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重心的演变及启示

2015-07-07 19:38王卓玲
现代企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最大化现金流现金

王卓玲

企业财务目标具有动态发展过程,而作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预算管理必然会受到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统驭。预算是管理控制的基石,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一、财务目标演进历史的简评

1.财务管理目标发展的初始阶段:20世纪初期及以前。20世纪初及以前,人类处在早期的工业时代或农业经济时代,大多数人还仅限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中的剩余产品较少,甚至根本没有产品剩余(熊梅&刘珈利,2013)。在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卖方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之间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外部环境稳定,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此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它强调尽可能的提高生产和工作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余绪缨,2002)。管理者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把员工看作是“机器的附属品”,要时刻监督工人,避免员工偷懒,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值的增加(许云,2006)。基于以上背景,这一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产值最大化,这不仅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还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2.财务管理目标的第一次发展: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产品市场不仅能充分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吴树畅,2000)。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市场的优势方由原来的卖方转变成买方,企业之间竞争较上一阶段明显加剧,外部环境不稳定,企业的经营模式须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王庆成,1999),主要因为原有经营模式——盲目的大量的生产产品——在买方占优势的市场中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情况严重的还能拖垮企业,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经营决策。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盛行的管理理论和对人性的认识以及以产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所暴露出来的单方面注重产值,忽视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问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做出了修正,由原来的产值最大化转变为利润最大化。

3.财务管理目标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迅猛,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公司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而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也因此为私有制为基础的股份制经济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环境的不稳定性加强。同时,企业的管理理论有了突破性进展,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1972)共同提出了“剩余索取权”假说,该假说主张股东至上的企业治理体系并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地位(冉光圭,2005)。对人性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人不在是以前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人本管理”的思想慢慢融入社会和企业中。

4.现阶段的财务管理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达到了空前的状态,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外部的环境比以往更加的不确定,知识作为一种核心的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过程,企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而不是以前所依赖的财务资源。随着奥列夫·威廉姆斯(1985)提出的企业治理理论,他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体系。显然,这比“剩余索取权”假说更具说服力。在这种理论影响下,对人性的认识也有了提升,把人看作是“文化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点得到推广,学者很快发现这不合乎逻辑,会降低或破坏公司价值,因此放弃了此观点,其中大部分人同时也放弃了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该观点忽视了他利益集团,由此企业价值最大化观点的地位的最终得以确立。

二、预算管理重心的变迁及启示

依据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相应的把预算管理也划分为四个阶段。在预算管理初始阶段,即财务管理目标为产值最大化的时期,外部的竞争较弱,环境比较稳定,卖方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商品匮乏(艾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生产(许云,2006)。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盛行为预算管理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Hope. J. & Fraser. R., 2003)。管理者把工人看作是“机器”,工人被迫接受更多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来完成业务目标,此时预算的目的主要考核责任人的生产业绩,即高程度的预算强调(许云,20-06)。预算管理所需的信息可以完全从管理会计中获取,主要因为当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会计原则和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杜邦和通用首次把现金预算管理应用到企业管理,并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刘俊茹,2006)。此后,这些预算方法被广泛的运用。1922年由Mckinsey编写的《预算控制》这一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预算管理的形成,主要形式有现金预算、经营预算等(约翰逊&卡普兰,1992)。

预算管理的第一次改进阶段,即财务管理目标为利润最大化的时期,买方占据优势,外部不稳定增加,企业管理的重心也由生产转向销售,预算管理的思路由“以产定销”转变成“以销定产”(郑石桥,2010)。管理思想也主张以利润作为企业目标,把人看作是“经济人”,预算强调依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郑石桥,2010),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虽与预算管理所需信息的相关性逐渐消失(Hopwood,1972,1973;Otley,19-78),但其自身也由一定的发展,如本量利分析的运用产生了弹性预算。预算管理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同时满足企业对利润的追求的需要开始关注资本预算(Joel Dean,1951)。Argy-ris(1952)提出了由上到下、上下结合的预算参与的思想。此时企业管理者认为财富就是利润,基于上述原因,这一时期的预算管理以收入为重心,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考核,还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预算管理的第二次改进阶段,即财务管理目标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时期,战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管理的重点也由原来的经营决策提升到战略层面。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Anthony(1965)提出了“管理控制系统”(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的概念,它能够在资源的获取、有效果又有效率的使用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人本管理的思想也进一步的融入了社会,Hopwood(1972,1973)认为灵活的业绩评价方式应在预算中得到重视,Low&Shaw(1968)、Schiff&Le-win(1968)从委托代理角度发现了预算松弛。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满足预算管理需要,但技术方法得到了发展,出现了零基预算(Zero-Based-Budget)和滚动预算(Rolling Budget)(许云,2006)。此时的管理者认为企业的财富就是股东财富,基于上述原因,这一时期的预算管理以每股收益为重心,有利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最小化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

预算管理的改良阶段,即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时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极高,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模块化组织(Modular Organization)和模块化簇组(Modular Cluster)。战略管理和人本管理的思想仍处于主导地位,管理会计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经过一番努力后有了历史性的突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ABC)、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和平衡计分卡(BSC),美国CAM-I 分支机构ABB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业预算,欧洲CAM-I分支机构BB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越预算。管理者意识到企业的财富体现于企业价值,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现金是最重要的,现金流管理必定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之所在(陈志斌,2002)。基于上述原因,这一时期的预算管理以现金流预算管理为重心,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不仅满足了各相关者的经济利益,还有助于企业长远发展。

三、研究小结及未来展望

前三个阶段,我们很容易看出财务管理的目标和预算管理重心的联系,但现阶段企业为什么会选择现金流来反映企业价值的变化情况,而不用成本、产量、产值、利润为指标,主要因为现金流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生存是创造价值的基础(陈志斌,韩飞畴,2002)。现金流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价值创造资源(陈志斌,2002),如果企业现金流管理出现漏洞有可能出现过度的自由现金流,进而出现过度投资(Jensen,1986)。企业重视价值的创造,那么同时也必须重视现金流预算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衡量企业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现金流预算是现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部,以现金流的预算为重心的预算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现金流预算能够优化企业的流程,更合理的配置企业的稀有资源,使企业持续发展。

我们还应注意,这里指的是现金流预算,而不是现金预算,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首先,现金预算中的现金是指财务会计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而现金流预算中的现金流是指财务管理中的现金流,主要包括经营中的现金流、筹资中的现金流、投资中的现金流;其次,现金预算只是全面预算中财务预算的一部分,可以提高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还能协调现金的流动性与现金收益性之间的关系(王斌,1999),现金流量预算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为核心,进而对其进行规划安排,不仅能使企业现金流通保持有序、合理及顺畅,还能着重策划和控制企业的宏观经营活动,为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进而使企业资本积累,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最大化现金流现金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及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转债定价实证分析
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及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转债定价实证分析
精益求精 管理企业现金流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基于现金流分析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构建
现金流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