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流行歌曲与中国民族风

2015-06-25 21:30何云东
人间 2015年8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民族

摘要:今天,中国民族风特点的流行歌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具有中国古典风格和民族传统的诗词、曲艺、武术、传奇等加盟到流行音乐作品中,与现代节奏和流行音调结合,给流行歌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特点,流行歌坛刮起了新民族风。并且这种歌曲的歌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对中国民族风流行歌曲的发展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中国民族风流行歌曲的历史必然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27-03

“通俗音乐,又叫流行音乐,指的是通俗易懂、流传广泛、轻松活泼、有着非常多听众的音乐;它跟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传统音乐有着很多的不同。除了广泛流传、朗朗上口之外,流行音乐还具有如下特点:它是在工业化时代大批量生产和复制的文化商品。有的民间音乐虽然也流传甚广,却并不是流行音乐。在今天的中国,由于器乐所占比例很小,流行音乐的主要指的是流行歌曲。因此,也可以用“流行歌曲”来替代“流行音乐”一词。

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作品,是今天人们、尤其是现代青年人文化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在诗歌逐渐被边缘化的今天,歌词差不多变成了人们群众能够比较多接触到的一种诗体文学,因此,流行歌曲对于传统文化和诗词歌赋的宣传传承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流行歌曲与中国风的结合不仅非常好地诠释了中国深厚的文学资源,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今天的中国风流行音乐,在借鉴西方的一些流行元素的同时,将中国的民族乐器和诗词歌赋融入其中,不仅更贴近中国人民的审美习惯,而且,极大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

一、中国流行音乐走过的崎岖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的封锁和制裁,当时中国的音乐形式比较简单和单一,样板戏和语录歌几乎是我国音乐的全部,再加上当时特地历史时期的需要和长期的思想桎梏,使得音乐成为了政治工作需要的一种有力武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放开,张明敏、谭咏麟、梅艳芳等一大批港台歌星的唱片风靡大陆,给中国当时简单单一的政治音乐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效果,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样板戏和语录歌已经让中国人民麻木而不能真正带给人快感的时候,邓丽君的歌像一股清泉荡涤着人们的干涸的心田;当人们发现音乐还可以有这样的风格,还可以这样直截了当的抒发感情的时候,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地把中国的流行音乐也带入它的发展轨道。然而,这一切来得是那么的突然,以至于我们的人民群众和音乐爱好者们都完全不知所措,模仿就成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全部内涵和唯一选择,根本谈不上理性的交流和交融,从任何一个层面来看都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回首当年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的是:港台歌星及港台流行音乐对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启迪推动。

20 世纪 80 年代,北京纪念国际和平百年演唱会上,由郭峰作曲、陈哲作词的《让世界充满爱》,百位中国流行音乐当时最有名的歌手聚集在首都体育馆,共同合唱演绎了这一中国流行音乐的盛事,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开启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更是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于是 1986 年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元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表现在流行音乐上,就是炒作和过度的商业化。许多歌曲只考虑到了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获得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音乐的本身内涵和感情。因为这样的音乐缺乏音乐中最最重要的情感灵魂,因此他就完全没有作者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这样的音乐连自己都无法感动当然更不可能感动别人。

二、流行歌曲与中国民族风的结合

如果说民族音乐以一种弱势文化的姿势存在成为一种习惯的话,人们就会对我们的民族音乐产生一种自卑感、遗憾感。这样也就不能正确审视我们的民族音乐,不能具体的甄别精华和糟粕,不能以平衡的心态去面对现代和传统,更不能把握应有的尺度应对文化的继承。

中国的音乐与中国文化一样,既源远流长,又有着超强的包容和融合先进文化的精神和习惯。在以中原音乐、西域音乐和外国音乐为三大来源的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可以说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解放以来至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从音乐发展的角度来说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积累阶段,自力更生、盲目排外的思想使得音乐的发展处于一种真空状态,在免遭“文化侵袭”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与外国文化进行交流的机会。20世纪80年代后期昙花一现的“西北风”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其特点就是鲜明的民歌风格。20世纪90年代中期,乐坛又掀起一股强劲的“中国风”。一方面涌现出大量具有民族风格的流行歌曲,如《小芳》、《青藏高原》、《天堂》等。90新生代掀起了中国原创音乐的一个高峰,大批歌手集体出现大众视野,中国流行音乐的又一个超级大咖高晓松携带着他的光辉作品校园民谣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中国乐坛进入了校园民谣时代,校园民谣的出现是中国内地音乐史的一个里程碑。老狼在94年北京高校毕业联欢会上,通过一把民谣吉他,配着他那忧郁的歌声,《同桌的你》红遍全国。其实所谓“中国风”,是指审美风格上的民族化,或在作曲、编曲中吸取民族音乐元素,或是在歌词中向传统文化取材。方文山是这样为之定义的:若将“中国风歌曲”作较为“广义解释”的话,则是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或编曲上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笛子、柳琴、二胡、马头琴、箜篌等,以及歌词间夹杂着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寒窗、丝竹、水乡、琴心、茶马、墨色丹青等。

