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悦骑行

2014-04-29 21:44
都市主妇 2014年3期
关键词:骑友车座坐垫

悦骑行,越健康

β内啡肽激素的快乐理由

骑行早已不再是一种代步方式,而是愉悦心灵的一份经历,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骑自行车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可以使左右两侧的大脑功能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踩自行车还能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帮助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会让头脑更加清醒。因此,骑在车上你会感觉十分自由且畅快无比。

运动专家更指出,由于自行车运动的特殊要求,骑行时会使人分泌一种叫β内啡肽的激素,这种激素能让人摆脱忧虑、转移烦恼、心胸开朗、精神愉悦。

即便抛开运动本身,周末约上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去郊外骑行,当呼吸着新鲜空气,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时,还有什么烦恼忘记不了,还有什么是必须得到。

科学家们推荐骑行的N多原因

让寿命延长。一项国际调查显示,在世界各种不同职业人群中,以自行车为主要邮递工具的邮递员寿命最长。而英国一项研究表明,经常骑自行车的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相当于比自己年轻10岁的人,那些到了30多岁仍坚持定期骑车的人,可以使自己的预期寿命平均增加2岁。这是因为骑车可以全面锻炼人的内脏器官、强化心肺功能和提高耐力,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延缓机体的衰老。

让血管变年轻。骑行可以让血液的流动速度加快十倍,有血管方面疾病的人群可以考虑通过骑行让血管变年轻。

让肌肉更有型。骑车可以改善并塑造肌肉,尤其是下半身——小腿、大腿和臀部。另外,骑车对有关节疾病以及腿部或臀部有伤的人而言,可以减少这些疾病的发作。

让下肢更强健。科学家实验统计,每骑1公里自行车,下肢的26对肌肉需要运动180~200次。同时,下肢的3对大关节也都能参加活动,可以增强双腿的弹跳力,延缓下肢关节韧带的衰老进程。

让神经功能得到调节。人的足部分布有许多神经末梢,当踩踏板时,神经末梢受到踏板反复的摩擦及压力刺激,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反射至体内外各相关器官,使它们的生理功能协调与平衡,使全身放松、代谢旺盛、身心愉悦。

降低乳腺癌的患病几率。一份来自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说,每周适度骑自行车3个小时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会降低34%,且骑自行车的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机会越小。

骑行是最好的运动减肥方法,没有之一

为什么说骑自行车是最好的、很有效的一项有氧运动减肥方法呢?首先,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学起来简单,不需要额外的特殊技能;其次,脚踏运动能使臀部及以下的肌肉充分锻炼,高效地消除下身水肿,而下身的肌肉占全身的70%,另外骑车对腰腹部的瘦身减肥作用也很明显;再次,即使持续长时间骑自行车,对肌肉的损害也是最小的;最后,与同样是有氧运动热门之选的步行与慢跑相比,更有速度感、时尚感。

不要以为你真的会骑自行车

骑行姿势实际上是人和车的姿势

骑行姿势字面上看起来是人的姿势,实际上是人和车的姿势。正常骑行时,我们应该将身体的重量均匀地分配在车的“金三角”——手把、坐垫与脚踏,即“骑车黄金三角333配重原则”。

坐垫高度的设定,是自行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与膝盖伤害、踏踩出力息息相关。一般坐垫高度的计算公式为:胯下长×0.885=坐垫高度(中轴中心至坐垫),再依自己的骑乘感觉进行微调。由公式估算出的高度,约是踩踏到底时,大腿保持在80%伸直的状况。简易的确定办法如下:将脚跟放在踏板上,然后踩几下,慢慢地调整坐垫高度,等到踏到最低点时膝盖正好伸直时,依照这样的标准坐垫高度,再将脚掌放回原来的标准踩踏位置,如此一来,膝盖在踩踏的最低点时自然就会有一点点弯曲。

如何避免骑行带来的运动伤害

最常见的运动伤害,男女都平等的,就是摔车、撞车事故引发的皮外擦伤、各部位骨折等,这大都是不注意骑行安全原则所致,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

这里主要说说女性独有的骑行运动伤害。自行车车座的设计使得身体重量的大部分都落在了车座前部的突出位置,所以女性在骑车时,外生殖器神经和动脉会受到直接挤压,而承受长时间的挤压可能会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损伤等。

注意更换骑行姿势。骑车时间较长时,要注意变换骑车姿势,使身体的重心有所移动,以防会阴部某一点长时间着力,同时也可以防止劳累。

女性不要骑男车,以防上下不便。女性在购买自行车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甚至身材比例来选择适合的自行车,而不是只看自行车的外观。就算买到并不是很适合的,也要尽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自行车。

买个柔软的车座。车座太硬的话,会加大车座对女性私密部位的摩擦力,长久骑自行车更会感到不適,甚至是疼痛。建议买个柔软的车座,或者用泡沫塑料做一个柔软的座套套在坚硬的车座上。骑车时,如果发觉会阴部有不适症状,要及时查明原因,若是车座有问题,要及时排除或改进,然后注意休息,等症状消除后再骑车。

