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生学风建设——从流程化的角度

2015-03-27 04:04汪南山
关键词:学风新生辅导员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新入学大学生均以“90后”为主体,他们构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主体部分。“90后”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个性张扬、人格独立,自我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较强,个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充满积极进取精神;但同时他们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心理抗压能力弱,心理还不成熟。他们刚刚摆脱高中束缚式的教育,走进大学宽松的求学环境,往往会放松过头,有些学生一年下来科科红灯高挂。当中的有些学生还能够及时反省,奋力追赶并顺利赶上;而有些往往会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被学校勒令退学。辅导员作为大学新生的直接管理和服务人员,自新生一入校就充当起“保姆”的角色,因而应当以学风建设为抓手,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地促进学风建设,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尽快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标。

学风,从狭义上讲是学生在校学习目标、态度及其行为的综合体现,通俗点讲就是指学生在校学习的风气。良好的学风对所有在校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不仅有利于促使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的自主式学习,而且能够促使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新生处在青年时期心理上、学习上“青黄不接”的阶段,同时他们可塑性强、思维也很活跃。同时,高校学风建设又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程,优良的学风不是自然形成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高校教学、日常管理、学生间的朋辈影响等诸方面因素综合的必然结果。

以往对于大学新生学风建设的研究和论述,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是经验之谈。所谓流程是指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从而促使特定结果的实现。本文将从学风建设的计划、实施、监控、总结的流程化角度,探讨辅导员如何有效促进大学新生学风建设。

二、科学合理地制订新生学风建设方案

新生辅导员有了科学合理的学风建设方案,才能有目标地促进学风建设,同时也能为学风建设方案的实施、监控、总结提供坚实的基础。新生辅导员通常会按照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拟定本学院新生的入学教育方案,而很少制订专门的学风建设方案,这导致在抓学风建设和管理的时候,往往凭借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导致促进学风建设的效率不高、成效不足。而要科学合理地制订新生学风建设方案,应当做到:明确理念,确立目标,强化机制。

明确学风建设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学风建设应当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当前“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以及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入手,制订切实有效的方案。新生辅导员在制订学风建设方案时,应当首先摸清家底——学校、学院已有的与学风建设理念相关的规章制度、常规做法等,但不可将其中不符合当前“90后”大学生特点的内容作为学风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

确立抓学风建设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这一根本目标,强化学风建设目标对大学新生的学习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学风建设最终是为了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生活,为了他们更好的全面的发展,成人成才。那种为了提高新生的学业成绩而采取盲目的强制性、缺乏人性化管理措施的做法,既违背了高校育人的初衷,又扼杀了学生创新、思辨的天性。

强化学风建设的长效日常管理机制。有效学风建设方案的实施,离不开高效的大学生日常管理机制。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相应的机制:一是强化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开展校史教育,培养新生的学校认同感、荣誉感;开展新生认识校园活动,带领他们参观校园内主要公共教育设施,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等等;二是不断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责任安全意识教育,让新生树立清晰的“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我发展意识,做自己人生发展的主人;三是扎实做好学风教育的基础工作,召开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等开展专业教育讲座、座谈会,强化新生的专业意识,培养新生的专业认同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讲座,帮助新生转变学习方式、方法,尽快适应大学自主式学习要求;安排高年级学生干部任职新生班级助理,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和管理等等。新生辅导员在制定学风建设方案时,也应当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问问他们的疑惑和想法,并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

