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探究

2013-08-15 00:49杜晓达吴云志
关键词:突发事件辅导员教育

杜晓达 吴云志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原因

(一)高校突发事件类型

自然灾害类。这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较少,因为现在的高校一般布局在大中城市,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直接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遇到台风、暴雪、暴雨、地震等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时,就会严重影响到高校的生活和教学秩序。

社会安全类。这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最多,主要集中在学生财物被盗窃、学生聚众斗殴或勾结社会人士打架斗殴、抢劫等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各个高校的学生基本都配备了手机和电脑,更有些同学配备了高端手机和电脑,价值不菲。这就造成了学生财务失窃的隐患,当宿舍里没有学生或者夜晚学生熟睡之时,盗窃事件就时有发生。[1]

意外事故类。这种突发事件常常发生在高校附近或者高校内,有些高校布局在郊区,校外的公路上人烟稀少,道路通畅,车辆往来时不注意控制速度,若是学校未能在此地设置好安全保障措施,学生穿越马路时就容易发生车祸,已有不少高校发生过这类事故,给学生的家庭带来极大伤害[2]。另外,有些高校建设得很好,校区面积较大,校内道路通畅,也未限行,有不少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开车上学,或许因为开车技术不够娴熟,或许因为校内学生太多时无法注意交通秩序,在校内发生的意外事故也不少。

民族纠纷类。高校是融合各个民族学生的大家庭,各个专业、各个学院都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来自新疆、西藏的维吾尔族、藏族等民族的学生居多,而这些地区的学生本身就带有较强的民族主义倾向,在与其他学生交往时更为敏感,一旦在教学活动中或平时的交往中遇到涉及民族问题的敏感词汇或者敏感话题,就容易“想多了”,进而引发群体纠纷。

(二)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第一,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高校对于突发事件的相关制度建设仍不完善,主管领导的职责不够明确,相关的突发事件规章制度不够清晰。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管理上的长期疏忽。首先,高校对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通识教育,只重视学校综合排名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一般只在每年新生入学时或学期末进行寥寥数次的安全知识教育,但其内容和方式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危机意识的培养需求。[3]其次,高校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及其办法的教育停留在纸面宣传和讲座上,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因此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之前的教育工作就如同纸上谈兵,学生面对突发事件依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第二,高校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现今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但是在新校区教学楼以及一些教学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有些高校楼层太高的楼宇在施工建设时未及时安装防护栏;或者有些高校的河湖边未安装护栏,这些地方都会造成安全隐患,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

第三,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学生自身的素质是导致高校突发事件发生最为重要的主观因素。一些学生性格、心理存在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差;法律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看待问题容易偏激,缺乏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容易冲动,因此容易出现用打架斗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突发事件,或者用盗窃、抢劫等不正当行为非法获得财务的事件。另外,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阶段,容易受到当前这个物质至上的浮躁的社会的影响,熏染到一些不正风气,做出大学生不应出现的行为。[4](P22~23)

二、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一)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因此,在平时的管理活动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应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其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在平时的管理活动中,辅导员要特别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和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学生,主动与之交流聊天,了解这些学生在生活和心理上是否存在问题。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主要包括防火、防盗、防病等,针对不同的预防方面,辅导员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理论教育与模拟实践相结合,使教育工作收到成效;另外应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防止发生触犯法律的突发事件。[5]

第二,增强沟通交流,提高日常管理。高校辅导员应善于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感情,发现问题;利用网络社交工具,建立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及时获得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另外,辅导员要建立一套高效、认真、负责的年级领导班子,加强与本年级各班班委的沟通联系,做好年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班委应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事务和出现的问题,与辅导员共同解决。

第三,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时刻关注国际时事和党的方针、政策,关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这样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才能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阅历来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辅导员应第一时间进行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高校辅导员必须依照学校有关处理条例来应对突发事件。作为辅导员,没有特殊情况,必须保持通讯渠道24小时畅通,因为学生中随时会发生突发事件。当接到突发事件发生的信息后,辅导员应立刻赶到现场,不能延误;并对突发事件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并递交书面材料,与学校共同处理,接受上级领导的指示,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

(三)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处理

突发事件处理完毕之后,不代表万事大吉,辅导员还应继续采取措施,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要及时消除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对造成突发事件相关学生予以相应处分。并且通过班会分析违纪事件原因及事件的严重性、危害性,使当事人和其他学生吸取教训。辅导员不仅要及时掌握被处分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要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1] 张平,尹跃进.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5).

[2] 何国焕.关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3] 夏建华.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探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5(3).

[4] 徐挺,蒋和法.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与管理[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8.

[5] 于孟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决策问题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1).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辅导员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突发事件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