选对你的那辆自行车

时间因素。不得不说,自行车运动是有闲人的运动。 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只有周末有时间,自由职业者、全职主妇时间不定……所以,根据你的时间选对你的车:折叠车适合短途周末骑行,以及近些年流行的4+2旅行;公路车适合有目的的健身和参加一些业余比赛;山地车适合长途远征和相对艰苦的野外骑行健身。

存放空间。我们所讨论的自行车绝不是骑去菜场用的几百元的菜车,至少也是几千元的入门级运动自行车,所以肯定不能随便放在公共场所,被盗率几乎百分百。如果你有自己的专属车库,好了,买什么车都可以。如果你住6楼,还没电梯,每次都扛车上下楼?这时折叠车是更适合的选择。

资金预算。自行车是有钱人的运动,所以买车前肯定要考虑资金预算,首先要不至于引起家庭矛盾、经济危机。当然也要考虑到后续投入,绝不是买辆车回来就一劳永逸了,那只是开始。骑行不是苦行。

另外,最好是选择在国内有零售和售后服务的品牌,无论是定期保养还是远行前的检查都很重要。

安全第一位,装备不可忘

无论骑行是为了什么目的,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很多女性骑行者最易犯的错误就是装备不专业,不肯戴上头盔、手套等保护装备,担心影响形象,更不喜欢穿外人看来有些奇异的骑行服。头盔是保障骑车者安全的第一装备。身边许多骑友坚持戴头盔并不是因为看了各种骑行安全说教,而是源自亲历的侥幸捡条性命的惨烈摔车或撞车事故。但现实中,依然有好多骑友把头盔挂在车把里、放进背包红,或不系束带就那么松松垮垮地扣在头上,有经验的骑友看着只能苦笑,寄希望于让他正确戴上头盔的教训不要过于深刻。除了防撞,头盔还可以防止树枝、树叶击打,防止飞石击打,分流雨水,透气,提速,带有帽檐的头盔还能防晒,在头盔上贴上反光标志也能在夜间骑行时防止误撞等等。第二安全装备是手套。专业的骑行手套,除了能缓解长时间抓车把造成的手指掌麻木外,还有万一摔车时避免手掌擦伤的作用,后一点更显直接与实际。其他一些可以在入门后逐渐添置,总之,装备无止境。除了要装备有这些东西,每次骑行前,也要留心检查它们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

寻找骑行伙伴

刚开始骑行的人容易“遇人不淑”,跟错了队伍,超出了自己的骑行能力,结果累个半死。寻找骑行伙伴可以从你买的第一辆车开始,介绍你买车的人、买车的车店都有一个或几个骑行圈子,那里是你寻找自己的骑行圈子的开始。至于骑行类网站,你可以通过骑行圈子获得相关信息,一般每个省份、城市都有属于该地域的骑行类网站,如在杭州比较活跃的是中国骑友网,在上海则是骑众和起点单车等。至于骑行类书籍,骑行游记类,可以看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骑行线路指南,在骑行网站上浏览相关帖子就好;骑行知识大全类的,可以看2013年出的《单车圣经》;如果你关心的只是健康骑行及骑行如何健身,请参看本人的《骑行,健康才是正经事》以及即将推出的《前车之鉴——骑不死的54条医生忠告》。

一般来说,在接触骑行圈子后,就会经常收到騎行活动通知。初级女骑友建议选择郊游性质的,路况好,无爬坡,有美景、美食,全程在20~50公里内,队伍不要太大,10人左右为宜,人数太多的队伍领队或许无暇照顾初级菜鸟。队伍的人员年龄结构也要考虑,成熟女性不建议参加学生军组织的活动,生猛的大学生大多以把谁谁拉爆为乐。老年骑游队伍可以参加,前提是你不介意。所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骑行圈子很重要,比如骑行水平相当、兴趣爱好相似、有聊天话题、生活作息习惯也基本相同。

人生总有一次的壮阔长途行

在经历了三到五次的20~50公里的短途骑行后,如果感觉自己身体可以适应且骑行后有不满足感,就可以适当把骑行距离拉大到每天50~100公里的范围。每日骑行100公里是个分界点,当突破100公里后,特别是突破几次之后,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2~3日的准长途骑行了,这是需要在外面过夜的,明显不同于之前的长长短短的一日骑行。当然,用不了1年,你就会跃跃欲试1周以上的真正的长途骑行了。届时,不仅仅是对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考验,需要做健康自检以及提前做体能训练和储备,心理调适也很重要,尤其是不要背心理包袱。路再长也有终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

骑行装备篇

只需要简单的配备,你就可以在下个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带上老公孩子,享受骑行之乐了。

猜你喜欢
骑友车座坐垫
车座倒过来,感觉更精彩
智能坐垫的功能设计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坐垫的设计
痔疮患者千万别用“中空坐垫”
痔疮患者千万别用“中空坐垫”
可翻转自行车车座的设计应用
共绘“富春骑行图”,千名骑友完成环富阳挑战!
联手骑友网 千岛湖以体育赛事促进旅游经济
烫个半熟
联合“爱行动”:骑友网推动骑行与公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