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问快答

2014-04-29 03:58
讲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脑力高手智商

不要埋没了身边的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励志类

真人秀电视节目,每集定不同主题,邀各领域高手挑战,

作为该节目的“科学判官”,

魏坤琳从技术角度对选手们的脑力展示给予综合打分。

本期快問,就听Dr.魏谈谈那些关于“大脑”的话题。

Q 节目的名字叫《最强大脑》,以脑力作为评判标准,请问什么是脑力?

其实学术上并没有这个词。与脑力相对应的词是智力。现在我们常常用智商来代表聪明,是一种狭隘的说法。因为智商不可能衡量所有的能力。比如,听觉能力没办法测,运动能力也没有办法测。智力,应该涵盖了人所有的能力。

Q 怎么理解“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所说的脑力,指的就是一种宽泛的智力,视觉、听觉、运动等等都包括。所谓最强大脑,就是某一方面做到极致,但是他不一定别的方面强。他们这些选手能否代表最聪明的人类?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看你认可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还是某一方面超强的人。

Q 您在节目中说,“我知道,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行为,是最强大脑。”能介绍一下您的评判标准吗?

比如记忆高手。我知道平常人是什么样的水平,我也知道高手是什么水平。因为国际上有记忆大赛,我熟知这些规范的项目,在脱掉“表演外衣”之后的实质是什么,内核是什么。我将它的内核跟国际记忆大赛比较,跟高手的水平作比较。

Q 所以,您在第一场节目中说,“3分30秒,背80多个数字在脑力界不算什么”?

是的,“最强大脑”不是跟平常人比,他必须得是高手中的高手。这个节目选的是,你再怎么练也达不到这个人的水平,只能选“智商”的一个维度能达到金字塔尖的那几个人。

Q 我们有时候一件事情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但是过一会儿,就能想起来了,为什么?

忘记事情了,代表现在提取不了,但过一段时间可能又可以提取出来了,因此提取信息是记忆的重要部分。我们看一本书,记住一些东西。再看一遍,为什么理解会加深?因为重新梳理一遍后,新获取的信息跟大脑以前的信息会相互联系,重新组织,提炼,抽象化。所以,记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个动态过程。

Q 人的记忆力什么年龄最好?从小到老,是怎样一个变化趋势?

小孩记得好多事情,这是他们处理信息的特点决定的。长大了,我们变得不在意细节,越来越想抽象理解。有一些看法认为,在12-16岁这个年龄段,记忆能力迅速增长,到达巅峰。这个巅峰状态,成年后会维持很长时间。四五十岁以后走下坡路。衰减的程度,就看职业了,经常用脑的人,衰减得慢。

Q 记忆力能不能被训练出来?

可以。比如记数字,数字可以变成图片,变成谐音,变成故事。记忆的高手,在短时期内编故事的能力非常强。当然,通过培训,你学会的是记忆的方法,能不能将这个方法运用得好,能记住更多,还是要看你聪明不聪明。

Q 那些像是有特异功能的人参加比赛(第三期节目中,周玮这位被诊断为“中度脑残”的农村孩子,却能算16位数字,开14次方,拥有超级心算能力),会不会使大众对于脑科学的理解有误导呢?

这是科学怎么和大众媒体结合的问题,节目中间搞一些煽情的东西——感情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这些都挺重要的,这样你才有机会去跟大众讲,其实你身边都有很多天才,你误解、看不起他的时候,可能你就埋没了他们的最强大脑。这些东西,是科学吗?我想更多是教育。

Q 节目中很多超强能力,但如何应用到工作、生活中是否也是节目应该关注的呢?

这些天才表现的都是自己最强的一面。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很大的缺陷是强调全面发展,拼命弥补自己的短板。但你有没有反过来想一下把自己的长处发挥极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我希望能通过这个节目传达这个信息。

(摘编自《现代快报》2014年1月13日、《山东商报》2014年1月13日、果壳网)

魏坤琳

35岁,湖南湘潭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人脑是怎么工作的,以及人是如何控制运动的。因其一组帅气照片在网上走红,被称为“中国最帅教授”。2013年12月,魏坤琳作为“科学判官”加盟《最强大脑》节目,再次引发关注。

猜你喜欢
脑力高手智商
化解尴尬,你是高手吗?
体测鞋走红,是『提分鞋』还是智商税?
脑力百分百
高冷,是因为智商太高
脑力Bigbang
脑力Bigbang
智商欠费的男友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脑力对对碰
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