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田径器材手段

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机能水平、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由于田径教学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田径运动在高校大学生中倍受冷落,其现状不容乐观。田径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田径运动更好的开展,值得我们每一位田径教研人员思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田径教学也要讲创新、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不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师应该全方位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开拓田径运动氛围的核心力量。为提高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创新的角度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高校田径教学观念的创新

观念,简单的说就是关于某方面的认识和觉悟。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很难想象一个错误的教学观念如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首先观念性的东西一定要变。传统的基本教学理念存在诸多弊端,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效果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而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身为高校体育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并将创新精神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始终。很多教师都明白这个理儿,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难以落实。正所谓“知道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知行统一,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认识层面的东西首先要搞清楚,观念性的东西随之而转变,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行动。目前,某些老师对田径运动本身的理解以及田径教学观念的认识上还不够全面和深刻。显然这不利于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因为只有老师自身对田径运动有更深的认识,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东西,使学生对田径运动有更多的了解(如:田径运动对学习和提升其他运动项目的帮助作用,如何欣赏田径运动中的美以及田径运动文化的独特内涵等),从而喜欢上田径运动。高校田径教师对于教学观念的把握,应将多种教学理念(如: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实施过程,并非一两次课能够见效的。

2、高校田径教学内容的创新

高校田径教学内容要有新意,不能简单的重复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新正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虽然田径运动是由走、跑、跳、投等基本的运动形式构成,但由其运动形式所构成的内容可丰富多样。在选择高校田径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并使学生易于接受。另外,根据三维健康观可知,教学内容也要体现生活性,即田径教学内容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一方面,教学内容应与生活实际相接轨,即讲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应满足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田径运动的健身性与竞技性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健身是田径运动最基本的功能。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都是为了健身。虽然强调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性,但竞技性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是要选择合适的田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体现竞争性。因为这个社会是存在竞争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大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觉得田径枯燥乏味。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趣味性,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增设深受学生青睐的体育游戏以丰富田径教学内容。

此外,也可采取田径教学与其他运动项目有效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田径运动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与其他运动项目有着紧密的联系,可通过田径运动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其他运动项目。因而,可将田径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可将田径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相互移植(如跨栏时起跨腿技术动作与蛙泳时收腿技术动作,篮球的投篮与掷铅球的最后出手动作等),通过项目间的互助作用提高田径教学效果。总之,田径老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勇于创新,拓展与延伸田径教学内容,将田径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健身性、竞技性以及趣味性等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3、高校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田径教学训练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训练中采用方法与手段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纠错法等有其自身的优势,沿用至今,并将继续采用下去。就目前而言,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已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将涌入课堂,丰富教学手段,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应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新兴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其共同发挥自身的优势,以服务于课堂教学。

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否则难以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和创新要遵循一些原则:(一)要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由于田径运动包含的项目较多,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性质及特点大不相同,因此要体现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千篇一律,每次课都使用同样几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则大打折扣。(二)注重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组合。同样的田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气氛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教学方法可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全面的考虑,将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综合运用到田径教学中,无疑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三)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要根据个体差异针对某些学生选取特殊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要突出趣味性。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提高大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的重要途径。(五)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体现出老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高校田径教学场地器材的创新

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不然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场地器材的创新使用是提升高校田径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田径运动包括的项目较多,所使用的场地器材也较多。教师应勇于创新、善于观察,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捕捉灵感,发现创新点,积极开发利用场地和器材资源。场地器材的改进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大学生身体和生理的特征,并遵循经济实效性、安全性以及因地制宜等原则。另外,一方面可通过改变竞技体育标准化的场地器材规格,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增强其健身性功能,使更多的学生通过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可通过场地的一场多用,器材的一物多用,充分发挥现有场地器材的潜在功能。

场地器械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利于田径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辅助器械的创新可丰富田径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觉得新颖,体验到当中的趣味,便乐于参与。其次,场地器材的创新也可给教师采用更多新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造机会。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难以实施,原因就是受制于场地器材的陈旧、不适。再则,场地器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可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4、结语

创新可促进高校田径教学的发展。高校应鼓励老师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田径教研组可制定相关的政策,对田径教学创新有突出贡献的老师给予奖励。体育教师应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体育创新方法,充实其理论,并运用到田径教学实践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善于观察的能力,从中发现问题,并在课下与同行专研,共同解决问题,为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事实上,创新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在课内外的各个方面都能得以体现。只要教师留心,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有可能进行创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校田径教学的方方面面也要变。不变不行,变则通。只有将以上提到的田径教学观念、内容、方法与手段及场地器材等几种创新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创新在田径教学中的功效。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田径教学水平,转变观念、吃透教材、专研教法,这样才有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1]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EB/OL].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hshchq/1205250.htm,2006-5-10/2013-05-09.

[2]秦长胜.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课程参与的现状分析.[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3]郭海玲,张建超.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03,10(4):92-94.

[4]李建臣,庞博.功能性体能训练与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训练创新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五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学术会议,2012.1-5.

[5]陈小蓉.体育创新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207.

猜你喜欢
田径器材手段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