“中国风”歌曲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所谓审美风格的民族化:

1.民族调式创作手法。传统的五声音阶分别以“宫商角徵羽”命名,又称“中国音阶”。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5种不同的调式。”现今的流行歌曲中,很多都是采用了五声民族调式,这种创作手法是符合我们民族的习惯的,同时也能符合我国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的审美情趣和爱好。举例来说,像《重整河山待后生》有京韵大鼓的某些音调特点、《黄土高坡》的旋律就是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七月火把节》则有彝族民歌的一些特征。作为民族风流行音乐的代表,歌手周杰伦的歌曲中,很多广为传唱的作品中都是采用民族调式的一种“宫调式”,如《菊花台》、《东风破》等等。歌曲通过民族音乐五个骨干音“1、2、3、5、6”的节奏长短组合和抑扬起伏的变化,达到一个传递以及抒发歌曲韵味和内容的作用,其中对歌曲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民族调式的骨干音宫音“1”和属音“5”,在曲末多使用宫音“1”,目的在于歌曲有一个明亮的结束音效。所以,一般有“民族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多表现为主旋律采用“宫调式”的手法,使得音乐作品中民族化的特有韵味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2.配乐中的民族乐器运用。将民族乐器引入流行歌曲中,不但使得民族乐器得到了更好的宣传和弘扬,而且作为深受东方音乐影响的中国老百姓,在自己的音乐记忆中更能调动起对它的理解,它与流行歌曲的结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试听享受。比如经典传唱的流行歌曲《青花瓷》、《中华民谣》等,其中就用到了二胡、古筝等民族乐器,使其旋律优美,韵味悠长等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喜爱;王力宏在《伯牙绝弦》中使用了古琴伴奏,造成一种强烈的效果。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也是较为成功的一首,它在笛子、古筝、扬琴、大鼓等的伴奏下,唱出“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这样豪迈而沧桑的歌词,古风浓厚。还有歌手韩红的《天路》用到笛子,《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以上这些作品在配器上,都广泛加入民族乐器,使得当代流行音乐的旋律更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个性化、民族风的特色为流行音乐增添新的色彩,推动流行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创作。

3.地方民歌戏曲的取材借鉴。中国流行音乐从八十年代“西北风”、作品之后,到今天发展成熟的阶段,在地方民歌素材借鉴方面,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民歌性极强的优秀作品。如代表作品:带有广西山歌风格的《山歌好似春江水》;带有帕米尔高原地区民歌音调的《怀念战友》;带有西藏民歌音调的《青藏高原》;带有新疆维吾尔族音调的《喀什葛尔胡杨》等等。作品也有借鉴戏曲风格的元素。如后弦取材于《西厢记》的《西厢》和王力宏取材于《牡丹亭》的《在梅边》,都在rap中杂入京剧念白和昆曲唱腔,形成其独具一格的所谓“华人嘻哈”。还有陶喆的《susan说》直接插入京剧《苏三起解》的唱词,信乐团的《北京一夜》,在作品中运用“京剧唱腔”与西方摇滚音乐完美结合,弘扬了“国粹”京剧的独特魅力。可见,当代流行音乐对地方民歌和戏曲借鉴上,作品更具有民间民俗性,体现出音乐作品中民族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4.诗词体裁的运用。在流行歌曲中使用我国古代的诗词融入到歌词中,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当推方文山和许嵩的作品。方文山喜欢学习古诗词的修辞,歌曲《青花瓷》中“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和《菊花台》中“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这些都是古代辞赋的特点。许嵩的《南山忆》歌词的灵感可能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名篇《离思五首 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歌词里不少句子堪称经典,特别是结句“花开后花又落/轮回也没结果/苔上雪告诉我/你没归来过”更是无与伦比,听之几欲令人心神摇曳,不能自持。还有一些歌曲则是直接搬用古诗词,如徐小凤的《别亦难》歌词再现李商隐的《无题》诗,轮回乐队以摇滚的方式演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等,这些流行歌曲都无一例外地在歌词中融入了民族元素,使得其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含义,结合现代流行元素,用独特的方式传播和延伸着民族古老的音乐文化。

