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阅读类型题之“链接感受”题

2014-07-22 03:43谢永勋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猎狗

谢永勋

考点解说

“链接感受”题中,“链接”是指链接生活、链接自身体验,“感受”则指由文章生发出来的感想、感悟、启发、启示等。“链接感受”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内心感受。②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③请把你的感悟简要写在下面。④说说文章给了你什么启迪。⑤请用一句话写出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解题点拨

(一)抒发感受

1. 答题格式

既然是结合文章抒发侧重情绪反应的“感受”,在答题时就需要使用表达情感的词语,或者使用修辞手法,结合语境描述自己的情感反应。

2. 举例

一个小小的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母亲的一生,令人动容。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谈一谈。(2013年福建莆田中考题)

③儿子兴致勃勃地问: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④我漫不经心作答:“那要看对方喜欢什么,如果是心爱的,一句话,一首歌也是好的。”说完才觉惊骇,他刚上一年级,居然提出这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禁想起上学期他曾说与一小女生相爱,我问,怎么爱?他答:“我们下课后一起在草坪里找灵芝草,给妈妈治病。”现在,灵芝草没找到,居然懂得过情人节了。

⑤忽然间,在淡金的晚霞里,一首英文歌响起来,我不禁感慨:“人长耳朵,就为享受这样美的声音吧!”儿子动容。

……

⑩每一次,听着楼道里咚咚远去的足音,每一步,都似踩在我心上,想起从前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我,小朋友叫去踢足球、堆雪人一概不理,如今,怯得连边都不肯沾了。

……

突然,气喘吁吁的儿子冲进来:“嘿,妈妈,情人节快乐!”我惊呆了,捧着他递过来的礼品盒不知所措,儿子一迭声地催我拆开,是一张唱片,他替我放进CD机里,音乐水一般漫过来,正是我最爱的那一首。

我哭笑不得,原以为这礼物是送给那个小女生的,现在居然给了我!望着那张汗津津的脸,纵有千个疑问我也只能咽下。

傍晚,儿子又推我出去,他指着华丽的橱窗得意地说:“哈,我又找到一个错字!”顺着那手指望过去,花团锦簇的五个大字:情人节快乐,哪里有错?

见我疑惑,他急忙用手指在我手心画着:“是亲人的‘亲,不是事情的‘情,明天我要告诉老师去。”原来是这样,他一直以为是亲人节,所以误把礼物给了我。

答案:读了全文,我被文中的儿子深深地感动了。他如此用心地爱着母亲,千方百计寻找“灵芝草”给母亲治病,令人动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是为母亲端上一杯茶,帮她捶捶背,就足以让操劳的母亲感到快乐、幸福。

(二)表达感悟

1. 答题格式

这里说的“感悟”和“感想”“启示”“启迪”等表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阅读选文后的认识,这认识来自文章,但又不是只停留在原文的层面上,而是更进一层,是在原文基础上生发出来的道理。此外,很多时候题目要求“谈谈感受”,其实是要求表达“感悟”。

2. 举例

(1)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具体阐述。(2013年浙江宁波中考题)

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

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答案示例一:小猎狗角度:①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嘲笑,内心必须强大。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③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④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⑤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示例二:猎人(人们)角度:①不可以貌取人,不要随意轻视一个人。②要看到别人的努力。③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示例三:十条猎狗角度:①不要嘲笑别人。②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人。③不要盲从。

(2)从这篇小说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简要回答。(2013年四川泸州中考题)

董三儿不是我们公司员工,是蹬“倒骑驴”的闲散打工人员。在东北铁岭,称人力三轮车为倒骑驴。董三儿每天比员工来得早,推着倒骑驴站在公司前。见往来的员工笑着打招呼。

……

公司有家属区的物业管理,疏通下水维修上水等,都是班组员工干,后来员工嫌工资挣得少,怠工,停工,罢工。班组长就带头干活儿,后来班组长也撂了挑子,抄着手大眼瞪小眼。物业公司经理没有办法,某次蓦然想起散工董三儿来,他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董三儿喜欢干水暖维修,卸下的钢管作为废品卖掉,足以抵几天的工钱。董三儿做活儿不偷懒不嫌脏,一位退休工人家下水道堵塞,董三儿挽起袖子用手掏,脏水脏物挨着鼻子嘴巴,老工人感動得什么似的,用红字写了感谢信送到公司。公司多年没有受过表扬,狠狠地把物业公司表扬一番。物业公司经理恍然大悟,再有苦脏累的活儿,就叫人喊董三儿过来。董三儿来了,似乎什么活儿都能做。物业公司经理说,你自己干不了。董三儿说,俺再找几个人来。操起手机喊了几嗓子,一会儿,几辆倒骑驴匆匆赶来,都是市场上打散工的汉子。

