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研究——以凤阳凤画为例

2015-03-27 04:04王承
关键词:凤阳文化遗产物质

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而逐步增强,然而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涉及面广,目前正处于全面开展阶段。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2003年的会议中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种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传承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形态,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已成为重点内容,确立了“抢救第一、保护为主、传承发展、合理利用”的工作方针。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传承,其折射出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概貌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 [2]如何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笔者以安徽凤阳凤画为例,对凤阳凤画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一点设想和探索,希望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并供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时以供参考。

一、凤阳凤画的发展现状

根据文献《凤阳县志》的记录,凤阳凤画起源于明代初期,距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兴起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元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民不聊生,朱元璋推翻元朝社会的统治,而建立了明朝。自古凤凰是神话中的百鸟之王,是远古东方飞来的神鸟,她形象美丽,内涵丰富,具有安定吉祥的寓意,素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说法。曾有传说在明朝开国的500年前,凤阳曾降落过一只凤凰的故事。朱元璋开国后为其故乡赐名“凤阳”,也是寄托自己良好的愿望,希望家乡从此美丽而吉祥。凤阳凤画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凤阳凤画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而且具有深邃的哲学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因其独特的历史渊源,现今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凤画有别于其他的民间画,它来自宫廷,以一种自上而下的形式出现。自明代开始出现在凤阳凤画街,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到了清代,凤画的绘制技术的已逐渐成熟,达到了一个顶峰期的历史状态。到民国初年,凤阳凤画开始逐渐衰落。凤阳曾经盛行凤画的东街也只有五家店面专营凤画了。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凤阳基本上没有在经营凤画的店。从此凤阳凤画退出历史舞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文化部门和著名绘画大师李苦禅、叶浅予、陈半丁、等邀请华先荣、李凤鸣两位仅存凤画传人去北京参加座谈会,共商凤阳凤画振兴事宜,凤画才有了振兴和发展的机遇。

二、凤阳凤画的保护研究

许多国家早已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性、传承性、价值性、稀缺性等特点的前提下,中国比其他西方国家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遗产。现如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有些无序、变形、盲动的现象和行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难以修复的危害和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说我们对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保护的确要建立在理性,合理的前提下,防止“建设性破坏”的现象的发生。每一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它与地方民俗、生活习惯、历史特征、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都紧密相连,应尊重民间艺术原始生态特征,使它能够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凤画在凤阳,在安徽,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种类。发展至今已超过600年,虽不及陕北剪纸、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那样家喻户晓。但是凤阳凤画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它所展现出来的凤文化的内涵和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天长达七八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溢出的文化信息,远远超出民间美术的范畴。因此,对凤阳凤画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群体的积极参与。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凤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政策保障对凤画的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建立保护凤阳凤画的专门机构,成立凤阳凤画保护基金。社会的不断发展,积极转变观念,拓宽世界的视野,深厚的民族感情,独特的艺术视角,站在时代的高度上重新认识凤画。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提高人民群体对凤阳凤画的关注度和凤画的知名度,树立全民保护凤画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

其次要科学保护,加大宣传。建立凤阳凤画的保护技术和方法的有效性,以避免因为保护不当遭受损失。使社会各界及群众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的意识,使凤阳凤画在现代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凤阳凤画是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培养青少年热爱凤画,热爱家乡风土民俗,热爱民间艺术的良好习惯,将民族瑰宝一代代接力传承。同时继续发展凤画培训班的作用,普及凤画知识和绘制技术。加大凤画的创意团队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从事并致力于凤画研究、创作和开发工作的专业创作队伍,为凤阳凤画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平台。并且建立现代的多媒体网络系统,高度重视利用当今社会的沟通平台,如微博、微信、飞信等新型的社交媒体,随时把有关凤阳凤画的动态信息传播出去。

