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模式在高职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7-05 16:35何乐飞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英语教学

何乐飞

摘 要:通过分析高职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以形成性评价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提出应用形成性评价模式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中予以实施,探讨其具体操作及应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高职艺术类;英语教学

一、提出问题

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學生的学习方法欠佳,主观能动性较差

绝大多数学生自高中阶段开始就忽略了英语学习,导致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学习,课后也不去及时地巩固,个别学生甚至表示对英语直接放弃,这些被动学习的迹象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2.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艺术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大大优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讨厌传统的教学模式,喜欢具有创造性的新事物。与英语课堂上呈现的沉闷状态相反,他们生性喜欢表现自己,热爱轻松自在的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课本,显得枯燥乏味,自然无法引起艺术类学生的共鸣。

3.基础英语课教学和专业教学联系不大,缺乏对英语重要性的认同感

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采用的大都是普通高职英语教材,无外乎几个常用的话题,配以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素材,如果课堂设计中教学内容不涉及和艺术相关的内容,艺术类学生会认为可学性不强,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再好也不会对他们的专业技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对基础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英语课程评价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应试现象较为严重

现行的教学评价模式采用的是一种模糊评价模式,学生通常到期末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一般设置为平时和期末测评比例为40%和60%,这一比重依然突出了期末考试的重要性,大多数学生仅为应付考试而学,期末集中时间和精力突击复习的现象非常严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一蹴而就”式的应试教学弊端突显。

二、多元智能与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与作用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2011年《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工作方针,明确提出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后经过不断补充,共涉及9大智能,并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强项智能和弱项智能之分。根据加德纳的理论,艺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在空间、音乐智能上比较强势,而在语言、人际、内省等智能上表现得比较薄弱。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最初由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在1967年提出,以调节教学过程、保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

基于以上政策和理论的支持,以及我院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该项目改革,通过视频情景教学、设计与艺术专业相关的项目、以任务为驱动展开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教学评价比重,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实现形成性评价,旨在充分利用艺术类学生的强势智能元来学习英语,并开发其弱势智能元,增强其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构建与实施

1.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

首先,以形成性评价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针对性地提出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相对应的解决方式,这对今后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以及其它专业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其次,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是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得以实现的,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有比较大的进步;

再次,本项目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习得,使学生不受终结性评价的羁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并充分发生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2.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模式具体实施

(1)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式,设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提高过程化考核的比重,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比例调整为70%和30%,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实现形成性评价。为学生制定学习档案,要求学生建立学期学习目标,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估,再结合班上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堂确立的主题和小项目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并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呈现(纸质书面、电子文档、PPT、微电影、口头陈述等),然后分组讨论,提出可改进的方案,通过呈现的内容要求对每个组员进行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结合起来,继而归档,以此完成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项目实施中的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分析评价某一件艺术作品,以此为例,设计以下评价表:

表1 第一单元项目自我评价表、同伴评价表

此表一式两份,用于学生自我评价和组内同伴评价。

表2 第一单元项目同伴小组、教师评价表

此表一式两份,用于同伴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表1、表2中的细则使学生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形成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之间英语层次的比较,更多体现的是学生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直观地展现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使得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

(2)通过阶段性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方式使艺术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后学习,提高他们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学习能力,并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采用访谈、座談及问卷的方式对艺术类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现状方面的问卷调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生的专业方向,安排课堂主题的选择、课堂任务和项目的实施及展现等。本次形成性评价模式实施的最后阶段,即2014年6月中上旬,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展示1313、1314和视传1344共3个班发放问卷118份,收回有效问卷109份,问卷有效率为92.37%。本次问卷主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现状,就新的评价模式进行的满意度调查。

表3 艺术类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模式下

成绩评价体系的满意度

由表3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新的评价模式比较认可,认为此模式下展现的成绩真实有效,约10%的学生认为新的评价体系比较繁琐,怀疑自评和他评中学生打分的有效性。这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其进行客观地自我评价和对同伴评价的能力。

从表4可以看出,在形成性评价模式下艺术类学生认为进步最大的语言技能为阅读(33.94%),其次为写作(26.61%),接着为口语(18.35%)和翻译(14.68%),进步最低的为听力(6.42%),从后面的访谈和座谈中了解到新的评价模式促使学生进行大量的资料阅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书面评价和口语输出,基础较弱的学生则通过翻译进行中英文之间的转换,由于三个班级大部分学生为普高生源,高中阶段特别注重听力的练习,因而认为对自身的听力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当然也说明了新评价模式实施过程中对听力模块教学的欠缺,有助于今后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表5 艺术类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模式下

学习输出的满意度

尽管新的评价模式下艺术类学生在语言输出上表现得各不相同,但对于输出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价模式可以在高职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进行尝试,并逐步推广应用。

四、结论

艺术专业的班级学生数量一般控制在40人以内,相对于其他专业的班级更容易实行形成性评价模式。艺术类学生结合本身的专业,根据英语的教学要求,更能展现出具象的内容,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通过形成性评价模式在高职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首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解决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其次注重对学生的全过程性考核,有效避免应试现象;再次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强势智能,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江西省:江西省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罗勇.形成性评价在大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03).

[3]刘芹,胡银萍,张俊峰.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形成性评估体系构建与验证[J].外语教学,2011( 01).

[4]朱瑜.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测试中形成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 03).

基金项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编号:SZYJXGGYB20131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