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13-08-15 00:49张志坚
关键词:保障体系办学院校

张志坚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书记办公室,海南 海口 571127)

发达国家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非常重视第三方参与,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所谓第三方通常是指教育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等,它们独立于教育举办者和接受者,但又与两者关系密切。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备受社会关注,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高职教育的质量[1]。因此,探索和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迫切之需。

一、构建第三方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性

第一,是满足高职教育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迫切需要。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16号文是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的具体体现。文件不仅阐明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明确指出,要“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16号文的颁布和实施,旨在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积极筹建由“政府主导、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合作办学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四方合作办学的有效机制。通过邀请政府、行业企业、国外优质教育机构等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构建起第三方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是满足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一个突出问题。产业升级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是未来经济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因此,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缺乏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破此难题,关键在于打破高职院校“闭门造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让第三方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唯有如此,方能更利于高职院校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所在。

第三,是满足高职教育亟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快速适应企业岗位需求。构建第三方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促使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更加关注社会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当中,要特别注重与当地行业组织及企业的合作,尤其是当地龙头企业、著名企业。目前,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人才班”、“订单班”,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让行业企业人员全程参与课程设计等,促使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符合企业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2]。

二、构建第三方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突破口

第一,转变教育部门行政职能。从德、英、美等国较为成功的高职教育发展经验来看,行业组织和企业作为第三方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标准制订者和实施者的地位得到政府和学校的高度认可。在我国,由于种种主客原因,加之政府职能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政府对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仅仅是文件性的支持。根据笔者了解和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省份政府层面都尚未出台过支持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政策,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更是一片空白。2010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在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倡导和推动下,成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组成的43个行指委,这些举措为第三方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第二,完善各方利益驱动机制。在构建第三方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时,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的热情与意愿并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学校没有找到利益的交集,实现多赢。因此,高职院校在邀请政府、行业企业及国外优质教育机构共同构建第三方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时,就十分重视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学校可通过建立政校合作委员会,聘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去推动政府出台高职教育发展所需的优惠政策,学校则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为动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带动和引领地方职业教育发展;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优先为合作企业输送高素质职业人才,提供培训服务、技术支持等,企业主要是吸纳学院毕业生、提供实训实习基地、参与教学方案制定等;与国外优质教育机构合作,主要是引进对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措施,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第三,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第三方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首要问题就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以往学校在办学过程当中“自娱自乐”的状态。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推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出台鼓励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各种政策,提高合作企业的层次,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融入到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全过程中,稳步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和冠名班等合作办学模式,建立和完善科研生产联合体、技能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

三、构建第三方参与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第一,面向社会,寻找动力。我国高职教育第三方参与构建的质量保障体系尚在探索阶段。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有相关规划,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亦有不少理论思考。但是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最关键还是要面向社会,寻找改革的原动力,也就是行业组织和企业等与高职教育利益相关的第三方。换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当中要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办学,建立健全社会和企业监督与评价体系。同时,政府要建立平台,让第三方在非行政强制的状态下愿意与学校共同建设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第二,分层实施,分步推进。在政府层面,教育主管部门要着重研究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布局是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符合,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地方企业人才需求是否匹配等,这是一个区域职业教育宏观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在学校层面,在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等方面主动与行业组织和企业对接。甚至可以与其共同制订行业人才培养和发展标准,建立起互惠互利机制,用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来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

第三,试点先行,政策配套。第三方参与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各地区可先选择全国示范性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作为试点,先行先试,从政策和财政上进行支持。待试点工程完成后,再总结经验与不足,加以改进,并建立长效机制,最后全面铺开。

[1] 陆春阳.让第三方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J].职业技术教育,2011(30).

[2] 张志坚.高职院校“三双一突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天津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办学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