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的引路人

2015-02-11 18:23刘贵成
现代企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村村民

刘贵成

唐淌村变样了:楼多了,村靓了;路宽了,山绿了;商店多了,村民富了,人更精神了……目前,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人均纯收入达到近万元,昔日贫困的山区村庄一跃跻身为全区小康村的行列。目睹唐淌村的巨变,村民都夸他们的好带头人——支部书记张晏。

今年47岁的张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办起了商品批发部,十几年下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然而,富裕后的张晏看到唐淌村里的贫困不堪后,他随即萌生了要改变村里面貌,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想法。于是他把自家的营生交待给家人打理后,于2007年通过全村海选当上村委会主任,2011年通过“两推一选”,成为了唐淌村党支部书记。他工作兢兢业业,务实求真,广泛团结党员干部,一起发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

走进现在的唐淌村社区,新楼林立,错落有致,就地市民化的村民们从低矮陈旧的土坯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特色民居。从原来的“脏、乱、差”的农家院落到“洁、齐、美”的花园社区;从过去烧水做饭烟熏火燎,到现在普及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空调、电冰箱、液晶电视、电脑等现代化生活设施,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闲时,村民们三五成群,有的在健身器材上运动,有的下棋,有的看书,有的拉家常,好一派悠闲自在,其乐融融的场面!此情此景,宛如世外桃源,一种人在画中游、心旷神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很难让人想象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只有十几户人家居住的穷乡僻壤。这样巨大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凝聚着张晏的一片心血和汗水。2010年7月18日,安康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住在唐淌村八组滑塌体上32户群众,在张书记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生命大转移,面对家园的损坏,避灾移民安置,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汉滨区委与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重点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时任唐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晏得知这一消息,兴奋不已,立即召开两委会商量,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应该积极争取。于是张晏迅速成立了两个工作组,一组负责调查、收集情况,制定申报方案,一组负责了解有关政策,联系有关部门。当时,唐淌村并不是区上确定的安置示范点。为了在项目争取上占得先机,他带领村两委会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订了较为科学完整的项目申报方案。张晏带着方案找到区扶贫局、区农办、计划局和有关部门,经多方协调,区上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实地考察,科学分析,认定唐淌村有相对平坦的地形,便于集中规划,形成集聚效应,最后将唐淌村新型社区列入全区首批示范区建设规划。唐淌村新型社区规划面积110亩,可安置150户1000多人,该项目农户建房投资300多万元,平均每户需投入20多万元的建房资金,这对于普通农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大钱。面临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吸引农户入住新社区呢?张晏苦思冥想,他认识到只靠政府和村民是无法解决资金困难,必须整合社会力量,经反复研究,多方联系,决定采用“政策捆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信用社贷款分期结算的办法,由村两委会与包工队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建设新社区。按照这一运作模式,农户建房地价可减至350元/平方米。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就这样被克服了,看着村民一户户喜笑颜开地搬进了新村,从此告别了山地危居生活的种种不便,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荡漾在张晏的心头。

唐淌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闭塞,吃水、用电、道路严重困扰村民的生活生产,到了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1400元。张晏当上村支书后,经过调查论证,提出了解决唐淌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入手,彻底改变唐淌村的落后面貌。他带领“两委会”班子成员,通过向上争取项目、一事一议等办法筹集资金90多万修建7处人畜饮水工程,投资30多万元改造低压线路13杆公里,添置了一台变压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吃水用电难的问题。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村委会活动室,成立了农民技术培训学校,解决了全村长期以来会议流动开,章子随身带,村民事难办问题。在道路建设中,张晏在争取政府项目资金的同时,多方筹措资金,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几年来,全村先后投资250多万元,硬化村内道路28公里,修建了“圈一厕一沼”三位一体沼气池52口、水窖30个,在吃水、用电、道路硬化问题解决后,不仅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为唐淌村加快经济发展、走向富裕奠定了基础。为了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投资10万余元,组建了花鼓队、非物质文化展演队,专门为本村婚丧嫁娶和灯节服务,深受群众地欢迎。

作为村支部书记,张晏明白发展产业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根本,为了寻求村民致富的“法宝”,他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到杨凌农高会和经济发展快的地市“取经”,因地制宜地把畜牧、林果、烤烟、劳务培训作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在产业发展中,他坚持高标准起步,在村里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现场授课,对200多名村民进行了培训,引导技术能手学习先进的养猪、养羊、养牛、种烟、植果技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能人大户的带头示范作用,全村连片栽植核桃750亩,种植烤烟360亩,种植黄姜600多亩,发展养猪50头以上大户30户,养羊100只以上10户,养牛20头以上大户6户,并组建了3个建筑队,带领全村110多个壮实技工在安康市周边承揽建筑工程,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这是张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村上富了,总体面貌变了,但张晏对少数贫困户从来没有忘记,时刻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上。他要求每位党员帮带10户村民,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实行党员承诺制目标责任考核。他到六组村民王吉云家,看到他家经济条件差,缺生产资金,张晏帮他筹措2万元资金搭建圈舍,让技术人员悉心规划指导他家从事养牛养羊技术,几年下来,他家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养羊110只,养牛11头,家里变了大样儿。村里还有位养殖大户王后安也动情地介绍说:“他们的村支书,的确是全村致富的带头人和贴心人,为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安居工程的建设,他是尽职尽责,费尽了心思苦抓实干,为了扶持他创建后安养殖场,村支书是忙前忙后帮他筹措基建资金和优选种羊和种牛品种,目前他养殖场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其中更沥尽和承载着支书的一片心血与希望。”当记者采访张书记时,张晏却以朴实的话说:“咱们当村干部的,就是要为大家实实在在地干点事,不然就不要占这个位置”。

多年来,张晏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谋发展,把全部心血无私地奉献给了唐淌村,同时也得到了村民们的敬重和爱戴,他连续两届被推选为关庙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多次被区、镇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 唐淌村党支部也被授予“优秀党支部”。

猜你喜欢
全村村民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全村唯一收件人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