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办学模式

2014-05-23 15:56郑琦
成人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高职教育

【摘要】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为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与产业中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形成的联合办学新模式。基于此,通过分析产业学院的特征,指出产业学院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并使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四个产业学院的办学经验,阐述了产业学院的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办学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3-0062-03

【收稿日期】2013-11-2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为BJA20081,主持人:吴建新

【作者简介】郑琦(1973-),男,河北张家口人,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与电子商务。

一、产业学院的内涵

(一)产业学院的起源

产业学院这一名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所倡导的产业大学,1998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开始策划和酝酿,2000年正式运营。产业大学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技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产品及服务的开放式远程学习组织,是学习者和学习产品之间的中介机构。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帮助个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1]

(二)高职产业学院的含义和特征

职业技术教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人才需求,培养专门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密切和当地产业集群的联系,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将专业办到产业园区,与产业行会和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先后在中山产业集聚地办起了沙溪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南区电梯学院和小榄工商学院,这些学院作为学院的二级学院运行,因对接当地产业而称之为产业学院。这些产业学院在办学定位和运行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多元的办学主体

产业学院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产业集聚地政府共同投入启动资金,在开办的过程中逐步引入产业中龙头企业资金进行运行,因此产业学院存在多元化的办学主体。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小榄工商学院为例,学院由小榄镇政府提供场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日常运营经费、小榄镇行业协会和企业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室或者提供实训设施。

2明确的产业服务对象

产业学院有明确的服务产业,并始终围绕着产业的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等运作。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古镇灯饰学院为例,中山古镇是“中国灯饰之都”,全镇有较大规模的灯饰企业4000余家,灯饰配件生产企业127万家,年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生产的灯具占国内市场的65%以上。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灯饰学院是结合区域产业布局设立的,在全国首开灯饰设计专业,专门培养产业急需的灯饰设计师和灯饰打样师,并按照灯饰产业升级发展,确立灯饰营销、灯饰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以专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产业学院和“产业出资”有着根本的区别,企业除了投入资金以外,与学院之间有着服务关系和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3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学院按照区域产业集群来设置专业,除了按照产业分别在四个产业学院中设置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灯饰设计专业外,将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策划等现代服务业来对接产业,通过学院其他专业来扶植产业创新和升级。

4与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形成紧密的产学互动关系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四个产业学院与集群企业和产业协会都存在契约关系,通过商业的契约关系来保证产业学院和企业形成责权利的约束机制和紧密互动的关系。一般合作企业都在产业学院设置有教学工场,或者提供实训岗位,或者提供企业真实项目等参与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与此同时,产业学院通过为企业开放学院图书馆、会议室等资源以及承担企业培训,来回馈企业投资。

二、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1965年,美国学者Ansof将“利益相关者”引人管理学界和经济学界。1972年,宾西法尼亚的沃顿学院首次开设“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课程,标志着该理论被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分销商。”[2]1995年布莱尔指出,公司治理应该设计一定的契约安排和治理制度来分配给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一定的企业控制权,即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治理,称之为“共同治理”。[3]与企业相类似,产业学院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学院办学同样具有适切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也应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在产业学院组织生态内外和谐相处,以合作伙伴关系共生共赢,共同实现学院办学的有效运行。

(二)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就是“任何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4]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对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做如下界定: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和目标实现,或者受高职院校目标实现影响的团体和个人。按此定义,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就表现得较为复杂,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投资的联合体,联合体中设有管理人员、实训教师,同时产业学院的投资主体分属多个各自有不同的利益的相关者组织,他们都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产业学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高职院校和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其中部分利益相关者是重复的,我们从中筛查出产业学院的12种利益相关者:高职院校、龙头企业、学生、教师、政府、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企业员工(实训教师)、家长、媒体、行政人员、捐赠者、社会公众。据此,我们将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组成及其关系绘图如下(见图1):endprint

图1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

三、产业学院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产业学院由高职院校和区域产业行会和龙头企业共同投资办学,具有高职职业院校的教育属相,同时产业学院的企业投资建设的实训场所又具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属相。如何均衡各自的利益诉求,保证利益相关者合作的长效性,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在实际运作中探索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产业学院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产业集聚区政府共同投资创办,形成二元投资启动机制;引入产业企业投入资金或设备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契约精神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共同治理运行机制。共同治理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框架图

(一)产业学院的共同治理中的契约机制

同以往的学院办学不同,产业学院是多方投资和合作成立的,建立和运行的基础是契约,合同成为产业学院存在和运行的根本保证,具备契约精神和对合同的遵守成为产业学院利益各方共同治理的基础。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四个产业学院的诞生,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产业集聚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高职院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产业学院的员工、教师、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实习都应该有相应的协议书,以明确各自的权责,合作的各项工作以法律的形式契约固定下来。

(二)产业学院的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

产业学院由多个不同利益相关者组成,彼此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产业学院通常需要设立一个常设的协调机构,用于各方利益的表达、沟通和协调。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学院按照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和影响力、不同利益组成各自产业学院理事会,每学期召开至少一次的圆桌会议,协调各方对产业学院的利益诉求。例如:进行学生的招聘、对学院资源的使用、企业安排的实训岗位和实训指导教师,以及产业学院如何按照产业最新发展来调整办学,对专业教育方向等事宜进行协商沟通,以保证产业学院运行中利益博弈的均衡。

(三)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享与激励机制

产业学院成立之初,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合作各方就达成了共识,即产业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不追求经济利益,产生的经济利益也应用于产业学院自身的发展,不对合作企业进行经济利润分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此引起的经济纠纷。产业学院对合作企业的利益回报,主要是企业可以优先从学院获得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利用学院的资源进行多层次的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科技攻关等。同时,产业集聚地政府积极引导媒体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进行宣传,为其他企业树立榜样,并通过项目立项、税收和表彰等方面进行激励。

(四)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保障机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建设,建立起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保障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在制定保障方面有:在教学上,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工学交替制度、企业实践的学分认定制度、学分互换制度等;在教师队伍上,制定企业指导教师指导聘用制度、薪金制度;在实训场所管理上,制定体现生产经营特色的教学工场管理制度等。

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则制定制度,对产业学院的运行和发展给予资金上的保障。由于产业学院并不是独立的学院,教学经费、实习经费、实训室耗材等费用均需来自投资母体的高职院校,或者当地政府和合作企业。产业学院的运作必须设立专项资金,以保障学院的正常运行。

(五)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监管与退出机制

为了保证办学质量,产业学院建立起了由多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监督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制度,对产业学院各项制度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升、合作企业的诚信问题、教学工场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反馈。对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安全问题进行跟踪评价。对出现问题的企业和企业学习中不合格的学生引入“退出机制”。对与学院进行合作办产业学院的企业也是动态调整的,以保证产业中领先的企业进入产业学院的合作范围。

【参考文献】

[1]邵庆祥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理论及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4):27

[2]ANSOFF ICorporate Strategy[M]Hew York :McGraw Hill,1995

[3]徐秋儿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6-57

[4]付俊文,赵红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2):89

[5]贺修炎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56

(编辑/乔瑞雪)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高职教育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