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念废墟|美妙的地堡

2014-04-29 20:58
OV海外文摘 2014年4期
关键词:索恩欲念色块

当富有远见卓识的建筑师约翰·索恩爵士(Sir John Soane)正在着手修建英格兰银行的时候,他委约一位艺术家画出数百年后当时间已经将建筑物化作废墟时的样子。约瑟夫·迈克尔·甘迪(Joseph Michael Gandy)1830年绘制的这座由残垣断壁组成的巨大迷宫,正是废墟之诱惑力的绝佳证明。索恩的建筑风格受到古希腊和罗马的启发,而他最希望看到的正是他自己的建筑物像古代的神殿那样化作废墟。

人类为何会从废墟中获得快感,这点很难解释,但或许跟时间体验有关。约瑟夫·透纳(JMW Turner)所画的破败的修道院的素描就像是来自浪漫主义时代的索恩作品的血亲,艺术家在画中仔细抚摸每一块脆弱破碎的石块上面的众多细节。观赏他的作品,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投入其中的时间,以及最终对日常牵绊的逃离。换言之,一座废墟就是一架时间机器,它解放心灵,任之徘徊于已然逝去的时代——以及即将到来的时代——的角落与缝隙之中。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约翰·康斯特勃才会觉得哈德雷城堡(Hadleigh Castle)的废墟是如此冷酷而又令人感到抚慰,在他的画里,这座中世纪的古董正静静地陷入衰败,它所承载的战争和压迫都已被人们遗忘良久。

《“欲念废墟”在泰特》是一篇巧妙的策展文章,文中有一些非常精彩的论辩,即便文章有些观点纯属胡扯,你也不会在意。该文并列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精神漫游和现代的漫步,后者如简和路易斯·威尔森拍摄的诺曼底附近残破的纳粹混凝土地堡的照片,从而产生一种令人不安和引人深思的效果。然而与此同时,它又将文中提到的所谓对于废墟的“欲念”推展到了带有揶揄意味的极端境地。当约翰·派珀(John Piper)在画那些二战期间被炸毁的建筑时,他是不是如展览所示,从这些新出现的废墟中获得了快乐?可以肯定的是,面对那些被摧毁的教堂,他的心情是沉痛的。

在现实中,受到废墟启发的深刻思考不仅超乎快乐,也远远不止于“欲念”所能涵盖——面对断壁残垣踌躇不前的艺术家们或许是在沉思死亡的必然性并屈服于悲伤,而对他们通常会产生的情感而言,“欲念”完全是个具有误导性的字眼。

莱昂·科索夫的画作《拆除旧屋,达尔斯顿交叉点,1974年夏》(Demolition of the Old House, Dalston Junction, Summer 1974)将混杂的情感化作纠结的色块。身形渺小的人正艰难地爬过沼泽般的浓厚色块,拆除一座像索恩的英格兰银行一样巨大的建筑。谁住在这座“旧屋”里?当它遭到肢解,又有什么样的故事会被付诸忘川?在雷切尔·怀特里德(Rachel Whiteread)拍摄的伦敦塔被推倒的照片里,同样悬而未解的问题也浮现在银色的尘土中。

太多的东西已经消失。但废墟却仍存留于景观,提醒人们,死亡或许并非终结。在这些地方漫步意味着某种“欲念”吗?在现实中,這次展出所坚持的那种欢乐或许更像是某种甜蜜的悲伤。尽管如此,一个大胆的观念还是能够打开很多扇门——即便这是些通往地堡之门。

猜你喜欢
索恩欲念色块
足球色块
欲念森林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意识内在性的历史唯物主义破镜
商品价值交换的现实抽象与先天观念综合
初恋“索恩”,情债难偿一地狼烟
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道出世界
道出世界
——浅评电影《道士下山》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