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4-06-24 07:07卫利珍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社工薪酬

卫利珍,王 静

(广东白云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450)

一、引言

在社会工作职业出现的早期,该职业高于其他行业的离职率就引起了社会工作管理者和研究者们的关注,这种高离职率无疑对于社会工作行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职能的实现有负面的作用。[1]33作为一种职业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境遇,并表现出理解、关注和同情,这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较高的同理能力,能充分理解他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仿佛自己就是服务对象,[1]37已有研究发现,这种情感性劳动与工作倦怠中的情感耗竭显著相关。[1]38不仅这样,研究者还发现多数社会工作者都经历着超额的工作付出、低社会认可和评价、低额的工作报酬、不被认可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缺乏社会支持、有限的工作资源、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工作困惑。[1]38作为这样一项需要应对各种情境的艰巨工作,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怎么样呢?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工作者流失严重,工作士气不高,对工作感到焦虑,工作满意度不高;[2-5]但还有一些学者却认为,社会工作者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工作动机是和服务对象一起工作,并能够做一些事情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6]只有少数社会工作者对工作非常不满意和比较不满意。事实上社会工作者能够感觉到满意、快乐,不仅在和服务对象的直接接触、帮助服务对象的过程中,而且工作的多样性、挑战性、团队合作和工作中的自主性也增加了工作的吸引力。[7-8]

在我国,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国家和各省市的制度及政策在推动社会工作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制度推进社会工作积极发展的时候,人的因素也必须引起关注。事实上,对工作感到倦怠和不满意的社会工作者更可能提供低质量的服务,更可能离职,这无疑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建设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稳定。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社会工作研究的重点主要在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上,而直接对社会工作者满意度的研究还比较少,这一领域亟需填补。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

访谈主要由研究者依据半结构提纲一对一进行。访谈对象是来自不同社会工作者机构、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10名社会工作者。访谈的目的是分析影响社会工作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问卷编制奠定基础。访谈再征得被访谈者同意后进行录音,事后转录。

问卷调查工具主要使用自编的《社会工作者满意度问卷》。《社会工作者满意度问卷》的初步编制依据双因素理论,参考国外相关研究,并结合对社会工作者的访谈资料进行设计。初步编制的问卷经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修订,形成最终施测正式问卷。该问卷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整体工作满意度和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确定为以下五个因素:机构管理(包括机构领导的领导方式和机构的管理制度)、社会支持(包括同事支持、督导支持、家人支持)、薪酬福利、职业认同、社会认同。该部分问卷采用5点计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第二部分为社会工作者的基本情况,总问卷以及各个分问卷信度系数均在0.784~0.925之间。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012年2月至4月,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若干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工作者进行了调查。329名社会工作者填答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3份,有效回收率为98%。其中广州143份,深圳80份,东莞100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

作为一项特殊而且国内各项关于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尚不完善、社会认同较低的工作,本研究假设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不高。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323名社会工作者中,对工作不满意的只有3人,不太满意的16人,选择一般的62人,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有179和63人,这两部分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74.6%,工作满意度的平均数为3.5578,说明大部分社会工作者对当前的工作较为满意。这与之前的研究假设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社会工作者更看重在复杂的服务过程中个人的成长。[9]

(二)人口学因素与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1.不同地市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差异

ANOVA分析表明,不同地市的社会工作者在工作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东莞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最高,广州次之,深圳最低(见表1)。

表1 不同地市的社会工作者满意度差异

分析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第一,薪酬待遇不同,访谈中,研究者发现三市中东莞社会工作的薪酬待遇是最高的;第二,购买模式不同,深圳社会工作实行的是“政府购买岗位”,所谓“政府购买岗位”,就是政府相关部门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分配社会工作者到需要的岗位上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会被服务机构派驻到具体的用人单位从事专业服务,由于社会工作在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一些“用人单位”不知道社会工作是什么,社会工作者能做什么,这直接导致用人单位没法确定社工的岗位职责和服务内容。因此,一些单位就让社会工作者做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如打字、写报告等,还有一些用人单位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社会工作者,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独立性和专业性。另外,深圳社会工作实行政府购买民间服务形式,因政府财政支付周期长、拨付机制不完善及政府或机构延迟发放等原因,造成了政府拖欠机构资金,机构拖欠社会工作者的工资。[10]东莞和广州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采用了购买服务项目的运作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是政府对各项服务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项目化,每一项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问题、内容、目标、受益群体、时间等因素确定为一个项目,并根据项目的大小与难易程度确定一个项目经费数额,单个或者打包发放项目,通过招投标或者其他的方式让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购买。这种服务项目化管理能够保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独立性以及团队协作性,增加了社会工作者对工作的满意度。

