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地区防沙治沙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2015-04-17 05:47孙晓辉
防护林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沙区防沙阜新

孙晓辉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是一项针对土地沙漠化问题的综合措施[1]。阜新地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目前,阜新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7.1 万hm2,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的边界地带,有17 处流沙风口,占地近2 667 hm2,15 处较为严重的流动沙丘每年以十几米甚至更高的速度向前推进,造成了农田、草场面积不断缩小。根据近3年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得知,仅彰武县平均降沙尘量达1 000 t·km-2·a-1以上,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目前,在重风沙危害区内涉及15 个乡镇108 个行政村,总人口22.4 万人,土地总面积为 31.82 万 hm2,占阜新地区总土地面积的30.7%。上述事实表明,风沙危害不仅严重影响阜新地区人民的生存条件和工农业生产,而且对省城沈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因此,加强阜新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对确保阜新地区经济转型的顺利实施,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经济腾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防沙治沙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相继启动了许多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巨大。阜新地区利用这一大好形势,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的战略构想,特别是利用国家确定阜新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这一难得机遇,阜新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经济转型,生态先行”的战略部署,国家林业局将阜新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确定为重点支持项目,并实施任务、资金计划单列,使阜新地区林业发展驶入了超常规发展的快车道。辽宁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又提出了加速辽西北经济发展战略决策。辽宁省林业厅作为业务部门也为阜新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荒山造林工程等项目加大了支持力度。可以说,阜新地区林业建设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是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在防沙治沙工作中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沙区经济发展与防沙治沙工作尚处于相驳状态,还没有真正摆脱生态环境恶化这一被动局面

根治沙害是人们保存生存空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阜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是推动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2 个轮子,缺一不可,但目前二者协调不够理想,甚至成为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由于阜新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沙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导致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沙区环境恶劣,生产方式落后,广大群众还主要靠广种薄收,依靠扩大外延的方式来获得经济增长,这势必诱发沙区农民盲目垦荒和过度放牧,使经营活动超过了环境承载量。调查显示:2005年阜新地区彰武县阿尔乡、章古台、后新邱、四合城4 个乡镇有流动、半流动沙地433 hm2,到2013年上述地区流动、半流动沙地已发展到3 000 hm2,流动、半流动沙地 8 a 净增加 2 567 hm2,年均增加320 hm2。

1.2 在治理措施上还存在规划不够具体、实施目标粗放、检查验收工程标准低等问题

面对阜新地区沙漠化土地有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必须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治沙总体规划。沙漠化土地扩张没有明显逆转的一个主要因素,还在于我们在制定防沙治沙方略上,没有更全面地掌握沙区本地情况,分类不合理、不具体,没有把调整大农业产业结构与防沙治沙工作统筹考虑,只把防沙治沙工作看成是林业部门自己的事,没能真正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在实施过程中,阶段目标不明确,没有真正按工程项目来管理,在检查验收方面还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倾向,没有真正落实质量事故追究责任制。

1.3 防沙治沙工作缺乏政策扶持,在投入上国家仍是主体,利用社会力量搞治沙,还只停留在口头上

目前,社会力量投资沙区治理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缘于无“利”可图。其主要原因是防沙治沙国家在政策上缺乏扶持。主要体现在税收和信贷、投资、生态效益补偿、治理成果流转等方面缺乏优惠政策,致使治理行为的主体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1.4 地方政府防沙治沙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防沙治沙工作没有与政绩考核真正挂钩

目前,沙区各乡镇对防沙治沙治理问题的紧迫性认识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信心不足,厌战情绪,把地方财力不足作为治沙效果不得力的借口,组织部门没有把防沙治沙工作的好坏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挂起钩来,缺乏激励机制。

2 新时期防沙治沙对策

2.1 搞好防沙治沙规划,突破重点和难点,注重实效

防沙治沙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过程中涉及许多内容。如果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很可能会顾此失彼或因大失小,造成防沙治沙工程难以发挥效益,影响最终效果的完整体现[2]。因此,必须在防沙治沙工作实施前搞好规划工作。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就阜新地区而言,防沙治沙规划应在辽宁省防沙治沙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针对项目区土地沙化现状、问题、适应性和治沙潜力的调查、分析,合理安排项目区各类用地和防沙治沙工程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治理方案,规划中应突出各时期防沙治沙工程中的重点工程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实现瓶颈突破,真正体现防沙治沙工程的实际效果。

2.2 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力度,坚持不懈地植树种草

阜新地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沙区防沙治沙工作是关键,必须重视和改善沙区农业生态环境。为此,应抓住近几年国家在生态建设上对阜新有较大投入这一大好时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促进林业建设和草地建设,争取用5 ~10 a 时间将阜新沙区林草覆盖率真正提高到47% ~50%。林业在阜新地区生态建设主体地位不容置疑。在发展林业上,根据沙区普遍存在的树种单一、品种老化、病虫危害严重、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这一现实,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激励政策,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实施高效林业发展战略,及时推广先进实用的造林经营技术,以植被建设为林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增加区域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

2.3 加强对沙区保护性耕作制度的研究与推广

要认真研究和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或少耕)制度。保护性耕作与全面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法不同,是采用大量秸秆茬覆盖地表,减少耕作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的一种全新耕作技术,这一技术已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推广,在我国山东、河北、山西、吉林等省发展较快,近几年也开始在辽宁省部分地区试验推广,但在沙区应用尚属空白。保护性耕作不耕不耙,不动土壤,保留根茬,相当于为地表做了一层覆盖,既能防止水分蒸发,又能保持水土,是沙区农业领域防沙治沙的主要发展趋势,土地的生产能力可通过这一措施得以提高,最终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此,近期应设专题开展对沙区保护性耕作制度研究,形成适于阜新沙区的系列技术,建立示范基地,逐步推广应用。

3 结论

阜新地区防沙治沙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搞好规划,分步实施,既要求真务实,又要认真借鉴外地经验,切不可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适时适地地做好各项防沙治沙工作。此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继续加大对沙区防沙治沙的政策倾斜和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总之,只要政策措施到位,阜新地区的土地沙漠化扩张势头必将得到遏制,作为地方防沙治沙主管部门,提出率先在辽宁省根治沙漠化扩展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1]张奎壁,邹守益.治沙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1 -45

[2]韩致文,王涛,董治宝,等.风沙危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其原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1):13 -21

猜你喜欢
沙区防沙阜新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再获殊荣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
浅谈松原市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