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家里褪下“教师”面具

2014-05-30 10:48高飞
中国西部·教育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生活空间面具场域

高飞

我父亲曾是教师,我现在也是教师,很多人羡慕,“你们当老师的多好,可以自己教孩子。”然而,在我见过的形形色色的老师中,发现教师教育子女失败的例子俯拾即是。我初中的班主任汪老师,桃李满天下,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是他亲自教育,其中一位是我的同学。汪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问,要女儿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就严厉呵斥,似乎在显示自己的不徇私情。但教育的结果并不成功,这两个孩子成绩并不好,尤其是她们父亲所教的那门课竟出奇地差,最后都没考上大学。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时刻反省。

为什么有些教师会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也许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有问题,因为影响教育的因素太多,教得好不好往往不能归“功”于特定的某个人,与孩子有关的人和事,都会对孩子的认知或心理造成影响。但作为与孩子最亲近的家长,一旦兼有教师的身份,对孩子的影响无疑更为巨大,教师作为家长的失败,往往是没有很好地理解教育,没有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身份定位。

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中各有其功能。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必赘言,学校是一个社会化的场域,是专业实施教育的场所,是批量实施教学活动,提供社会化知识的地方。家庭则是一个相对私人化的空间。从一个更为宽广的教育视角来解读,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通过为孩子提供私密空间,从而对孩子心灵加以很好的呵护、滋养与浸润。尤其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其领域不断扩张的今天,家庭更为重要,家庭通过发挥它的保守性力量能有效抵制学校教育带来的过度社会化影响,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从认知与心理的两个层面去为孩子减负,从而缓解“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

明白了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中的不同意义,就能明白作为教师与作为家长不同的责任所在。教师是从事教育,以教学为业的专门人才,教师的社会化角色来自社会的授予,来自教师对这一角色的行为自觉,因而“教师”是一个职业化的“面具”。一旦在家里,这一面具便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家长与孩子是一种天然的血肉亲情关系。教师应警惕在家里以教师身份出现。教师在家里的首要任务,是要“去教师化”,摘下教师面具,还家长本来面目,还家庭以本来面目。学校与家庭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场域,教师与家长要通过身份的转化来适应场域的转变。只有放下教师的身份,才能使自己融入家庭之中,从而建构出一个与孩子和谐相处,让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更好地“成为”一名家长。作为家长的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还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业之外的“教育”,这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毫无疑问,作为教师的家长本应具有一种优势,他(她)比一般的家长接触到更多的教育。然而这一优势成立的前提是要懂得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只有在“好的教育”观念引导下,好的父母与好的教师才能得到统一。教师本应比其他人更懂教育,更能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能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一个懂教育的教师成为父母后,会很好地利用懂教育的优势,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作为教师的家长会比一般的家长更自觉地看重家庭的作用,更自觉地呵护孩子心灵,更自觉地帮助孩子自我生长。家庭给了懂教育的教师“进入”真正教育的机会,在家庭教育这个场域里,“教师”无需刻意去“教”什么,和孩子相处比“教学”更重要,和孩子探讨问题比帮助他解答题目更重要。“好的教育”就发生在和孩子平等、民主的相处中,和孩子生动的对话、交流中,蕴藏在和孩子一块吃饭娱乐,一起讨论问题,一块看书、看优秀电影中。

我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在于把教育简单地看成了学校教育,太过于看重学校,以致于学校教育的领域不断扩张,挤占了孩子太多的生活空间,挤占了太多的家庭生活空间,有的家长完全围绕着学校教育转,如在学校旁边租住陪读,让家成了学校的延伸,成了学校的宿舍和食堂。有的教师在家也是以教育执行者的面目出现,这样的教师(家长)会延续着学校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把家庭当成学校教育场域,让家庭失去了它更为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一个孩子,如果在学校面对了一天的教师,回到家还要面对教师一样的父母,他的生活空间全被以书本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所占满,必然导致一种逆反心理、厌学心理。有的家长天天一副“中国式”教师的面孔,在孩子面前简单而粗暴,对孩子的压迫则是双重的。

一个当不好家长的人,也难以成为一名好教师。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教育都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孩子无障碍、无距离地沟通与对话,从而促进孩子心智的自我唤醒,更好地自我生长。我们的教育问题往往在于“教”得太多,给孩子的空间太少,让孩子自我生长得太少。教师无论在教室还是在家里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去掉中国式教师的僭妄,体现出对知识的敬畏,對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敬畏,去掉“教育”的刻意,和孩子天然地交往相处,从而让教育毫无痕迹地自然发生,这才是一种好的教育。

猜你喜欢
生活空间面具场域
老年人生活空间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面具中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