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以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地理国情普查为例

2015-01-01 15:42张润科
西部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底图内业国情

张润科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 呼和浩特 010010

浅谈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以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地理国情普查为例

张润科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呼和浩特010010

现代测绘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的,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球表面的特征点、线、面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表现状的图形和点位信息,供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服务。

测绘技术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

测绘工作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分析和储存。

地理国情普查是利用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对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的地理国情要素等信息进行动态和定量的三维测绘,然后根据测绘成果,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地理信息数据,从地理空间角度客观、动态地展示国情国力。为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区域开发,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动态的地理国情信息而启动的重大项目。

2013年8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发布,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成立领导小组。要求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与此同时,全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已经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展开普查试点工作,以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和林县、武川县、土左旗、托县和乌兰察布市凉城县7个旗县约1.5万平方公里试生产工作相既开始,全区其他地区的国情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中所承担的普查区域通辽市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为5.9362万平方千米,包括1区、5个旗、1个县级市、1个县,政府驻地在科尔沁区。普查区地处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北部有土质山丘陵、南部有浅山、黄土丘陵区,中部有沙质冲积平原,其中分布起伏不平的沙丘和沙地。整个普查区内有旱地、有草原、有林地等植被,自然地表覆盖类别多样,国情要素丰富。这次普查是以0.5m分辨率卫星影像为主,资料三号国产卫星影象为辅,制作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普查底图,再整合1∶1万及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专业数据采用的自动分类摄取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业采信,判读与解译,对地表覆盖分类,补充和国情要素实体的属性定性和补充更新,以正射影像为基本底图,叠加采信的各类数据,制作普查底图。内业采集是普查工作开始阶段很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保证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国普办要求采集的地表覆盖分类80%准确率,这就使得全体参与地理国情普查的全体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普查内容和采集指标,用高度责任心和饱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国情普查工作中。

收集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和内业对影像图斑解译采集同时进行;考虑到测区影像的质量、时相、清晰度和有云遮等原因,内业采用人工直接解译利用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解译结果科学、准确但费时费工效率低,还存在主观臆判。为了弥补这样的缺陷,全院所有参加国情普查的人员利用了星期天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每天早7时至晚19时,工作12个小时,保证了国情普查内业解译的时间;同时根据收集到的交通、民政、水利、教育、医疗等专业资料,对采集到的国情要素内容属性进行补充和修正。制作核查底图是内业一项重要工作,把内业解译不确定覆盖图斑TAG值为2,作为外业调查重点核查对象;其他覆盖类别图斑的编码用文字的形式,地理国情要素编码以地形图符号的形式在核查底图图面标注说明,然后根据图幅信息的付载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制作外业核查底图。

利用普查底图对地理要素实体及地表覆盖分类图纸开展外业实地核实确认和补调,同时实地采集遥感影像的解译样本,保证了外调核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外业核查的工作效率。地理国情普查外业核查涵盖了所有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内容。

外业调绘核查是基于调查底图,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对疑问图斑、疑问要素、解译样点进行重点核查和样本数据采集;同时沿轨迹对内业解译样本的信息分类要素、属性及图斑进行抽样核查,用图上标绘和调查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实地调查核实。外调人员顶风冒雨、风餐露宿;为了确认一个覆盖的图斑类别他们爬山涉水徒步十几公里,不辞辛劳。而且他们每天都要对外业调查、核实的成果进行整理、修改,对数据层进行编辑形成普查要求的基本数据格式,以便于以后的分析统计。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现阶段的国情普查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阶段的工作计划都按时完成,统一时点,使得普查成果的整体现势性,达到普查的时点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在这次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提出了“质量第一”的口号,要求每一位参与国情普查的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质量控制从项目开始抓起惯穿整个作业过程;当然,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质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作业员的业务培训效果是把控质量的关键;质检点前移在作业过程中探索质量检查的方法,随时随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与作业员一起实地讨论解决问题,避免了因作业过程的问题积压和错误的重复出现而造成的普查成果质量问题;这次地理国情普查内业采集和外业核查过程中以1:5万地形图为基本图幅,作业员每完成一幅首先自查以后,再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尽可能利用计算机质检软件辅助检查,汇总检查交点问题,统一修改。在修改中作业,在修改中检查;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在2014年12月31号按国普办要求按时点保质保量完成通辽测区的地理国情普查前期工作;为下一步普查成果数据入库和分析统计奠定了良基础。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自承接自治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一年多来,全体领导和职工,上下一心,团结协作,严格按照前期规划的普查时间安排工作进度,内外业紧密衔接,人员合理有效配置,及时反馈收集资料资料情况。截止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已基本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第一阶段的工作,开始为第二阶段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为发布普查结果做相关的技术与资料准备,普查工作初战告捷。

测绘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在这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保障,也为下一步统计分析工作,从时间上、质量上得到保证。不过在以后的统计分析,特别是与国情有关的数据分析人才以及相关的理论技术,还是比较缺乏的,也是我们普查工作后期所要加强的方面

通过承担这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证明了内蒙古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是一支拥有技术精、分布广、装备好,正向成熟完善迈进;目前又装备了无人机,使得应急拍摄高新技术广泛接入使用GNSS技术运行基准网站网,极大提升了数据获取能力和软件处理数据分析能力;借助地理国情普查过程所收集的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和国情普查数据以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数据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院创建的专业地理信息数据库。不仅充分发挥了基础地理信息的作用,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地理信息的广泛需求。利用基本地理地图数据,经加工处理和提取各种标准的基础空间信息及数据,通过可视化手段,生成各种电子地图,为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地理信息服务。针对各级领导需求,为自治区领导编制领导工作用图,提供地图资料服务。为自治区解决边界纠纷土地权属纠纷提供历史地图依据。为保证应急服务,利用地理地图数据库,开发研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专题地图出版数据库管理系统(快速制图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多种形式的地图应急服务保障。

现代测绘技术日渐成熟,利用遥感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及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构建网络化地理国情信息动态获取、处理分析服务体系,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通过承担我国第一次次地理国情普查任务,这是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全面检验,也是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重大机遇。既锻炼了我们的测绘地理信息队伍,提升了测绘技术综合应用的水平,也有利于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下一步转型和发展;扩展了测绘地理信息新型服务市场,扩大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在社会不同行业的影响力,使得现代测绘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惠泽于人民。

猜你喜欢
底图内业国情
一种基于实际GIS底图的精准计费方式探究
应用地表覆盖数据估算LiDAR内业工作量的方法研究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内业资料管理思考
建筑工程内业资料管理探讨
底图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与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企业底图档案的归档管理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特定国情教情中的中小学校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