再者尊重传承人,调动和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一方面要建立民间传统艺术人才库,把传承人的宝贵经验予以概括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使凤阳凤画始终处于原生状态的环境,提高原创作品的艺术性。另一方面,我们营造全社会尊重传承人的良好氛围,妥善安置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后顾无忧,提高民间传承人的创作活力和创作水平。在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国家许多部门都做出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比如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2014年6月特别设立“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极大地提高了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三、凤阳凤画的开发研究

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研究中,我们应坚持保真性原则,遵循本质特征和规律,并加以改造和创新。凤阳凤画是蕴含着当地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审美意趣,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瑰宝。凤阳凤画和凤阳地区的民间故事、民谣、民间曲艺、民歌一样,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凤阳凤画汲取着传统民间艺术精粹,植根于凤阳大地,其色彩大红大绿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研究中,我们应坚持保真性原则,遵循本质特征及规律,并与遗存于凤阳的楚文化中的“尚绿”、“尚赤”的风俗相一致。其情感表达、绘画语言是和老百姓的需求是息息相通的,因此凤画艺术是凤阳老百姓自我享受、自我欣赏、自己创作的民间大画,它“土”的特色正是表现出这种精神内涵。那我们开发凤阳凤画时就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以供参考:

(一)传统化与现代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在做现代化传承的前提是必须研究传统的阶段,传承和发展现代化的结果是必然形成新的传统。保护传统就是为现代化打下基础,而现代化化则是为新的传统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2]不能以牺牲祖先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而迎合我们的现代化。根据考证我们传统的凤画种类传承下来的是比较少,在这种前提下还要一味地抱残守缺,墨守成规,那么凤画的发展和传承会受到非常大的打击,如此下去凤阳凤画将面临失传的危机。凤阳凤画既要坚持原有的“土”、“特”等民间艺术的地方性特色,又要能推陈出新。如改进凤画的构图、用笔手法、着色等,注入当今设计语言元素,使作品既富民族特色又有现代风潮,以符合现在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拓展凤画产品的设计开发,使凤画能以新造型、新用途、新主题和风格应用在更多的领域。

(二)引进与创新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种信息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使我们的生活处于转型变化之中,不断变化的的审美要求引导我们的民间艺术发生一些新形式、新种类和新产品的出现,要弘扬传统并尊重传统,但不能墨守成规抄袭传统,而是应该不断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吸收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对传统的东西进行全新的诠释,从而达到丰富中国民间文化的内容。 [2]传统的凤阳凤画有三种表现形式,素凤、墨凤、彩凤。其绘制手法复杂且程式化,共有九项,即:画骨、披毛、勾墨、头道深墨、二道中墨、三道淡墨、描粉、勾黄、点金,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凤阳凤画要寻求发展就必须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新产品。在市场需求和竞争中作出科学的改变和创新,提高凤阳凤画的认知度,扩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发展以凤阳凤画为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以旅游资源带动开发

结合乡里生活方式的营造,规划预留公共艺术空间,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开辟一条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之路。 [3]应该要把凤阳地区的其他文化旅游资源和凤阳的凤画进行有机的结合,资源整合规划成整体来联合开发推出,主动并善于吸收其他地区民间艺术挖掘与弘扬的成功经验。寻求凤阳凤画的发展必须按照自身产品的属性,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定位,进行品牌策划设计。成立以凤画为主体的旅游公司,让游客参观凤画绘制和制作全过程,达到充分循环宣传的显著效果,满足现代需求的地方特色产业体系,并且建立更多的国内外市场,刺激凤画产业,发扬凤画艺术。使凤阳凤画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能得到最大化的深化。深入推进凤阳凤画产业和城镇化进程的整体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强国的重要精神资源,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不仅在纸上,但也要发挥其社会功能,提高文化主权和文化意识的保护。真正做到文化尊重,不能功利化,形象化,我希望通过对凤阳凤画的保护和开发的研究,从而必将会给凤阳凤画开辟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的发展道路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文化大繁荣视域下的凤阳凤画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2013 B020)

猜你喜欢
凤阳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凤阳歌体系中基本曲调特征研究
凤阳民歌的美学探究
活态文化
旧凤阳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