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矿区矿床充水因素浅析

2015-01-01 15:42王智慧郝刚强姜亚东
西部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第四系涌水量基岩

王智慧 郝刚强 姜亚东

1.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 010020 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呼和浩特 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矿区矿床充水因素浅析

王智慧1郝刚强1姜亚东2

1.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010020 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呼和浩特010020

本文通过分析区域矿区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阐述了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矿区充水水源包括大气降水、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溶隙溶洞承压水。

罕达盖矿区充水因素含水层

1.矿区基本情况

罕达盖矿区位于大兴安岭西缘,矿区地貌形态为丘陵,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910.0m~1,058.0m,最大相对高差148.00m。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暂,多年平均降水量279mm,降水量年际、年内分布不均。托列拉河为常年性地表水流,河流从矿区南侧穿过汇入哈拉哈河后排泄于区外。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841.21m,矿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径流、排泄区。

区内基岩地层主要以酸性——中酸性、中性火山岩、侵入岩为主,松散岩类地层包括上更新统、全新统。山体表面有厚度不均的残坡积物分布,沟谷中现代河床沉积、冲积物分布较广泛,沉积厚度10m~45m。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以北东向——北北东向为主,次为北西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一般数千米至几百米,其中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为区内主要控岩导矿构造,北西向断裂或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成为主要的容矿构造。

2.矿区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含水层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承压——潜水含水层。

2.1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层

主要分布于矿区两侧宽谷洼地上,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及砂砾石,厚度一般10m~30m,最厚可达50m,为一连续分布的孔隙潜水含水层,与下伏及两侧基岩裂隙含水层构成统一的含水体。据W50(φ=168mm,下同)机民井抽水试验资料,水位埋深1.65m,水位标高871.95m,降深约12m,单井涌水量720m3/d左右,单位涌水量60m3/d·m,S01机民井抽水试验资料表明,水位埋深2.05m,降深5.17m,单井涌水量720m3/d左右,单位涌水量139.26m3/d·m,潜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至强。

2.2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

区内基岩风化带深度40m~80m,最深可达120m。其上部堆积5m~30m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透水性强,加之地形平缓,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形成了网状风化裂隙水。

含水层岩性主要由各期侵入岩体、变质岩和火山岩组成,受风化影响裂隙发育程度不同,含水层埋藏分布极不均匀。据ZK0003钻孔终孔静止水位观测,水位埋深35.5m,水位标高925.24m;SK0106水文孔位位于矿区分水岭地段,地下水汇水范围有限,上层基岩风化带抽水资料表明,水位埋深45.65m,水位标高925.88m,降深12.0m,单井涌水量为10.36m3/d。富水性弱至中等。

2.3基岩构造脉状裂隙含水层: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表明,大部分钻孔在施工中(已穿过风化层)严重漏水,极个别钻孔甚至涌水,初步说明矿区存在基岩构造脉状裂隙水,目前控制程度较浅,推断含水层厚度具一定的规模,一般在不同岩性接触带部位普遍含水,构成脉状承压裂隙水。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自流量小于5m3/d,水头略高于地表,水位标高952m~983m。涌水钻孔均位于C2勘查区西北侧紧邻C1区碳酸盐岩大理岩溶蚀溶洞含水层,究其原因与下伏存在厚层大理岩有一定关联,且钻孔涌水深度大部在见矿层位附近,即中酸性火成岩与碳酸岩类接触交代形成的钙铁矽卡岩带。

该类含水层为矿层直接充水含水层。根据观测的涌水量资料,如无导水断裂带直接沟通强含水层,其涌水量有限。

2.4基岩层间构造裂隙含水层

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地层,为矿区主要岩层亦是矿体赋存层位,由变质粉砂岩、大理岩、安山岩、矽卡岩等组成,形成于同一时代相互影响生成构造裂隙密集带,给地下水的赋存创造空隙,在地下水汇水有利部位,形成基岩层间构造裂隙含水层。含水层一般位于地表120m以下,主要接受上层风化基岩裂隙水垂直渗入补给,与上伏风化裂隙含水层组成统一含水层。根据SZK0004水文地质孔抽水试验资料(上部80m层段已封闭),水位埋深35.59m,降深33m,钻孔涌水量36.35m3/d,单位涌水量1.10m3/d·m。

基岩层间构造裂隙含水层是不同期次岩浆侵入地层,储水空间为围岩烘烤、热涨、冷凝、收缩后脆性岩层挤压、拉伸形成的裂隙和空隙,一般构不成规模较大的含水层,但它与构造导水断裂带联系可能形成较好的含水层。为矿床直接或间接充水含水层。

2.5碳酸盐岩溶隙溶洞含水层

C1区SK23-1水文孔揭露,由溶蚀大理岩组成碳酸盐岩溶隙溶洞含水层,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50m之多,伏于8m~12m厚沼泽化松散沉积物下,与下部变质粉砂岩构成总计厚约74m含水层,混合水位埋深5m左右,全试段抽水水位降深3.88m时单井涌水量达1,890m3/d。上试段(矿层上部)大理岩溶隙溶洞含水层抽水试验表明,水位降深2.53m,单井涌水量1,651m3/d,单位涌水量达652.58m3/d·m,渗透系数大于20m/d。

