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事业单位市场化转型研究

2015-03-16 05:05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洪庆宾等
航天工业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市场经济单位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洪庆宾等

航天事业单位市场化转型研究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洪庆宾等*

市场经济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强调经济关系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而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主要通过市场来调节。为逐步实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改革首当其冲。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作为涵盖企事业、军民品的国有特大型单位,是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10年7月,研究院提出了“二次创业”和“市场化转型”的目标,这是加快市场经济改革、适应新时期经济形式的必然举措。

一、对标市场经济特质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其所具有的内在属性,也是不同于计划经济的具体体现,更是市场经济最核心的理念。

1.自主性、平等性与法制性

市场经济自主性不仅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是自主的,而且要求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也是自主的。市场经济自主性决定了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权的分散化,每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利益诱导下自主分散地进行决策。市场经济主体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不断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目前,航天事业单位的现状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并不能自主决定,这就造成了在报价和合同谈判中的种种困难。

公平及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大追求。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有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都应当拥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有效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目前,航天事业单位与上下游单位之间主要是基于合同的契约关系,合同双方自愿平等、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现代市场经济是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进行自由产品交易的经济。市场交易的秩序主要通过法治维持,并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对政府的约束,防止政府任意干预经济活动;另一个是对相关“经济人”的约束。

2.竞争性与开放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体现。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充分且有序的,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引导微观经济实体有效利用资源,合理调配各生产要素,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逐步淘汰产能落后的低效企业,实现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国家军工行业改革的深入,航天事业单位的传统优势地位逐步被打破,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市场经济是全方位开放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张,交换和分工日益突出,并开始逐步突破地域限制。

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政策的推进,航天事业单位的业务领域已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同时,为了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航天事业单位近几年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业务,拓展国际市场。

3.自发性、盲目性和分化性

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它在某些客观方面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与分化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任由它们发展,就有可能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因此,需要政府通过一定的措施予以监督、管理,从而有效保护市场秩序。

航天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具体活动中也深受自发性、盲目性和分化性困扰,部分航天事业单位为更深入融入市场经济,推进军民融合工作,先后开展了事业部试点和民用产业拓展等工作,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带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缺乏全盘的统筹平衡。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航天事业单位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也面临着观念落后、体制僵化和缺乏效率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航天事业单位最大的问题是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尤其表现在与甲方的沟通交往中。航天事业单位在重视型号任务成功的同时,也需要逐渐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成本效益概念。同时,要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成功理念从主要追求型号成功向型号成功与组织成功并重转变,创新理念从主要追求性能指标向性能指标与经济指标并重转变,发展理念从主要追求技术领先向技术领先与管理领先并重转变。

为适应市场化转型,航天事业单位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工作流程、运行模式等都将随之相应的调整。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航天事业单位的下游单位很多已经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改组成为企业。航天事业单位上游单位的主要做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手抓”,既强调甲方的主导作用,又尽可能引入竞争机制,这也迫切要求航天事业单位加快体制调整。

由于观念和体制制约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航天事业单位的各种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是员工的积极性不能有效调动,具体表现为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慢、效率低。加之国家财经税收政策的收紧,航天事业单位经营形势日益严峻,亟待转型,找寻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三、航天事业单位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中坚力量,航天事业单位将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勇于践行“市场化转型”,圆满完成国家各项任务并追求组织成功,实现能力跨越的目标,并通过运用科学先进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来推动持续发展。

结合所处环境和自身特点,笔者认为,航天事业单位未来较为明朗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单位转制

事业单位转制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需要,更是国家完善行业布局的需要。事业单位转制应当政企分开,按照上级单位的牵引,立足本单位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事业单位转制后,既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要增强其经济发展活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相关上级机关将鼓励具备条件的科研院所划分到生产经营类,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力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上级指示精神,航天事业单位分类大多也由公益二类调整为生产经营类,未来很可能将转制成企业。转制后,将有利于航天事业单位建立并逐步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形成高效灵活的响应机制。

2.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民融合主要体现在“军转民”和“民参军”2个方面。在现有体制下,军工企业没有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军转民”的难度非常大。而“民参军”是发挥民营资本优势的良好途径,也是航天事业单位未来发展中值得尝试的一个方向。

一是采用混合所有制改革,航天事业单位在转制成企业后直接引入民营资本;二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公司整体或核心资产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引入民营资本。无论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是通过上市引入民营资本,航天事业单位最终的目标可能都是要实现资产证券化。

3.经营模式转型

航天事业单位大多是依赖科研拨款的设计类单位,现有经营模式决定了大部分经费以外协费的形式流向下游协作单位,无法留有足够的经费和利润。一旦科研拨款出现波动,航天事业单位的经营将遭受巨大冲击。

近几年,随着国家各项财税政策的持续收紧,航天事业单位现有的经营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亟待进行模式创新。如何将经济利益留存,如何合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其实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价值创造需要通过价值链进行分析,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顾客期望购买价和供应商期望卖出价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也是航天事业单位需要掌握的核心商业信息。只要航天事业单位能够以高于供应商的期望卖出价采购,以低于顾客的期望购买价销售,就能实现三方共赢,也就实现了价值创造。

另外,要实现经营模式转型,具备一定实力的生产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控制核心工序与环节,控制产品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真正具备了总承包交付能力,航天事业单位要实现的价值创造才有基础,才能更加从容开放地迎接市场竞争。

开展市场经济理论研究,除了让航天事业单位的员工学习和理解市场经济理论知识外,更多还是希望能够自上而下逐步树立市场经济的价值理念。“市场化转型”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还需广大航天工作者在工作中逐步转变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市场经济的真义。▲

*其他作者:冯杰、赵晓媛、郑芃秋、马文敏、宋娟、孟刚、王健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市场经济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填单位 要推敲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