……

作业现场出现了董三儿,公司负责安全人员好奇。董三儿说,招标时我授权别人去投标。负责安全的人想起来,说:“有一个法人代表叫董浩然。”

董三儿说:“俺就是董浩然。”

答案:对工作要积极、要热爱;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事不如意时不要怨天尤人;有志者事竟成。

3.应答材料

和“感受”不同,“感悟”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对人、事、物、景的认识和看法。怎样实现从“感”到“悟”的跨越?需要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如:从现象入手分析本质,由个别入手分析一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此外,还要掌握一点文体知识,如:

记人的文章,在谈感悟时往往要求概括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

叙事的文章,则要由这件具体的事提炼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状物的文章,往往运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因此谈感悟就要把文章的“志”阐述清楚。

绘景的文章,往往运用“借景抒情”“寓理于景”的手法,谈感悟时要把景中的“情”、景中的“理”挖掘出来。

(三)链接生活

1. 答题格式

具体作答时,一般先阐述自己的感受或感悟,然后链接具体内容,在叙述结束后可以再点一下前面提到的感受或感悟。

2. 举例

(1)文中第⑧段写到“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及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013年广西柳州中考题)

⑧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恰恰地,我和这泱泱等车人一样,变得冷漠,变得势利,只顾得去分别高低尊卑,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最珍贵和美丽的东西。

答案: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会被世俗的偏见和各种各样的情感,特别是一些负面的情感困扰、纠缠,使自己失去辨别好坏、是非、真假的能力,而忽略了像这对清洁工父子之间最纯真的情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要学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出纯真的感情,特别要珍惜美好的亲情,学会平等待人,不把人分高低贵贱,学会从品质高低、心灵纯净与否去评价人。

(2)生活中“房间里的大象”并不少见,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80—100字)(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题)

①“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②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

③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答案:自习课上有人随意讲话,无人制止,事后老师调查自习情况,班上的同学选择沉默。因为他们信奉“沉默是金”,害怕被同伴批评和指责,甚至“孤立和仇视”。实际上是他们缺乏勇气,不敢承担。 我们应该有勇气打破沉默。

实战演练

母亲的三句话

◇ 鲁 钊

二月河幼年时憨厚、讷言,在某些方面还有点反应迟钝。

二月河的父母都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那么苛刻。父母下了班在门前空地上洗衣、种菜、栽树,十来岁的二月河壮实有劲,一手提一桶水,干得很欢。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其他都不重要。

二月河懊恼自己的学习成绩,苦恼地问母亲:“我是不是天生就比别人笨?”

母亲说:“儿子,你有力气,能帮助爸爸妈妈提水、浇花、洗衣,这就是你的优势,你比别人健康、强壮。”说着,母亲把二月河领到院子的花圃。

父亲凌尔文特别钟爱园艺,在自家院子建起花圃,他们家院子里一年到头开着不同时令的花。春天,父亲会带二月河到野外,不是赏春踏青,而是去寻找嫁接菊花的母本——黄蒿和野艾,移回来,密集地栽在苗圃里,长大了嫁接菊花。到秋天,一盆菊花可以开出五六种颜色的花。还有扦插的各种树苗,果树中的桃树、杏树、梨树、无花果,花木中的月季、桂花、松枝、小柏枝等。他的嫁接技术很好,靠接、枝接、劈接、芽接,没有他不会的,他只要接,准活。

许多年后,电视台报道一则消息,说西红柿和土豆嫁接成功:上头结西红柿,土里结土豆。二月河与妹妹看了这则报道都笑了,因为几十年前父亲试着嫁接这两样,每次都成功,只不过嫁接后土豆长不大,西红柿像葡萄,就顺手拔掉扔了。父亲培育的桂花尤其好:把桂枝皮削掉半边,用塑料袋包上湿土,严严实实扎起,第二年春天,把原枝的下部剪断,一株新桂花树就诞生了。桂花是丛生,要想长成桂花树,也得嫁接。选择一棵冬青幼苗,再从旁扦插上桂枝,成活后与冬青靠接,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桂花树苗。

在花圃前,母亲指着那些青翠欲滴的果木,语重心长地对二月河说:“娃,你仔细看看这些树木瓜果,记住三句话。

“一是丝瓜、豆荚长得快,一晚上就能长一大拃;水杉长得慢,但最后長得高、长得壮的是水杉。人不怕成长慢,只怕不努力。

“二是丝瓜、豆荚尽管长得长,却靠攀附树木,没有对别的树木的攀爬,它就长不成。人不要靠攀附别人,得靠自己。

“三是桂花不嫁接,就会丛生,长不成大树,嫁接后,才能长成桂花树。人要学习,通过学习,去转换自己,发展自己。”

母亲的这三句话,让二月河受益终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部队,无论是钻山洞建国防工程还是下煤窑挖煤,他都没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济,而是擦亮心中的理想,坚持不懈,最终厚积薄发,成为有名的作家。