三、整体推进实施学风建设方案

高校的学风通常具有整体性、历史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新生辅导员在实施学风建设方案时,应当准确把握学风的以上特征,根据校情、院情整体推进学风建设方案的实施,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新生辅导员应当认识到对学生的管理一定意义上也是为学生提供服务。新生往往缺乏大学学习的经验以及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因而在其自主学习尚未形成时,就要加强学风建设方案的实施,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新生宿舍管理,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以友善和睦的宿舍风气促进新生的学风建设。军训是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上的第一堂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习惯养成、环境熟悉的一课。通过两周左右时间的严格军事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锤炼他们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会标准化整理宿舍内务,增强集体生活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整洁的宿舍、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谐的舍友关系,这些都是良好学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二)民主选拔和辅导员亲自考察相结合,选拔任用综合素质好、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班级学生干部,促进良好的班风形成,以团结向上的班风促学风。新生辅导员在学生军训期间,应当积极与学生多接触,观察并考验主要学生干部人选,特别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的人选。因为,班级主要学生干部不仅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而且是新生班级良好舍风、班风、学风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在同学中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另外,由于新生班级班干部对大学班级管理和服务工作还认识不清,能力也有所欠缺,因而,辅导员通常应当给每个新生班级配一个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干部,让他们高低年级的对应班级实现“一对一帮扶”,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干部帮助指导新生班干部开展班级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学风的管理。

(三)建立与新生家长的长效沟通机制,特别是要加强与学业困难、心理障碍的新生家长的联系,学校、家长联手促进新生学习。当前全国各地高中阶段学生家长陪读现象较为普遍,这也养成了大一新生普遍的依赖心理。新生刚进入大学,对家庭、家长的依赖和眷念还很多,这时候出现学业困难的学生,新生辅导员应当积极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高中学习状况,有的放矢,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难的泥潭。高年级学业困难的学生,往往在大一期间就会表现出来,大一阶段的时候及时帮扶他们,见效快,成效好。因为,大学生个体的学风也是具有历史性、稳定性特征的,无论学风的优劣,它们的形成都需要一段时间,可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内通常难以发生改变。

四、加强日常纪律管理,构建学风监控体系

高中时期的学生往往被严格管理在校园里,同时很多学生又有家长的陪读,自然就形成了学校、家长的双重监管。再加上几乎是决定人生未来生存和发展方向的高考压力,他们自然大多一心扑在学习上。但他们考入大学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家长的监管几乎消失,大学的学习环境又较为宽松,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同时,新生通常因为考上了大学,产生了松懈心理,这时若不加强管理,他们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四处飞奔,有的还知道自主学习,有的就再也回不到自主学习的路上,从而出现刚入学不足一年就发生多门课程挂科的现象。

无规矩不成方圆。新生辅导员首先要加强新生的日常纪律教育和管理,严肃校纪校规,严格请销假制度和宿舍晚间的零汇报制度。用校纪校规、年级学风制度管理和约束学生。其次,要积极强化考风考纪教育,以考风建设促学风建设。对新生的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并积极联系家长到校处理。特别是对新生来说,考风与学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若新生通过作弊能够轻易通过考试,那么他们一开始就不会认真学习,而是会经常性的逃课、抄作业。另外,良好学风的培育离不开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管理。新生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应当动员学生干部,配合班主任,紧紧抓住新生早操出勤率、上课到课率、晚自习率以及作业完成率。用以上“四个率”作为构建学风监控体系的关键数据观测点,不但要关注以上四个数据的量,而且要重视数据完成的质的情况,比如:要关注作业是否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晚自习时的学习氛围等。只有构建了全面有效的学风监控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风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改进。

五、总结

大学新生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制订科学有效的学风建设方案、整体推进实施、做好学风监控,更需要不断总结、改进。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它们既是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又是协同发挥作用。新生辅导员在以流程化的思路促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要有整体的把握,做到胸有成竹,不能一会儿抓早操出勤率,一会儿又抓作业完成率;在实施的同时,切实完善学风监控体系,并不断总结、改进学风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并根据制定的系统化的学风建设方案,梳理清楚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的关系,正本溯源,整体推进实施。

当然,新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的一己之力,而应该主要依靠学校整体部署,积极推进,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还应当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过程,同时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加大课程的平时考核比重和力度;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维度出发,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化,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考核。只有这样系统化的推进,并正本溯源,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生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固化,从而发挥学风“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学风新生辅导员
重获新生 庇佑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