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商道谋略与伦理道德

2015-06-25 21:30樊庆元,于涛
人间 2015年8期
关键词:商道谋略范蠡

摘要:粮食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就知道荣辱。礼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困,所以君子富有就喜欢做仁德的事情。无论是范蠡的“要经商先做人”的商道思想还是百圭的“智,勇,仁,强”的经商致富之道等等都成功地把自然、个人、社会、国家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姑且称之为先秦商贾们的商道谋略与伦理道德思想。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其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95-02

战国西周人百圭曾言:“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这里他强调了成功商贾的几个特点:智谋以权变,勇敢以果敢,仁德以取舍,顽强以守业。“智,勇,仁,强”成为了当时商贾们的经商致富之道。

一、先秦商道谋略及伦理道德

(一)智谋以权变。

百圭的商道智谋在于:“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关注时机的变化,人们抛弃的就取来,别人所求时就给予。《货殖列传》有则宣曲任氏储粮而暴富的故事说明了要权变就要学会把握市场的规律。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市场规律呢?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范蠡辅佐勾践洗雪了会稽被围的耻辱后,曾喟然长叹说:“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的五条就灭掉了吴国。计然之策对于治国有效,那么我就用它来治家吧!”后来范蠡就成了中国商人的祖师陶朱公。计然之策是对市场规律的精妙总结与概括。其中它可以概括为三点:一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要求商贾目光要长远,时刻能掌握市场风云的变动,准确了解供求关系,这也是那些囤积居奇,一夜暴富者们的通用法则。前两年的“蒜你狠,豆你玩”产生了不少富翁。二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当货物价贵时就及时卖出,视同粪土,当货物价贱时就乘机买来,视同珠玉。与百圭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道理相同。三为“务完物,无息币,无敢居居贵”。说的是做人不要太贪心,达到理想价格就及时售出。计然之策的这三条原则从市场的需求及经济周期,资金的周转和贸易的时机,价值的判断等方面解释了市场的基本运行原则,它对于今天我们市场经济的运行与调控,对于现代商人们的经营都依然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

(二)勇敢以果敢。

商业活动本身就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利益与风险相随共生。一个成功的商贾既要有高超的谋略也要有敢于冒险的勇气。西汉景帝爆发了七王之乱,无盐氏审时度势冒险借贷百金给出征的列侯封君们最后得到十倍的利息,财富与关中豪富相匹敌。有人说豪富者往往是一个赌徒,我认为他们是一群有谋略有市场敏感性的赌徒,能够把握全局,运筹帷幄而决胜于无形之中。秦皇统一天下后,迁徙天下富豪到蜀地,当别人争相贿赂官吏乞求迁徙到近处葭萌县时,而卓氏要求迁徙到远处的临邛县,在那里他“铁山鼓铸”富可敌国,实现了第二次创业的巨大成功。卓氏能够再次成为一代富豪,与他的眼光和胆略不无关系,而许多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小安而忽视了远处的财富,而能迈出这一步的人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三)仁德以取舍。

先秦成名的商贾们许多人都无一例外地有乐善好施的道德良心,我们称之为良贾。范蠡十九年中用计然之策三致千金,然后分散给贫贱之交和远方的本家兄弟,齐人听闻他的贤能,让他担任相国,范蠡尽散其财然后送还相印悄然而去。大商人百圭出售米粟分优劣等级,劣等的米粟贱卖给百姓以充饥,而作为种子的米粟就会选取上等质量的米粟绝不以次充好。和任氏同时代的宛地冶铁商人孔氏被迁徙南阳,他大规模鼓风冶铁,开辟鱼塘,富甲一方,而且乐善好施从不吝啬,以至于成为南阳商人的楷模。这些商人都是用正当手段、智谋和勇气获得的,而不是作奸犯科,欺诈骗取来的。司马迁说居住一个地方,一年种谷物,十年种树木,而百年种德行,商人以德立世即使没有官职俸禄也能生活幸福快乐,可被称为“素封”。只有讲求仁德懂得奉献社会知道感恩的人才能获得长久的财富与人们的尊重。

(四)顽强以守业。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司马迁也说:“致富没有固定的行业,而财货没有固定的主人,有才能的人能够集聚财货,不肖之徒则会破财败家”。如何保住基业而不破家呢?通过史记《货殖列传》我们可以总结三点。一是要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吃苦耐劳,严于律己。上文中所说的宣曲富翁任氏给子孙设定家规,“不是自家种田养畜得来的物品不穿不吃,官家公事没有做完不得饮酒吃肉”,在乡里作为表率,以至于皇帝也很尊重他。大商人百圭能够饮食节俭不铺张浪费,控制嗜好,节省穿戴,与雇佣的童仆同甘共苦。能够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二要选贤任能,尊重贤才,权力下方,无为而治。韩非曾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做天下生意,取天下之利,一个人是难以全部处理好的,需要四方贤达的辅佐,领导者站在中央运筹帷幄,虎视天下,静观其变,赏罚分明才能垂拱而得到天下的财富。范蠡言:“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陶朱公生意遍布天下与他身边有一批贤达能干的人才是有莫大关系的。三是严守法律,乐善好施,戒骄戒躁,谨慎持重。陶朱公二儿子在楚国杀人犯案,被判死刑派遣大儿子营救未果,众人非常悲痛,独范蠡大笑说,我早知长子会吝啬花钱而导致小儿死亡的。他懂得:“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道理,或许因为这一次的成功营救会让家人后代以后变得目无王法,为所欲为以至于带来更大的灾祸,他要以血的教训告诫子孙后代要严守法律,不以身试法,能够谨慎持重地积累财富,这样才能获得长久。我们高中课文中有一篇《梁王有疑狱》的文章记载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以至于梁王请教当时的陶朱公。这个故事中的陶朱公据后人考证就是范蠡的后代,从这个故事我们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范蠡后继有人,而且家族生意做得越来越大。二是后来的陶朱公们谨守待人厚道,以德服人的做人之道。

二、 商道即人道,人道即王道

农工商虞这四种人对于社会的发展缺一不可,小可以富家,大可以富国,管仲效仿吕尚在齐地大力发展工商业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奠定了物质基础。“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业的作用对于人们来说就是获取巨大的财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接上页)

追逐财富而使人富裕是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的,管仲还曾回忆说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经商来。人道是什么呢?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言:“君子富,好行其德”,百圭的“智,勇,仁,强”的商道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道吗?接着管仲又说在上位的人遵守礼度,亲属内部才会团结。不讲礼义廉耻,国家必然灭亡。这与商道的“仁义”精神是一致的。计然之策言:“时用而知物”(这也就是搞好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王道兴政而能富国,人道立德而能润身,商道可以润身,富家,强国而霸天下。

猜你喜欢
商道谋略范蠡
范蠡卖牛
施明敬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拿破仑”的前世今生
商道与修身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谋略至上必然导致战略失败
生活三十六计
谋略至上必然导致战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