的硼砂兑水三十公斤进行叶面喷施,然后每隔一周叶面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7.3 温度管理

草莓定植之后,随着外界环境气温的下降,大棚内每天需要进行通风换气,尤其是在十二月份到第二年的三月份之间,这个期间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很高,特别是在清晨和雨雪天气之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可以高达95%以上,这时期很容易诱发病害的发生,因此,在除去畦面的地膜之外,还需要在畦面的底部添加稻草,防止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同时,要选择在晴朗的上午九点之后,将大棚的边膜开一个小缝,进行通风和换气,维持大棚内相对湿度在75%左右。大棚通风换气的时间不应该过长,避免造成冻害,在气温逐渐回升之后,应该在晴朗天气的上午十点之后将大棚前后的边膜上卷进行通风,保证大棚内的温度不会超过30度。

7.4 草莓植株的管理

从草莓定植成活到草莓正式采收,草莓的茎、叶和花不断的进行更新,叶芽也不断的发发生变。在草莓生长过程中,为了保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效的进行分配,促进植株生长合适的叶子面积和合理的花径数量,应该做好草莓植株的整理工作。首先,及时的摘除老叶。在草莓种植过程中要及时的将草莓基部的老叶和无用的是残叶以及病死叶子及时的摘除,以减少这些叶子对草莓植株营养的消耗,同时,及时的摘除老叶子和病死叶子还能够增加草莓植株的透光率,提高空气流通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植株光合作用的能力。在草莓种植过程中,每株草莓最多保留8~10片叶子,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草莓正常的生长和营养供给;其次,及时的摘除老花径和匍匐茎。当草莓的第一序果实采收完毕之后,需要种植户及时的摘除采采集完果实的花径,从而保证新的花序能够及时的抽生出来。在四月份是匍匐茎开始抽生,这时需要我们及时的将其摘除,从而促进果实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畸形果实;再次,疏花疏果。草莓在生长生殖声场过程中开花很多,而过多的花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消耗过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一些质量不高的花朵,在后期即使坐果形成了果实,其果实的品质和个头都比较差,经济价值很低,因此,在对草莓植株进行管理过程中,需要我们尽早的进行疏花、疏蕾工作,以便提高草莓植株的营养供给效率,提高过时的产量和品质。在疏花过程中一般将次级的花蕾疏去,将黑花和严重畸形的果实疏去,每一级化学保留6~8个花果比较合适,结合疏花疏果工作,及时的摘除老叶以及收摘完毕后的花序梗;最后,放蜂授粉。在草莓开花时期,大棚内的环境温度比较低,相对湿度比较大,会严重影响到草莓花正常的授粉作用,造成授粉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到花果的质量,造成出现多种畸形果,降低了草莓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在草莓开花时期,进行放蜂授粉,可以有效的提高草莓花朵的授粉效率,提高草莓的座果率,最终实现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一般情况下每个大棚放养一箱蜜蜂即可。

8 草莓病虫害防治

8.1 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是露地和保护地草莓的重要病害,防治不当会造成严重为害。草莓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蕾、果实、果柄等。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发生白色丝状菌丝,然后形成白粉状,为害严重时叶缘向上卷起,焦枯,花瓣受害变为红色,果实受害后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膨大停止,着色不良。防治该种病害: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清理干净棚内或田间的上茬草莓植株和各种杂草后再定植,冬春季清扫果园,烧毁腐烂茎叶,生长季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再次,防止偏施氮肥,控制徒长,注意通风换气,雨后及时防止过湿;最后,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50%的退菌特800倍液,30%特富灵5000倍液,每7~10天用药一次。

8.2 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是大棚草莓的重要病害,花器和果实一旦染病,很快腐烂并迅速传播,花器染病时,花萼上初呈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病斑,并由花萼逐步延伸到子房及幼果,最后导致幼果湿软腐烂。棚内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初果顶柱头呈水渍状病斑,继而演变成灰褐色斑,同时病菌向果肉内纵深侵染。防治该种疾病:首先,合理密植,保证适宜株、行距。棚内要求通风良好,雨后注意排水,适时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经常剔除烂果、病残老叶,并将其深埋或烧毁,减少病原菌的再侵染;其次,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适乐时悬浮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每隔7天左右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8.3 红蜘蛛

红蜘蛛也是危害草莓生长的一种主要害虫,发生率高,危害严重。危害草莓的红蜘蛛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二点叶螨(又叫二点红蜘蛛),红蜘蛛具有刺吸式口器,危害草莓叶片。在草莓生长时期,在植株下部的老叶上虫多,应去除老叶、病虫叶,还应清理草莓田园,除掉杂草,消灭虫源。在抽生匍匐茎时期注意灌水,避免干燥。常用药剂有40%氧化乐果200倍液,75%克螨特30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蕾期前可喷一次。

8.4 蚜虫

蚜虫,俗称腻虫,危害草莓的蚜虫有多种,主要是桃蚜和棉蚜,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蚜虫主要群集在草莓的嫩叶上,刺吸汁液,吸食后成褪绿的斑点,造成叶片卷缩变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另外,蚜虫还是多种病害的传播者。防治该种害虫:首先,及时摘除老叶,铲除杂草,清洁田园,减少蚜虫的越冬虫源和场所;其次,草莓开花期前可用50%的敌敌畏溶液1000倍,也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辟蚜雾2500~3000倍掖,采果前15天停止用药。

9 适时收获

草莓从三月上旬开始采收,一直能够采收到六月结束,采收的时间通常为三个月,当果实表面有超过80%都着色之后,应该及时的进行采收,采收应该带萼片进行采摘,轻摘轻放,并做好草莓的分级包装工作。

参考文献

[1]庞夫花1,赵密珍2,王钰1,于红梅2,夏瑾2. 草莓宁玉花芽分化及其生化物质变化研究[J]. 果树学报. 2014(11)

[2]赵密珍,吴伟民,王壮伟,于红梅,钱亚明,王庆莲,蔡伟建,王静. 设施促成草莓新品种‘紫金香玉的选育[J]. 果树学报. 2013(13)

[3]张熔,何中华,吴晓琴,李思胖,吴细卯,程杰元. 草莓无公害设施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9)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种植技术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浅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