2.不同性别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差异

t检验显示(见表2),不同性别的社会工作者在工作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性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男性。

本研究认为,这样的结果不是偶然的,这反映了社会对两性的不同期望。一方面,人们一般对男性的职业期望较高,对女性的职业期望较低,而目前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较低,甚至一些人不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可能增加了男性社会工作者的压力;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行业薪酬福利标准不高,整体属于中等偏下,使得目前在家庭生活中承担更多“养家糊口”重任的男性面临着更多压力,这些因素可能使得男性的满意度要低于女性。

表2 不同性别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差异

3.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差异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30岁以上的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20~24岁、25~29岁两个年龄阶段的社会工作者(见表3)。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年轻的社会工作者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过程中更容易有压力、过分理想化、容易情感卷入,支持系统较弱、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11],另一方面,年长的社会工作者可能在社工行业从业年限较长,积累了一定经验,一部分甚至已经晋升为机构督导层或管理层,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些因素使得年轻社会工作者满意度低于年龄稍大的社会工作者。

在一本书的序言里,有学者这样写道:一些人把书法当作“艺术”而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张扬着一种圣洁与高雅;一些人把书法当作“群众文化”而进行“群众文化活动”,显示着一派热闹与狂欢;一些人把书法当作“学术”而进行“学术研究活动”,追求一种深思与沉静。没错,书法由这几种状态组成,每种状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把书法作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也渐渐成为人们选择的对象。把书法放在休闲文化视野下进行探究,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呢,作者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开始探索,并把思考过程献给读者,就正于方家。

表3 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差异

4.不同工作时间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差异

本研究显示,不同工作时间的社会工作者在满意度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F=0.169,P>0.05)。可能的原因是,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调查中大部分社会工作者工作时间均不长,使得工作时间这个影响因素并不明显。

5.不同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差异

本研究显示,不同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在满意度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t=-1.894,P>0.05)。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第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还不太成熟,一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理论讲解,轻视对于专业学生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训练和伦理价值观训练,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有限;第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工作者在机构从事的工作虽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专业性有限,使得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在从事工作过程中优势并不太明显,社会工作专业背景和非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三)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其他因素

1.机构管理与社会工作者满意度的关系

机构管理主要包括机构领导的领导方式和机构的管理制度,表4相关分析显示,机构领导的领导方式和机构的管理制度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机构领导领导风格越民主、管理制度越完善,社会工作者满意度越高。可能的原因是,民主型的领导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主性,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使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更有工作目标,获得更多资源,提高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

2.社会支持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主要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主要是同事和督导的支持,非正式支持主要包括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表4相关分析显示,同事支持和督导支持与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都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工作中同事支持系统和督导支持系统越好,社会工作者满意度越高。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原因是,同事支持和督导支持是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对工作压力和难题的重要因素。但是家人的支持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并不存在显著相关,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已有研究显示,家人的支持与同事支持、督导支持同样重要,同样能使工作变得更为容易,因为家人的支持提供了社会工作者一个倾诉不良情绪、舒缓压力的地方。[12]本研究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社会工作在我国认同度较低,很多老百姓不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访谈中大部分社会工作者也说他们的家人不太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这使得家人的支持系统减弱,遇到困难的时候社会工作者更可能向同事和督导寻求支持。

本调查显示,薪酬福利、职业认同、社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薪酬福利待遇越好,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越高;社会工作者对职业越认同,工作者满意度越高;社会工作者感受到的社会认同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见表4)。可能的原因是,薪酬福利好,社会工作者从业就更有保障,这样能激发从业者坚定的从业信念,而且薪酬福利越好,社会工作者越能感觉到自己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提高了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是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内在动力,职业认同高的社会工作者更可能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喜欢社会工作这份职业,满意度更高。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状态,社会认同越高,一方面能使社会工作者越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社会认同越高,社会工作者的家人就可能越了解和认同社会工作,越支持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就越高。访谈中,社会工作者J说:“这个专业的社会认同度低是导致我家人不支持我工作的根本原因”。

表4 相关分析

(四)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我们又对该组数据做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性别、年龄、工作时间、专业背景、机构管理、社会支持、薪酬福利、职业认同、社会认同等因素对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影响力的大小,寻找到最关键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

表5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薪酬福利、职业认同、社会认同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β =0.182;β =0.442;β =0.147)。

综合本文上述的数据分析,最后的研究结论如图1所示,薪酬福利、社会认同、职业认同是影响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而我们原来假设的领导方式、管理制度、督导支持、家人支持、同事支持对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

