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安全生产的思想光辉

2015-07-07 19:18简新
现代企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资本论劳动力劳动者

简新

《资本论》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的高峰、智慧的高峰,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书中不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了科学结论,而且对安全生产也有许多精辟见解和独到认识,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对于指导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安全生产的特殊重要性

生产活动是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没有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与此同时,生产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又必须是安全的,没有安全,生产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甚至不能存在,这就是安全生产的特殊重要性之所在。

安全对生产的保障,首先体现在对劳动者人身安全的维护上。马克思在谈到如何保持社会正常的生产劳动时指出:“我明天得象今天一样,在体力、健康和精神的正常状态下来劳动。”如果没有安全,劳动者受到伤害,就不可能以正常状态投入新的劳动。

安全对生产的保障,其次体现在对劳动资料的维护上。马克思指出:“工具、机器、厂房、容器等等,只有保持原来的形态,并且明天以同昨天一样的形式进入劳动过程,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发挥作用。”

安全对生产的保障,还体现在对劳动过程的维护上。马克思在分析工厂中的流水线生产时指出:“每一台局部机器依次把原料供给下一台,由于所有局部机器都同时动作,产品就不断地处于自己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阶段转到另一个生产阶段。”一旦发生事故,生产过程就会终止,如果事故严重致使劳动者伤亡就要立即抢救,厂房被毁还要进行重建,对生产的影响将会更大。

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成为社会化大生产,产品成为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所以安全在人类生产劳动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安全,社会化大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共同产品就不能正常产出,社会消费也将被迫中止,人类自身的存在就会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二、关于工业生产风险隐患的广泛性

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需要一定的中介即劳动资料。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只要稍有一点发展,就已经需要经过加工的劳动资料。”

人们进行生产劳动,总会伴有相应的风险或危险。特别是使用劳动资料进行劳动,生产各种产品,一定会伴有风险隐患。对此,马克思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首先,作为大工业特有的劳动资料,机器总会有损耗。马克思指出:“机器不在劳动过程中服务就没有用。不仅如此,它还会由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破坏作用而解体。铁会生锈,木会腐朽。”“机器的有形损耗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使用,就象铸币由于流通而磨损一样。另一种是由于不使用,就象剑入鞘不用而生锈一样。”也就是说,机器无论使用与否,都会有损耗,都会产生安全隐患。其次,劳动即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充满种种不确定性。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

一方面,为了在劳动时充分发挥人的力量,就要使用劳动资料以借助其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但这些属性如果使用、控制不当就容易发生意外,造成事故;另一方面,人劳动的目的是通过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但如果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使生产条件或生产过程发生变化,致使劳动对象产生了预料之外的变化,这又可能造成事故。所以,生产劳动过程始终伴有风险隐患,而且劳动资料越先进、越发达,则维护其正常、平稳运行的要求就越高。换句话说,就是其安全保障条件就越高,任何一项条件达不到都可能导致停止生产甚至引发事故,这也说明了工业生产中风险隐患的广泛性,以及安全工作的脆弱性。

三、关于生产事故频发的直接原因——资本的贪婪

对于工厂劳动的物质条件,马克思写道:“人为的高温,充满原料碎屑的空气,震耳欲聋的喧嚣等等,都同样地损害人的一切感官,更不用说在密集的机器中间所冒的生命危险了。这些机器象四季更迭那样规则地发布自己的工业伤亡公报。”

那么,导致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何在呢,马克思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剖析。

马克思指出:“在一昼夜24小时内都占有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资本由于无限度地盲目追逐剩余劳动,象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的纯粹身体的极限。……资本是不管劳动力的寿命长短的。它唯一关心的是在一个工作日内最大限度地使用劳动力。它靠缩短劳动力的寿命来达到这一目的,正象贪得无厌的农场主靠掠夺土地肥力来提高收获量一样。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

资本(实际上是资本家)不顾劳动力的安全健康和寿命长短,无限度地追逐剩余劳动,引发各种生产事故,当然会引起广大劳动者的抗议和反抗,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劳动者的这种抗议和反抗是没有明显作用的,原因很明显,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方是价值或货币的所有者,另一方是创造价值的实体的所有者;一方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是除了劳动力以外什么也没有的所有者。”劳动者同资本家的力量和地位的不对等,使得他们不得不在十分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工作,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四、关于国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严峻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仅靠社会的自发调节,而必须由国家加强管理,尤其离不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对此,马克思作了充分的论述。

关于由国家出面进行干预以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的理由,马克思指出:“资本是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除非社会迫使它去关心。人们为体力和智力的衰退、夭折、过度劳动的折磨而愤愤不平,资本却回答说:既然这种痛苦会增加我们的快乐(利润),我们又何必为此苦恼呢?”

国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首要的就是安全立法。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者的社会关系的相应的改变,先是造成了无限度的压榨,后来反而引起了社会的监督,由法律来限制、规定和划一工作日及休息时间。”“为了迫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最起码的卫生保健设施,也必须由国家颁布强制性的法律。”“英国的工厂法是通过国家,而且是通过资本家和地主统治的国家所实行的对工作日的强制的限制,来节制资本无限度地榨取劳动力的渴望。”

国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还必须强化安全监管。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改进安全生产状况,制定和实施安全法律必不可少,但仅靠法律并不够,还必须同时辅以日常监管。马克思描述了实行视察员制度后英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减少的状况:“在刚开始设立视察员的最初几年,他们的管区太大,大量不幸的和死亡的事故根本没有呈报。尽管死亡事故还是很多,视察员的人数不够,他们的权力又太小,但是,自从视察制度建立以来,事故的次数已经大大减少。”由此可见加强安全监管确有成效。

五、关于维护劳动者健康权和休息权的重要性

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发挥即劳动,耗费人的一定量的肌肉、神经、脑等等,这些消耗必须重新得到补偿。支出增多,收入也得增多。劳动力所有者今天进行了劳动,他应当明天也能够在同样的精力和健康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过程。”“日夜不停地榨取同一劳动力,从身体上说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在书中举了一个由于铁路工人过度劳动、体力透支导致重大列车事故的实例。“伦敦一个大陪审团面前站着三个铁路员工:一个列车长,一个司机,一个信号员。一次惨重的车祸把几百名旅客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这几个铁路员工的疏忽大意是造成这次不幸事件的原因。他们在陪审员面前异口同声地说,10-12年以前,他们每天只劳动8小时。但是在最近5-6年内,劳动时间延长到了14、18甚至20小时,而在旅客特别拥挤的时候,例如在旅行季节,他们往往要连续劳动40-50小时。他们的劳动力使用到一定限度就不中用了。他们浑身麻木,头发昏,眼发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的剥削压迫表示极大愤慨,对广大劳动者在恶劣生产条件下的不幸遭遇表示极大同情。他指出,社会生产资料的节约“在资本手中却同时变成了对工人在劳动时的生活条件系统的掠夺,也就是对空间、空气、阳光以及对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设备系统的掠夺,至于工人的福利设施就根本谈不上了”。

马克思对英国当时社会生产中安全问题的考察和认识,是建立在对资本本质属性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的,他所得出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基本结论如安全生产的特殊重要性、工业生产风险隐患的广泛性、国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维护劳动者健康权和休息权的重要性等,不仅切合当时英国的实际,而且对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正反映出马克思许多论断具有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永恒价值。认真学习贯彻马克思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观点,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塔里木油田公司塔北项目部)

猜你喜欢
资本论劳动力劳动者
劳动者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在云端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