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网球发展道路之探究

2013-08-15 00:50樊鸿源张卓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重庆400054重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重庆40005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网球男子球员

□ 樊鸿源 张卓(.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重庆 400054;.重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重庆 400054)

1、背景

谈论到中国网球,金花“李娜”“郑洁”“晏紫”就像是中国网球的代名词,而中国男网却像是金花们的陪衬一样。或许这是因为中国男网的成绩远不如中国女网,使得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男网被忽视了。如何快速提高中国男网的成绩?已经成为中国网球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纵观现代网球百年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亚洲男子运动员也一直是奖牌榜、甚至是排名榜上的空白。时光悠悠,直到上世纪末才涌现出美国华裔球星张德培,泰国人斯里查潘等屈指可数的几个能排进世界前二十的男选手。亚洲男网为何上不去?中国男网为何上不去?每次提到这个问题时,“亚洲人的体质不及欧美人”是最通常的回答之一。但作为中国邻国的日本却不可小视,为何具有与中国人同样亚洲体质的锦织圭为何可以凭借速度快、步伐灵活,战术多变、会借力等特点,用亚洲人典型的 “小、快、灵”打法取得网球比赛中的胜利并在“世界男子职业网球排名”中排名16位、”亚洲男子职业网球”中排名第一(目前中国男子职业网球选手排名最高的是:张择,世界排名165位)。锦织圭在网球培训上的成长历程、培训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大有正亟待发展的我国男网的可借鉴之处。

2、成长经历的对比

2.1、亚洲一哥,美国制造:

众所周知,“亚洲一哥”锦织圭并不是完全由日本自己培养出来的选手,而是美国“波里泰利“网球学院打造出来的又一位世界巨星。锦织圭与网球结缘于5岁那年,他父亲把一支儿童网球拍作为生日礼物带回了家。原本只是作为解闷的小礼物的球拍,不想却为锦织圭打开了一扇梦想的窗户。锦织圭12岁时,去东京参加了一个“波里泰利”网球学院的选拔项目,为期三周。训练营里挤满了前来参加选拔的孩子,足有800多人,并且每一天都练得精疲力尽,除了网球还是网球,但这短暂的体验却坚定了小男孩的职业梦想,“我终于明白了成为职业球员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锦织圭如是说。幸运的是,亦正是在那个训练营里,锦织圭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贾伯·加拉米罗”。自从1981年开始,就一直是波里泰利网球学院的总监兼主教练的人。在接受了短时间的特训后,锦织圭让加拉米罗相信他能在各种类型的场地上比赛,同时也能适应美国的生活和训练方式。但是,加拉米罗的认可只是一方面,锦织圭之所以能赴海外进修,这其中还缺不了另一位大人物的支持——“盛田正明”,索尼公司的前CEO。他十分热衷于网球,并出资以个人名义成立了网球基金会。该基金会每年都会向日本青少年球员提供免费名额,前往波里泰利网球学院学习网球。

2.2、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模式:

与锦织圭成长经历大相庭径的则是我国目前对于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在体育上指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这种粗放、圈养式的培养模式。在“举国体制”的背景下,国家就成为了运动员们的“伯乐”。在中国,运动员刚接触网球一般也是家庭投入,比如上兴趣班、特长班,如果孩子有网球天赋,这时候中国少年们往往会进入体校,随后成为省队、国家队队员。与锦织圭不同的是,中国政府的财政投入占了主体,除了家庭投入以外,很少能够看到“社会赞助”式的财政投入。然而,能够得到赏识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在国内,更多的则是自费进行专业网球的培训。虽然近几年网球在中国发展的形势非常不错,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讲,网球运动仍然是一项相对奢侈的运动,一支稍好的网球拍动辄上千元,再加上网球装备、教练费、场地费等,平均算下来,仅仅对于业余爱好者们,平均每月的运动成本就在千元以上,就更别说那些想往专业方向发展进而冲击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孩子们了,那更是个巨大的数字。关注一下现在的青少年组的赛事,家庭条件普通,父母又为孩子学习网球倾家荡产的的比比皆是。

3、举国体制 VS 职业化

3.1、举国体制下男网发展艰辛

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运动都采用“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网球运动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在举国体制下的球员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专心训练比赛 而不需像很多外国球员那样担心住宿、机票、没钱请教练等事情,加上其背后还有强大的科研力量作为保证,从这个角度来说举国体制下的中国运动员其实是相当幸福的。但是在举国体制的模式下,“成绩”这种本不是体育精神所追求的,甚至有些相背离的东西却显得格外的重要。在许多项目上“唯成绩至上,唯金牌独尊”的现象显得格外突出。当今世界网坛男子网球项目竞争激烈,而相比之下,女子网球更容易出成绩,于是乎中国网球便将女子网球作为了突破口,也因此对男子职业网球有所忽略。在中国,很多女球员都是由男球员陪练,这样做虽然能够让女子网球队员们在激烈的对抗中提升水平,也能让男子运动员们在训练中提高稳定性。但是,像张择、吴迪这样的男球员却很难找到合适的陪练,训练质量自然也很难保证。此外,在国家队中,男网所能享有的资源也相对匮乏。以吴迪为例,作为全运会男单冠军、中国男网的希望之星,他的教练却去了国家女队。在很久没有教练的困境下,吴迪的训练和比赛质量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3.2、国外职业化网球培养模式:

与中国“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不同,国外网球运动员有的是父母作为自己孩子的启蒙教师,有的则是从小被父母送到各种网球俱乐部或者网球学校里学习网球,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参加各种适合级别的网球公开赛。与国内举国体制下国家投入大笔经费不同的是,国外一般由企业出钱出面为国家培养人才,这样既为有天赋的少年提供成长的机会,也不会像“举国体制”一样无限制地投入。而且,打出名气的球员还能转而回报企业,比如锦织圭现在就是”索尼”的代言人。这样互惠互利,一年一年循环往复,更多的年轻人走了出去,即便不是每一个“种子选手”都能成为出色的职业球员,但最起码可以带着更先进的技术回到自己的祖国,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相比,国外打造网球人才的模式似乎更加健康良性,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走出去才能立起来

随着我国网球事业不断发展,我国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虽然在硬件上已经具备了条件,尤其是体现在身体素质、训练条件等方面,但是由于训练水平低、比赛机会少等原因却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男子职业网球事业的发展。多参加比赛,即便是低级别的赛事,以赛代练。和世界各地不同的对手比赛,才能拓宽球员的视野,增加球员们的比赛经验,迅速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同时,中国网球也该将视野放宽,可以考虑将青少年球员送出国,接受最先进的网球训练。此外,还可以利用体育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同培养年轻球员。虽然网球是个人项目,但是只要有一个球星能打出来,就会带动中国整个网球事业的蓬勃发展。锦织圭的经验就值得借鉴:14岁开始,他就被送到了美国进行网球训练,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美国与众多名将一起打球训练,譬如安迪·穆雷、罗迪克等,这样一来,他的进步更为神速。这样集中财力培养出来的优秀选手,一旦取得成绩,就将成为整个国家的榜样,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而在我国,却很少有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参加世界上各大网球公开赛,尤其是在单打项目上。但我相信,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多多吸取欧美网球大国、网球强国的成功经验;同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多多让我国的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参加世界上各类网球公开比赛;多多参与与各国优秀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多多积累各种赛事的比赛经验,中国男子职业网球的腾飞之日指日可待。

4、总结

综合以上所述,在通过对锦织圭的成长经历,培养模式等的对比、分析,我认为要实现我国男子职业网球事业要实现快速腾飞、带动我国整个网球行业的良性循环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4.1、对于青少年的培训模式

我国各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发展网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教育。不久前,网球运动正式进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范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如果在各个省市、地区应该建立起一定数量的网球学校,并由政府提供一些经济补助,降低青少年网球的培训费用。这样,我国不仅可以缩短与网球运动发达国家在网球场地数量上的距离,还可以减少来自来自普通家庭孩子进行网球训练的经济负担。“计算机从娃娃抓起”短短十年间,计算机就在中国普及,“网球运动从青少年抓起”,相信用不了多久网球就可以成为与篮球媲美的国民性运动,这样我国踏上向网球大国、网球强国的快速通道。

4.2、对于“举国体制”

当下我国职业网球采用“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其优越性自然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其弊端也是相当突出的。中国体育需要新的发展,需要新的突破。这种发展和突破,不是要否定举国体制模式,不是否定竞技体育的成绩,而是要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这三个方面统筹均衡,全面发展。三者的关系中,基础无疑是全民健身,只有全民族的身体健康才能为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的输出人才创造条件。举国体制下的中国体育能够创造竞技体育的辉煌,相信也同样能带来全民健身的飞跃。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则是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两个同样重要的方面,过去我们过分依赖竞技体育,今后我们的举国体制还要为职业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4.3、积极引入社会赞助

相对于其他职业网球大国、强国。我国职业网球的社会赞助与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赞助与支持不仅仅可以激发运动员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让网球运动员们不断的在赛场上拼搏提高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我国整个网球行业的良性循环。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网球公开赛不仅可以让运动员们获得宝贵的实战经验,还可以让我国自己的一些网球运动品牌被世界所知晓。例如,每年索尼爱立信公开赛为期12天的索尼爱立信公开赛,因其高额的奖金和强大的阵容,素有“第五大满贯”的美称。不仅云集世界网坛名将,还让“索尼爱立信”品牌被世人熟知。

现在,我国可谓是正处在一个网球发展的转型期,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没有人知道,唯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从而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发展道路。虽然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我相信路漫漫求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中国男子职业网球事业的腾飞,实现我国网球行业的良性循环。我国也终将会成为网球大国、强国。

猜你喜欢
网球男子球员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从男子力保卫战开始
我不只是球员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男子买执照骗47万拆迁款
满脸通红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