表5 影响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因素的回归分析

图1 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影响模型

四、建议

本研究在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提高社会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政策建议,以期达到稳定社会工作队伍、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目的。

(一)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

社会工作行业能否留住人才,最基本的是能否建立起合理的薪资激励保障政策,因为社会工作者参加职业,最基本的还是希望获得一定的薪资,薪资是一个人安生立命之本。而目前整个社会工作行业待遇不高,涨幅不大,部分地区还出现欠发社会工作者工资等现象,导致行业人才流失严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应该逐步规范和完善社会工作行业的薪酬福利制度,另一方面考虑社工薪酬标准与物价水平等因素挂钩,以及对社会工作者的工龄工资进行明确规范,使得一线社工可以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有一定增薪空间,以稳定、提升社工的工作积极性。机构还可以尝试通过开拓一些低偿服务,逐步实现社工薪酬水平不低于同行业、同职位、同等资历相关从业者薪酬水平的目标。

(二)加强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

1.学校层面: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内在动力是对社会工作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对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社会工作行业有重要影响,加强社会工作在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显示,接受过社工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工作满意度更高。[13]因而,应重视社会工作在校生的专业兴趣、专业价值观及认同感的培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实习实践和举行多种灵活多样的专业活动,使学生不断了解、理解、认同、内化社会工作的一系列理念和价值观,形成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和热爱,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树立社会工作职业较高的职业认同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机构层面:通过加强培训,强化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身份认同

社会工作者对行业的认可,身份的认同,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对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的信心。而目前社会工作在广东省发展较快,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量较大,在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育数量有限、流失率较大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严重短缺,新上岗的社会工作者质量很难保证。他们中多数是刚毕业的缺乏服务经验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和缺乏对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系统学习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专业性有限,且困难重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这些社会工作从业者的信心,影响了其对该职业的认同。因此,机构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加大对现有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良好的专业性和服务能力不仅能够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工作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工作职业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关系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工作从业者的切身利益。良好的社会政策和激励保障制度一方面可以营造社会工作方法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社会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职业归属感。目前,社会工作者流失的很大原因是职业前景不明朗和薪酬福利保障水平低。因此,在全国政策的推动下,各省市要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培育力度。

(三)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

社会工作是新生事物,目前群众对社会工作还存在不少误解,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志愿者,就是“居委会大妈”。这种社会环境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宣传不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工作刚刚起步,专业教育和培训发展滞后,社工服务专业性不高,成效不明显,影响了居民对社会工作行业的认可。所以,要从两方面入手改善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公交站台、的士、地铁等公共平台做好社工的宣传,举办社工论坛、宣传周,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拍摄社会工作相关的电视剧和电影,提高群众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二是加大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教育和培训,用优质的社会服务赢得社会成员的认可。良好的服务成效不仅能够给服务对象、社会、社会工作者带来坚定的信心,而且能够提高服务对象和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同。

[1]MUNSON C.Handbook of clinical social work supervision[M].New York:Haworth Social Work Practice Press,2002.

[2]MCLEAN J.Satisfaction,Stress and control over work in social services:working under pressure[M].Bristol:Policy Press,1999:93—117.

[3]MCLEAN J,DOLAN L.Moving jobs and staying put in social services:working under pressure[M].Bristol:Policy Press,1999:208—216.

[4]MORRIS L.The process of decision-making by stressed social workers:to stay or leave the workplac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2005,17(17):345—354.

[5]LIMBERLY M.Social work at the crossroads[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2001:31(3):369—385.

[6]EBORALL,GARMESON K.Desk research on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in social care and social work[M].London:Department of Health,2001:7—12.

[7]CAMERON C.Care work and care workers,in social care workforce research:needs and priorities[M].London:Kings College,2003:126—138.

[8]PARRY JONES B,GRANT G,MCGRATH M,etc.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social workers,community nurses and community psychiatric nurses:implications for the care management model[J].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1998(6):271—285.

[9]SUSAN BALLOCH,JAN PAHL,JONE MCLEAN.Working in the social services:job satisfaction,stress and violence[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1998,28(3):329—350.

[10]于娜.官方与民间各有短板,政府购买“提速”考验社会组织[N].华夏时报,2012-03-17.

[11]OTKAY J S.Burnout in hospital social workers who work with AIDS patients[J].Social Work,1992,(37):432—439.

[12]JONES F,FLETCHER B,IBBETSON K.Stressors and strains amongst social workers:demands,supports,constraint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1991,21(5):443—469.

[13]CONNIE ULRICH,PATRICIA O’DONNELL,CAROL TAYLOR,etc.Ethical climate,ethics stress,and the job satisfaction of nurses and social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J].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07(8):1708—1719.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社工薪酬
青春社工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