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竞赛组织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2013-08-15 00:50国语歌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田径赛事竞赛

国语歌(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和数据的利用和处理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阶段,这也给传统的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次数逐渐增多、规模逐渐扩大。田径作为体育竞赛历史上的常青树每年都在世界各地吸引着众多的参与者与爱好者,中国田协每年都要举办几十场大型田径赛事,有国内比赛也有国际赛事,田径赛事的组织与管理都需要和国际接轨。继2010年亚运会、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国际重大田径赛事都已在我国举办,2013年我国国内的全运会将在沈阳举行,2014年的第二届青年奥运会也将在我国的南京举行,各个大型的综合赛事中田径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同时,国际田径竞赛运行的现代化、组织的便捷化、管理的信息化都是现代田径竞赛的发展趋势,我国在较短时间里较为频繁地承办了各种大型赛事,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的总结田径竞赛信息化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今后开展的田径竞赛将大有帮助。

1、体育竞赛信息化的发展

体育竞赛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工作由竞赛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三部分组成。其中竞赛信息化建设规范是一定范围内相关规范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促进一定范围内的规范组成趋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技术手段,是体育竞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管理体系是规范化工作中应遵循的规范管理方针、原则、组织制度,是规范化工作的运转中枢;运行机制指在实施规范化工作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是编制、颁布和实施规范的具体手段。

运动竞赛信息化的前期始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了田径电子计时器和重点摄影装置。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首次使用计算机记录比赛成绩;1964年东京奥运会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裁判、宣传等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1984年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首次采用大型电子信息服务系统,此后通信系统和信息系统被国际奥委会列为申奥国家的必备条件;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使用了以网络计算机为支撑的竞赛组织管理系统;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与源讯公司合作开发了新的竞赛信息系统,并首次使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高科技的竞赛组织管理系统已经全面使用,成为奥运会竞赛的重要组成。目前奥运会主要由源讯及合作伙伴提供竞赛信息系统服务,在2008北京奥运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科技奥运已经深深印入每个人的脑海。

其实,中国竞赛信息化进程可追溯到1983年第五届上海全国运动会,首次使用计算机记录竞赛成绩;1987年第六届广州全国运动会首次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竞赛成绩的综合处理和信息发布;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国自行开发的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满足了赛事管理、组织、成绩处理、成绩发布的需要。进入21世纪,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竞赛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的竞赛信息服务系统发展为具有网络环境下的社会整体化竞赛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满足更多相关领域的对赛事信息的需求,我国的赛事信息服务系统近年来先后在全国夏运会、全国冬运会、全国城运会、全国体育大会、东亚运动会、亚洲室内运动会上都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形成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管理模式和体系结构。

2、田径竞赛信息化的功能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田径项目产生48枚金牌。田径竞赛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正所谓“得田径者得天下”。大型田径赛事主要包括径赛、田赛、公路赛跑和竞走,根据比赛设置不同,一般设40多个小项。现代大型体育赛事规模日益扩大,比赛项目多、日程相对集中,运动员、裁判员、媒体记者、观众来自不同的地方,更加大了其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当前,在田径项目竞赛管理上虽然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但是仍存在信息化、网络化不强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仍以半手工方式为主。而田径项目又是各级各类综合运动会的基础性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赛事频繁,在管理过程中,因为其项目多,参加(单位)人数多、组别多、时间长、涉及的运动场地、器材多,规则、内容较为复杂,数据量大,采用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易出错等问题。加之田径比赛时效性强的特点,一般需要及时上报和反馈数据,及时快速的发布比赛各类信息,因此设计符合赛事管理要求的田径比赛信息管理系统尤为重要,研究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田径项目竞赛管理系统成为我们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田径项目竞赛管理系统应充分满足田径比赛管理高效的信息需求。系统主要满足以下需求。(1)系统实用性:在实现比赛编排的基本功能前提下,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服务质量、可靠性及适应性。方便可用,功能强大,能真正解决问题。(2)系统规范性:系统有良好的结构化、模块化设计,各节点数据结构一致,数据交换接口一致,与其它相关系统的数据转换的方便性。(3)系统扩展性:适应用户业务量的扩展(适应大中型田径运动会的赛事编排),适应系统功能的扩展性,适应田径项目竞赛规则的变化。要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4)系统安全性:系统管理员进入系统时首先应进行登录,只有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操作,以防止无权限进入系统。在应用层建立起多层次的安全保护体系,包括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备份等安全策略,保护软件、数据等免受破坏、篡改或泄露。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5)系统可靠性:在系统设计上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和多层结构设计。管理系统从启动到进入系统登录界面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应少于8秒,录入并更新数据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少于5秒。系统在运行时应能极为可靠,在死机、断电等异常情况下,应能及时记录当前数据。要做到系统可靠运行。