C2区SK0106水文孔位处矿区局域分水岭地段,位于该孔北侧、东南侧五个地质孔在施工中均发现涌漏水,其中一个孔钻进到地下445m~450m时,钻具陷落、钻孔缩径卡钻,取上的岩芯似断层带挤压形成的泥质粉砂,手捻易碎,在该孔西北侧即为大理岩分布区,可能为一较大溶洞被断层挤压破碎的变质粉砂岩粉末充填所致。综合分析,推测C2区也存在大理岩溶隙溶洞,由于资料有限,无法定量说明其富水性强弱。

大理岩溶隙溶洞含水层,一般受构造断裂带控制分布范围有限,从C1区SK23-1水文孔反映的岩性特点看,溶蚀大理岩过渡到原生大理岩后直接为厚约二十余米磁铁矿层,因此大理岩溶隙溶洞含水层成为矿体直接充水含水层。

3.地表水

托列拉河位于勘查区东南部3.2km,水流方向由北东流向南西。为常年性河流,河谷宽1km~1.5km,汇水面积约130km2,流经矿区约20km。上游河水流量17,280m3/d,下游河水流量27,648m3/d。其径流模数为0.15L/s.km2,年径流深(径流高度)为4.73mm,年径流系数为1.3%。

4.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4.1碳酸盐岩溶隙溶洞承压水

该含水层富水性极不均匀,矿体与溶隙溶洞含水层直接接触,地下水顺构造破碎带直接进入矿坑,造成矿床充水,是矿床充水的直接因素,特别是C1区局部地区含水层富水性极强,应引起高度重视。

4.2第四系孔隙潜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与矿体相距较近,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之间无明显的隔水层存在,水力联系紧密,当开采矿体时,采矿疏干抽取大量基岩裂隙水改变了地下水渗流场条件,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在水重力势能作用下,以紊流形式通过各类空隙介质涌向采坑。因此,第四系松散岩类含水层为矿床间接充水含水层。

4.3大气降水

矿区首采地段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区内岩石风化裂隙较为发育,透水性好,大气降水通过风化裂隙入渗,可成为矿床充水水源之一。

矿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年均降水量279mm,年均蒸发量1,029.5mm,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且矿区雨季一般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矿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小,植被多以灌木为主,其余为当地作物土壤,地表径流和排泄条件一般,大气降水人渗能力较强,区内岩石风化裂隙较为发育,大气降水通过风化裂隙入渗对下部含水层进行补给,故大气降水对坑道充水只有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对矿体开采无直接影响。

4.4基岩裂隙水

基岩层间裂隙含水层遍布整个矿区,为矿区主要充水层。其在构造、地貌有利部位和厚度较大时,可形成强充水层。基岩构造脉状裂隙含水层虽涌水量有限,但有溃入性通道直接沟通时,也可形成较大的涌水量,其对矿床开采威胁性也不容忽视。

4.5地表水

常年性地表水充水矿床的涌水量往往呈现出大而稳定的特点,不易疏干,矿井一旦被淹很难恢复;季节性地表水充水矿床的涌水量受地表水源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地表水体与矿床体的相对标高直接控制着地表水的充水条件。只有当矿床体低于地表水体的标高时,才能构成地表水充水的基本条件。

矿南侧分布有内托列拉河,为常年性地表水流,开采矿体低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河水,特别是在暴雨期或春季融雪水形成的洪水也是矿床充水因素之一,C1区尤为突出。因此,矿井在未来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冲沟洼地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语

罕达盖矿区属于裂隙水充水矿床,其矿床充水因素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溶隙溶洞承压水、第四系孔隙水、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和地表水的补给。为达到井下安全开采,建议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充填法,并在基岩风化带以下预留矿坑顶板安全厚度,防止矿坑顶板变形过大或坍塌,产生大量新生裂隙,导致大量第四系和碳酸盐岩溶隙溶洞承压水涌入矿坑。局部还需对矿坑顶板进行加固处理,最大程度减弱碳酸盐岩溶隙溶洞承压水、和第四系水对矿床井下开采的影响。

[1]李义昌,郑伦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2]王大纯,张人权,史毅虹,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3]房佩贤,卫中鼎,廖资生.专门水文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4]郑世书,陈江中,刘汉湖,等.专门水文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第四系涌水量基岩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输水渠防渗墙及基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
小浪底引黄工程干线1#隧洞涌水量预测
基于改进物元的大坝基岩安全评价
河北省基岩热储开发利用前景
河北平原区第四系(200m以浅)岩土体综合热导率特征综述
北疆第四系覆盖层上明渠结构优化研究
黄石互通浅埋隧道涌水量预测分析
基载比对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安全开采的数值模拟研究
模糊数学在预测大孤山铁矿深部涌水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