(选自《读者》)

1. 二月河母亲的三句话中,哪一句最能触动你的心灵?谈谈你的感受。

2.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更欣赏哪种教育方式。

链接材料:据《扬子晚报》报道,一段男童雪地裸跑的短片红爆网络。短片留言显示,除夕夜9时半,即美国纽约时间早晨8时半,由南京到纽约旅行的父子经过30分钟热身慢跑后,4岁的男童脱掉内外衣裤,仅穿小短裤和运动鞋,近乎全裸地跑在满布积雪的大街上。当时气温仅零下13℃,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只有男童在足有8英寸厚的雪地里晨跑。刚开始时,男童可能有点冷,一边追镜头跑,一边带点哭腔要爸爸“抱抱”,不过他最后还是在父亲的鼓励下继续跑步,还在雪地上裸身做了个俯卧撑。

茧 藏

◇ 高宗飘逸

北犇在《春天》一诗中写道:“冬天的村庄/是一只茧/裹着白雪做的棉/静静等待/化蛹成蝶的春天……春天到了/青草爬满山坡/阳光荡漾笑脸/那只蝶扇动翅膀/振翅欲飞。”

多么美妙又富有哲理的小诗,经历了春夏秋三季的村庄,收敛了容颜,在白雪做的茧内静静等待,等待春天到来,迎接一张灿烂的笑脸。阳光下,美丽的梦想化成蝴蝶,扇动翅膀,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小时候喜欢养蚕,春天到来,做教师的妈妈帮我把蚕宝宝孵化好,便放在纸盒里交给我。放学后,去离家几十米外的村南桑树上采摘桑叶,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采完桑叶,我快速飞奔,以最快速度给蚕喂食,看着蚕吃桑叶蠕动的身形,我心中一阵兴奋。可是一天我采摘桑叶回来,发现蚕一动不动,我急得快哭了。妈妈告诉我,蚕吃了好些桑叶身体长大了,而外面的衣服穿小了,需要把旧衣服脱掉,穿上新衣服,才能继续生长。果然,蚕蜕掉了旧衣服,身体比以前大了一圈,又开始生龙活虎地吃起桑叶来。

蚕经过几次蜕皮后,妈妈叫我找来几根稻草,说蚕该结茧了。我问,为什么要结茧?妈妈说:“它吃了那么多桑叶,蜕了好几次皮,也该停下来好好消化一下,谁能光吃东西不消化呢?再说,这么多天来它们一直在运动,也累了,它们藏在茧内,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好了,它们就会变成蛾子飞出来。”

一天早上起床,我看到稻草棍上结了许多椭圆形的白茧,妈妈说那是蚕用吐出的白丝缠绕在身体上,最后把自己整个包起来,作茧自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问:“它们把自己关在里面,那不就困死了吗?”妈妈说:“能出来,它们作茧表面上好像是把自己束缚住了,其实,它们是给自己造了一所安全的房子,蚕在里面可以不被打扰地化成蛹,蛹在黑暗的茧内静止不动,似乎在小憩,在休眠,外表看不出任何变化,实则内部在经历着复杂的分化,等到变成蛾子咬破茧,就能自由飞翔了。”我说:“里面那么黑,它们又没有伙伴,不害怕吗?”妈妈说:“要想一飞冲天,必须经历一段暗夜和孤独,只有身处在黑暗静寂的环境里,才能专心做该做的事,否则,只会一事无成。”

十天过后再看,果然,茧被咬破一个洞,一只只漂亮的蚕蛾破茧而出,完成了从青虫到飞蛾的蜕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养蚕,但每当我因为忙忙碌碌一无所成而焦躁不安时,妈妈总会适时地提醒我要把自己茧藏起来。

记得大四找工作前夕,我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投递简历,接下来便是心急如焚的等待,可是等来等去,都如石沉大海无消息。回到家里,我捂上被子蒙头大睡。妈妈见状,坐在床边帮我分析:“还记得小时候养蚕吗?每只蚕都要不停地吃桑叶,不停地蜕皮,到一定的程度还要织茧把自己封闭起来,为的是升华自己。你也一样,如今你已大四,你是否像蚕吃桑叶那样获取了各种知识?如果知识储备够用,那么你有没有像蚕蜕皮一样,每次都能把自己变换成一个新形象?如果这也没问题,最后再看你是否像蚕一样,敢于把自己隔绝起来,将内心进行细致的沉淀,直至脱胎换骨,展翅高飞?”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头一颤,妈妈说的这些,我居然一样也没有做到。接下来的日子,我重返大学,推掉了所有活动和应酬,整日游走于图书馆和自习室之间,我要把以前落下的功课补回来。