3、田径竞赛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田径竞赛的运行和管理当中,提高了整个比赛的运行效率。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信息、通讯、系统工程技术应用在田径竞赛活动中,比如田径竞赛的前期准备包括:组别设置、各组别人数设置、限报设置、组别报名情况、赛道设置、录取名次、时间设置、赛次设置、分组分道设置、场地设置、组织编排、运动员资格注册、视觉或指纹检测、登记、刷卡,电子计时,成绩处理和公布,文档查询,通信联络,安全检查,兴奋剂检测等方面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体育竞赛的效率和效果,为成功举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体育走向世界,国内举办的全国性体育竞赛广泛地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控制、电子计时计分、信息传播和统计以及光电计时测距技术,并已经发展成为由计算机联结在一起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满足一切项目的计时测速和计分需要。

3.1、田径竞赛信息化对裁判工作的影响

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使竞赛组织编排、记录、成绩处理与公告、查询、信息发布等一体的高速智能化成为可能。裁判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么复杂,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解决了不少以前具有争议的比赛问题,减少了裁判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目前的比赛中裁判仍需高超的业务水平,并具有决定比赛胜负的权力,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性手段,也是一个对裁判具有约束力的监督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裁判员的执法行为,可以减少执法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和违规行为。信息化的田径裁判工作是由裁判员和使用电子仪器设备的技术人员协作完成的。裁判系统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竞赛的优化运行。现代田径竞赛的信息化应满足裁判系统的需求包括(赛前、赛中、赛后)。

3.2、田径竞赛信息化对运动员的影响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备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技能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提高运动员或团队的竞赛能力,例如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就可以通过手臂上安装的信息设备及时了解当前跑步的速度、自己心率水平从而可对体能做出合理的分配。运动竞赛所要使用的体育场馆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如短跑比赛中,起跑器上安装的高科技信息传感设备可以判定比赛选手在起跑瞬间的犯规情况,同时计时感应装置能更加准确地记录运动员比赛成绩、起跑反应时间等并可迅速地传输到馆内大屏幕上,可使观众和运动员即刻知道比赛成绩、名次与破纪录情况,使比赛结果更加真实与公正。

3.3、田径竞赛信息化对田径运动传播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完善,电视转播技术得到逐步的提高。现代的田径赛事转播为了达到更完美和独特的效果,使用如直升机、超高速摄像机、高速轨道摄像机等专门设备来进一步提高转播质量,此外,场馆转播的主要设施设备和技术工艺流程也在不断提高,所有信息的高科技处理都更加吸引观众来观看精彩的田径比赛,观看人数的增加也使田径运动本身得到更好的推广。在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电视台和转播机构已开播了专门的3D频道,除了提供像好莱坞电影、视频点播等3D节目内容外,也正在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差异化的节目选择而进行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的3D现场直播。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首届进行3D直播的奥运会。当然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将应用在场馆转播实践中,希望在田径竞赛的转播进程中,全面使用3D技术,使田径竞赛的转播水平不断提高,把完美、精彩的田径比赛画面呈现在国内和全世界观众面前,使田径竞赛吸引更多的观众,拥有更具有广泛的参与者,进而促进田径运动更好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田径竞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田径竞赛的组织、管理、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更多的专门人才为之努力和钻研,使得田径竞赛信息化推动田径运动竞赛管理发展的同时使运动竞赛管理带动田径竞赛信息化的发展。开发设计符合赛事管理要求的田径比赛信息管理系统,满足系统实用性、规范性、扩展性、安全性、可靠性的性能需求,同时要实现田径运动会竞赛管理的各项功能,使操作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准确,进而及时、透明地展现比赛,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赛平台,有利于信息的储备和分析,最终提高田径运动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

[1]李凤华.竞技体育与信息技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21-24.

[2]孙庆祝,刘逢翔.体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7-12.

[3]张苏,陆建明.关于我国大型田径赛事竞赛组织工作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8).

[4]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北京奥运会场馆运行通用知识读本[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

[5]周意萍,汪钢平.田径项目竞赛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内径科技,2012(4).

[6]王若光,孙庆祝,体育信息化与运动竞赛管理变革的良性互动[J].体育学刊,2008(2).

猜你喜欢
田径赛事竞赛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本月赛事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