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有的“严”去哪了?

2015-01-03 03:34艾广明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7期
关键词:马虎外界约束

文/艾广明

一个“严”字,人们工作、生活都会经常涉及。涉及到是什么感觉呢?工作岗位的要求严,擅离一刻都不允许,被发现就按规定处理;考场上纪律严,抄袭会被驱逐出考场;交通执法严,闯红灯要被扣分甚至被吊销驾照。严,经常给人的感觉是较高的要求,不是随随便便就可达到;是刚性的约束,不管情不情愿,必须去做;是细致的事项,马马虎虎可能犯错。这还只是外界的约束,很多时候的严,来源于人们自己,自我要求严。自我约束的严和外界要求的严有些类似,二者相互渗透和贯通,外界要求的严,要作用到主观意识,形成遵守制度、纪律、规矩的意志,指挥自己的行动。自我要求的严,往往也是自觉自愿遵从了外界要求的严,这也正是法治建设、作风建设的一个目标,让遵纪守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严是否令人喜欢,让人向往?人们对严的心境较为复杂。从严要求,人们未必感到快意;从严做事,往往需要多费力气。那为什么要从严?首先在于遵从事理。制造产品,越高端,越精细,标准就越高。如果设计制作时标准不严、把关不严,产品有了瑕疵,可能影响使用和观瞻,重要的缺失还可能酿成灾祸。美国航天飞机曾因小零件上的问题导致坠毁,造成航天史上的大悲剧。社会上的交往办事,没有自然科学要求的那样严格,但也不容松懈。生产领域的事和社会上的事都是人来做,人应该养成严的作风,严谨的习惯。做人凑合,做事也可能马虎。大千世界也能找出糊涂官、马虎官的例子,讲起来都成了笑谈。比如有的领导对下级、员工要求不严,上班就像来逛商店;做事糊里糊涂,大家一起混日子。这当然没什么代表性,也不可能长此以往,更多的还是在立身处世上,很多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虽然没到违法违纪的程度,也会被人们评价为散漫、懒惰;而担当重要责任的人懒散,人们的容忍是很有限的。一位领导干部做不到严于律己,占了点公家的便宜,未必在物质利益上侵犯了多少,但可能严重危害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领导干部的从严,既是做事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

领导干部认识到从严的意义和价值并不难,关键是做到从严。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并不容易。

是否从严,利害的考虑是关键。从事业、大局考虑,坚持必要的严,一丝不苟,善做善成。从个人利害考虑却不一定了。做事情要求严,可能得罪人,损害某些人的名誉、地位和收入,招致怨恨,伤及自己。对自己严,虽然有利于树立好形象,却可能失掉一些利益。律己严,用权才能严。有些干部管事管不到点上,管人管不到关键处,根本在于不愿管、不想管、不敢管,说到底还是私心作祟。

严不仅是定性的,也是定量的,是有程度区分的。精密仪器上的一个零件,合格的标准是明确的,但制作时标准也应定得更高一些,留点余地。更大范围的事情,努力的空间就更大了。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程度的严,既要达到工作的标准,满足组织和群众的期待,又要发挥全部才智,尽到最大努力,追求一流,力求完美。

严不仅是意志品质,也是一种能力。考试中考生都想获得好成绩,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但相当一些考生未必能发挥好。有位党校学员练习做领导能力倾向的试卷,一再提醒自己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可在做关于注意力的试题时,还是有所疏忽。做了几张试卷训练,注意力才明显提高了。看来严也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还有会不会严、能不能严的问题。领导、管理工作比考生答题更为复杂,怎样重视严、实现严,应多下些功夫,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从严的本事。

个人形成严的自觉,需要刻苦地修炼;单位、组织形成严的风气,也要敢抓敢管,坚持不懈。“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个人对自己放任,吊儿郎当,不可能做到严,而是严的反面;一个组织松散混乱,各行其是,哪里还有严?即使有些严格的要求,也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根本没落实。严,在实实在在的努力之中!

猜你喜欢
马虎外界约束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再见了,马虎猪!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马和骑师
马虎的水管工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