总之,“中国风”歌曲呈现出来的,是或淡或浓的民族风格,构成这一风格的各种要素组成了一个符号体系,表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些歌曲是民族主义在大众文化中的一种表现。有人会认为,这只有传统文化之皮毛,甚至是‘伪传统’,但笔者认为,姑且不论这些歌曲的文化底蕴的浅薄与深厚,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歌曲当中都毫不例外的用上了传统的中国元素,且他们都受到了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和传唱,因此它们当中的优秀之作,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当代流行音乐向多样化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中国积淀深厚的文化是民族风流行音乐的坚实基础

在中国,流行歌曲与中国风的结合,在于我国有着丰厚的文学资源。“歌词具有它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审美角度,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一定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精神风貌、文化心态的写照。”流行歌曲歌词中中国风元素的加入,不仅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发展,而且说明了流行歌曲巨大的文学张力。入乐可唱、离乐可诵是中国风流行歌曲歌词的基本特征。离乐可诵说明歌词除了音乐功能,还具备了独立的文学价值。一首好的歌词,就如一流的文学作品。如琼瑶创作的流行歌曲《在水一方》就极具中国风特色,它是中国古典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既拓展了歌词的创造空间,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古典意象美: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此歌词借用了《诗经》中的意象,作者只是将其中的意象置换了一下,如“绿草”对“蒹葭”,“白雾”对“白露”,“佳人”对“伊人”,及其中的“道路”、“险滩”、“在水一方”等,都是借自《蒹葭》,连意境都是极其相似,我们甚至可以把此词看作是《蒹葭》的现代版。众所周知,这首歌又经邓丽君甜润歌喉的传唱,便是不识字的村夫村妇也能口吟唱一二,就这样阳春白雪巧妙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蒹葭》的意境也在无形之间深入到群众心中了。作者通过对古典诗词中《蒹葭》的巧妙化用,化文言文为白话文,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创造出了非常适合现代人传唱的艺术作品。流行歌曲对古典意象的借用,对其艺术品格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这种以新旋律,阐释古典诗词、古典意象,使流行歌曲歌词既具民族性,又富时代气息。

四、充分发挥流行歌曲在教育教学中的教育作用

可以说,流行音乐无论从内容题材、歌曲节奏还是歌词内容都十分贴近生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非常符合青少年时期肤浅的爱情观和欣赏特点。作为一名普通音乐教师,在认真分析了解中学生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和审美心理特征的同时,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顺水推舟,投其所好,精选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作品带进入音乐课堂教学。例如在音乐欣赏课中,除了上好音乐教材的内容外,我还经常自己搜索一些当下流行的具有浓郁民族风的歌曲作为补充材料,推荐给学生一起欣赏,例如许嵩的《断桥残雪》、《清明雨上》,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最炫民族风》等最新流行歌曲,因为所选的歌曲是他们熟悉和贴近时尚流行的,所以学生也非常喜爱和感兴趣,这样就达到了让他们在愉快接受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以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优劣性,告诉他们什么样的音乐才能称得上是“美”的音乐同时,将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介绍适时地引入课堂内容,让学生对积淀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进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正在实行的高中新课改,对于音乐美术的美育教育更为重视,这样我们音乐美术教师责任也就更大了,因此我们将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流行歌曲的作用,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五、结语

任何文化都是特定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形成的,任何民族的文化必然体现其独特固有的民族性。当代流行音乐应具有民族性,失去民族性的流行音乐是无根之花、无源之流。流行音乐与民族风的结合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国的流行音乐,不仅属于中国人民,它同时也是世界音乐舞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原创音乐人,充分汲取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和音乐元素,融汇世界优秀音乐元素,紧跟时代前进的潮流,使富有民族风格的中国流行音乐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音乐魅力。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民族
唱片、广播——西物东渐与中国都市流行音乐的诞生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中文歌词英译评析——以2014年中国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为例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