恰巧这时我又看到了北犇的一首小诗,他在《冬》里写道:“苍茫大地斑白了两鬓/换上冬装的雀子/叼起寒风的刀子飞进巢穴/蛇冬眠的梦/如得道高僧闭关修炼/那些虫蚁洞穴里藏着一个温暖繁忙的春天。”

我想我正处在人生的寒冬,需要像雀子那样将刀子叼进巢穴,又需要像蛇那样将身体蜷起来,其实我觉得我更需要像那些閉关修炼的得道高僧,与世隔离,心无旁骛,从里到外进行深层次的修炼。我相信出关之时,正是寒冷的冬天过去,温暖而繁忙的春天来临的时刻。

经过半年的茧藏,我终于把自己打造成一只美丽的蛾子。我满怀信心地参加我喜欢的职位面试,顺利地被公司录取。

人生需要茧藏,只有敢于将自己藏起来,忍受寂寞和困苦,经历打磨和淬炼,你的生命才会爆发热烈的光芒,生出有力的翅膀,照亮温暖的前方,飞向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

1. 读完选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2.选文作者从蚕的身上明白了人生需要茧藏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其实自然万物能给我们人生很多启示,请试举一例。

“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

◇ 黄昉苨

一则小小的社会新闻,让很多人感叹“世道变了”。

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哈尔滨2013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中。冰天雪地里,几名壮汉穿戴严实,出现在当地的工农大街上,专守着那些在积雪里打滑的车辆:给50块钱,就帮你推一程。新闻中写道:“市民都说他们这是‘趁雪打劫。”

很快,一项据此设计的社会调查出现在某门户网站的首页上:你怎么看待哈尔滨暴雪有人收费推车?

然而,大众的观感与新闻所流露出来的“趁雪打劫”的评价似乎迥异。对这种行为,七成以上的网友选择了默默点赞:“支持,只是自发的市场行为。”

“东北的活雷锋都到歌里去啦?”见到这样的投票结果,不少人显得很不淡定。一位微博实名认证为电脑公司工程师的网友带着浓厚的讽刺意味说道:“牺牲人文精神和文明为前提,大力发展经济,很必要!”还有人恨铁不成钢地上升到了民族性的高度:“中国人为什么总在自己人有困难的时候,不是伸出援助的手,而是伸出一只想赚钱的手呢?”

另一方面,赞成收费推车的网友也不服气:“双赢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就是被太强的道德观念误导了!”

一样的斩钉截铁,一样的觉得对方不像话。不知有没有网友留言后再翻翻所有评论,觉得两方的掐架造型宛如揽镜自照呢?

其实,对于类似伦理问题,不少学者专家多年来进行过各种探讨,但谁都难说自己的意见是唯一定论。

可以肯定,这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想赚钱的手”。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桑德尔在他的《公正》一书中,开篇就举了一个“趁风打劫”的例子:2004年夏天,飓风“查理”横扫佛罗里达州,飓风过境后,当地很多关键物资价格突然大涨:奥兰多一家加油站原价2美元的冰袋涨到了10美元,商店里通常标价为250美元的小型家用发电机涨到了2000美元……

一个居民在得知他需要花费10050美元才能请人把压在屋顶上的大树移掉时,说出了如下的话:“企图利用别人的困难和痛苦发财是不对的。”

这句话想必也说出了大雪中哈尔滨街头,或是微博上许多中国人的想法。

不过,如果更深入地了解下去,就会见到另一片乾坤。每当遇到类似的事儿,桑德尔的好朋友曼昆教授都会归结为“自由市场的优势所在”。另一位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表示,对于冰块、屋顶修理或发电机这样的生活必需品,高昂的价格既有助于限制消费者不必要的使用,也能刺激别处的供应商向最需要它们的灾区源源不断地提供货品——毕竟对大部分商人而言,有利可图,比什么宣传都更有效。

当然,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经济学家们虽然能解释价格杠杆如何发挥作用,带来好处,但很多人的愤怒与无助不会就此平息。这种情感当然也是真切的。有学者质疑,飓风过境后,许多平民花大价钱买下的服务或物品,看似自由交易,實则在那样的情境下,更接近于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但生活中很多时候的例子并没有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那般极端。比起“查理”飓风中要花费一万多美元才能从屋顶上搬下来的树,对哈尔滨街头那些在大雪天开车出行的车主而言,50元钱,恐怕还不足以令自己陷入困境。为了那50元而伸出的推车的手,未尝不是一种雪中送炭。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1. 关于选文中提到的哈尔滨暴雪中有人收费推车的新闻,网友议论纷纷,请你也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趁雪打劫”的经历?请简要叙述并谈谈你的感受。

猜你喜欢
猎狗
一只猎狗
猎人与猎狗
一只猎狗
高考和考研的心态有何不同?
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猎人与狗
猎狗与野兔
罗圈腿的小猎狗
奔跑的猎狗
聪明的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