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现状与改革趋势研究

2013-08-15 00:5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众所周知,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运动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的普及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国民的体质健康状况。田径项目是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在传统教学大纲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田径项目的数量多,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比较全面,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占据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教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比如有些高校的田径公体课,由于选择这门课的学生较少,甚至没有人选择,就取消开设田径这门课程,使得田径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另外,在高校的体育专业中,由于有田径这个专项,而真正喜欢田径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只是由于体育专业的某些学生由于受自身身体各种素质条件的限制,迫于无奈,才去选择田径这门课程来作为自己的专项,这样对田径的开展和普及是非常不利的,甚至会使田径丧失自身的魅力。

1、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田径教学的定位不明确

多年来,由于我国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思想的枷锁,学生没有广阔的自我塑造的空间,学生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近几年来田径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显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倾向,脱离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基本要求,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教育的环境。在训练理论与实践课中,片面强调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中心,以传授与掌握运动技术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有很多教学经验不足的专业教师,侧重于把学生当运动员来进行教学和训练,教材的选择大多从运动技术角度考虑,忽视了针对学生作为未来的基层教师、基层教练员的教育能力的培养。

1.2、教师方面的问题

高校田径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是一个突出的因素,这一点在综合类高校比较普遍。高校体育专业的部分老师教学态度不认真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教学内容比较死板,往往以教师的主观意志来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与教学大纲格格不入。比如某个老师擅长于短跑项目,他就只教学生短跑技术,其他的项目就一笔带过,或者只是轻微的介绍一下而已。

1.3、内容、评价标准缺乏更新

高校田径专业的课程从内容,方法到评价体系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普修课还是专选课,都以侧重技术教学为主,忽视健身性,忽视学生的理论学习。并且练习内容单调,练习形式单一。考核的评价标准主要以竞技体育的“高度远度速度”为主要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评价标准主要以“理论考试”、“技评”、“达标”来评价学生成绩,重结果轻过程。使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和技术达标,而忽视体育教学能力和社会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2、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是体育育人,田径是一个内容多,技术复杂的大集体,如果以单纯的走跑跳投为主来进行教学,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也有大部分学生一提到田径,就跟跑联系在一起,笼统的认为田径是一件很累很苦的运动,这样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的。目前新课标的颁布,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课堂,必须冲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要加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2.3、转变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是未来的体育老师和相关体育部门的工作者,在高校田径教学改革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组织模式,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活动团体紧密地结合起来。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学生敢想敢问,在教学中要主动迎合学生需要,创设情境式教学等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创新教学内容

在高校体育专业中,田径是一门基础主干课程,但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推动课程内容选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田径教学内容已经不仅要满足现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还要满足于社会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比如在教学内容中可以穿插趣味性,知识性较强的一些辅助项目,定向运动、攀岩、远足等是最优选择

2.5、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田径课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是“传授运动技能和“培养基本教学能力”两种模式,完全是以教师、教材、课堂教学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力,积极创造师生问答、教学讨论、验证学习等环节,加重对学生田径教学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2.6、制订合理的考试评价体系

传统的田径课程考核方法以“技评”和“达标”为主来评价学生的成绩,重结果轻过程。这样往往容易挫伤一些技术不好但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上,要注重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术语,实践上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往学生只注重技术达标,在知识经济日益发达的21世纪,随着新课改的再一次修订,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组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3、田径教学改革趋势

3.1、田径课以终身锻炼和健康第一为主的培养能力为目标

随着新的《课程方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陆续颁布,“健康第一”和“终身锻炼”是贯穿整个学校体育改革的一条红线,同时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应该淡化体育教学中的竞技化教学倾向,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体育与健康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健康第一”与“掌握技能”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2、田径课程内容设置的综合化

新《课程方案》将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归属到田径类教学课程,进一步凸显了田径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兴趣化、知识化、多样化原则。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竞技与健身、学习与生活、教学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扩大了高校田径课程与高校田径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改变传统的以单项技术为主的田径教学内容,将一些新兴的时髦的与田径运动相关的休闲运动项目,例如:定向越野、野外生存、远足、攀崖等户外运动纳入课外田径活动内容甚至编人田径教材,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付诸实施,许多田径专业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就是户外运动。从而改革学校田径教学内容,淡化竞技体育意识,树立健康快乐的体育观念,加强田径课程活动的时尚性,激发学生的田径兴趣,以提高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构建全新的田径课程考试评价体系

结合田径课程自身的特点,目前田径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是如何强化田径课程的健身内容和淡化竞技性教学的前提下,重视田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田径运动的人文精神。在此前提下,由于田径教学主要是以学习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和掌握教学技能为目的,因而在考评体系中要注重综合能力和过程性评价,不使用终结性评价。比如组织田径理论考试时可使用试题库,使考试手段更加科学化。对技术考试,可以由田径教研室随机指派教师进行统一评分。对于教学能力的考试,采用正规的手段和模式来进行考核,比如微格试讲等,并做到严格、准确和客观地评价,不再或更少地使用随堂考试这种形式。

4、结语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方向的学生处于从学到教的预备教师或教练员阶段,其体育教学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在平时中多加积累,积累就要从边教边学中来寻找突破口。在田径教学实践课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由于个体差异,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课教学忽视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建议将由单一的体育教育向体育健康保健、教育素养、竞技和娱乐游戏相结合等多元化方向发展,适当增加田径课的教学时数,以满足田径教学“广而全”的特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基础课程将注重“综合性、文化性,多角度”,术科课程要突出“基础性、一专多能型”。因此,对现今的体育专业的田径实践课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举措。当然,这种改革还需要体育教师本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更新田径教材的内容,完善田径课的测评体系和考试制度。

[1]姚蕾.体育教学论学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2]王小美.高师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

[3]张英波.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4]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张培基.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新探[J].福建教育,1989(3).

[6]刘瑞武.我国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J].体育科学,1991(4).

[7]郭建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J].江苏教育,1998(2).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2016体育年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