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得中的汉语迁移及对策探究

2013-08-15 00:49顾冠男
关键词:重音第二语言母语

顾冠男

(1.江苏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科学部,江苏 泰州 225300)

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客观存在,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由美国语言学家Lado最先提出“母语迁移”这一概念。他认为,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习者都对母语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他们通常会将母语的语言形式、语义、表达方式及与母语相关联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中去。因此,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有着重要影响。假如这种影响能够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促进作用,就称之为正迁移;假如这种影响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阻碍,就称之为负迁移。[1]在英语习得中,中国学习者往往会将汉语的行为模式带入英语中,汉语迁移现象由此产生。

一、汉语的正迁移

(一)音标、语序的正迁移

汉语的拼音与英语的音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这也是证明母语正迁移最好的例子。汉语拼音系统中的m,n,f等字母的发音与英语中的/m/,/n/,/f/等音标的发音极其相似,这也意味着以汉语为母语,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相关的英语发音。当然,只有极少数音标存在共性。至于/j/,/tr/等,汉语与英语的发音则完全不同。

正迁移还表现在汉语与英语的语序方面,在陈述句中,这种表现最为明显。例如:

(1)昨天,我买了一本书。Yesterday,I bought one book.

可以看出,汉语陈述句的语序与英语陈述句的语序差别不大,可以根据句子结构直接翻译出来。

(二)非语言层面的正迁移

语言学习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虽然第二语言习得比第一语言习得要困难得多,但是,如果能从第二语言中的简单语言知识开始学习,注重强化练习,循序渐进,学习过程则会相对轻松。从理论上来讲,这主要是借助于母语在头脑中已形成的语言框架。

习得第二语言的主要目的在于交际,掌握了母语系统知识的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借用母语进行表达交流,尤其是处于初级、中级学习阶段的学习者,有时能够通过这样的借用较好地完成交流,达到沟通的目的。比如,有些初学者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加入一些汉语来帮助表意,甚至是用实体物、肢体语言来描述。比如,“This is a热水器”,这样的表达看似不伦不类,但如果交流时,身旁确有热水器存在,是可以达到交流目的的。

二、汉语的负迁移

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分属不同语系,英语与汉语之间是没有太多关联的,这时如果将汉语的语言习惯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则会出现中式英语,甚至完全错误的表述,从而造成交流过程中的误解或是障碍,对目标语习得产生负面的影响,即负迁移。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语义等三个方面[2]。

(一)语音

语音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调,清、浊辅音,重音等三个方面。

我们长期接触并且使用汉语,因此,通过语调能够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意思。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初学者往往无法正确表达升降语调,从而无法区分句子的意思。例如:

(2)I’m angry!我生气了!

(3)I’m angry?我生气了么?

同一个句子,只是标点有所不同,表意就完全不同了。表达时通过升降调也能表明语气,但是初学者通常习惯这样的语气:“I’m angry.”

清、浊辅音在音位的数量及组合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语中,清、浊辅音分得十分清楚,但是汉语中却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清、浊辅音比较容易出现发音错误。最为典型的是浊辅音[v],由于汉语中没有明显的唇齿音,学习者容易在发音过程中将[v]发成[w]。

从重音方面来看,汉语的重音通常出现在最后一个音节,但是英语中句子的重音较多,经常出现在句首或句中。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的重音习惯来进行表达,从而产生负迁移。

(二)语法

母语迁移在关系从句、否定结构及句子的词序方面也有所体现。比如,英语表达注重句子尾重,而汉语并非如此。例如:

(4)将10月1日选为国庆节非常合适。It is fitting that October 1stis considered as National Day.

(5)感谢你参加星期一为庆祝他退休而组织的聚会。Thank you for attending the party in honor of his retirement on Monday.

此外,英语中的虚拟语气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对等的语法,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学习者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错误百出。

(三)语义

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些谚语或固定表达无法从字面理解或是直接翻译,学习者必须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理解运用,常见的有:You will cross the bridge when you get to it(船到桥头自然直).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outside now(外面正下大雨)等。

三、对策

(一)充分利用正迁移

前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曾经说过:“经验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母语移除,但是却不能从学生的头脑中将母语拿掉。”汉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既然无法回避,那么如何利用呢?

借助于翻译练习。翻译是语言学习的桥梁之一。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通过一定量的书面翻译与口语翻译训练,学习者能够提高目标语的熟练程度。借助于语言对比。有意识地比较汉语、英语中的语言现象,认识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通过各类训练,将语言中的抽象概念转变为准确、精辟的理解。

(二)尽量避免负迁移

负迁移对目标语的学习存在较明显的干扰作用,毫无疑问,在学习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负迁移的出现[3]。对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进行具体认知、理解,对词形、词义、语法、句子结构等都采用对比的方式学习,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认知与创造并存的复杂过程,母语迁移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因学习个体不同而表现得不尽相同。洪堡特指出,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特定的世界观,思维模式的异同是产生迁移现象的根本原因。了解语言迁移现象的目的在于使英语习得事半功倍[4]。在学习中,应充分利用汉语和英语的共性,加深了解,勤于练习;同时注重区别汉语和英语在文化、句式表达、语音语调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加强理解,勤于思考,从而习得地道的英语。

[1] 曾国才.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的认知范畴原型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 王燕.试论英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问题[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1).

[3] 高玉娟,宫红英.中国学生英语元音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实验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 包慧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猜你喜欢
重音第二语言母语
母语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母语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