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总决赛男、女10KM速度特征分析

2013-07-23 02:2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刘虹后半程半程

1、前言

2012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总决赛于2012年9月14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落下帷幕。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竞走队成绩突出,作为伦敦奥运会后的比赛,处于调整期的中国竞走队,他们在这次比赛上发挥个人优势,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男子比赛中中国选手包揽前三名,其中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铜牌得主王镇以39分27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国家队选手蔡泽林落后17秒获得第二。伦敦奥运会男子20KM竞走冠军陈定走出39分51秒的成绩最终位列第三。女子比赛中,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两次收获第四的名将刘虹以43分18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小将吕秀芝获得第三成绩是43分37秒,第二名被葡萄牙选手卡贝西娜获得。通过对此次比赛前6名选手的全程速度变化研究,探讨优秀运动员竞赛中的速度变化规律,缩小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为以后的日常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2012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总决赛竞走男子10KM和女子10KM前6名运动员竞走速度变化为研究对象。为了表述清晰,将10KM分成了10×1KM,10个分段即10圈。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012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总决赛男子10KM和女子10KM前6名的运动员的竞走比赛成绩、分段计时成绩和名次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本文内容的需要,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络检索耐力项目速度变化特征相关书籍6本、文献27篇等,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及多位竞走教练进行访谈交流,了解竞走项目成绩的发展趋势以及速度变化特征等,获得了权威的结果与意见,进而支撑本文的理论分析。

2.2.3、数理统计法

用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并分别制作出男子和女子10KM前6名运动员分段速度的曲线图。

3、结果与分析

3.1、男子10KM竞走比赛前6名速度变化特征

图1:男子10KM竞走前6名运动员速度变化曲线

为了更好地研究速度变化特征,可以通过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每个分段区的平均速度直观体现出来,由此可以清晰的看到竞走运动员的速度变化趋势。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前6名竞走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无太大差别,前半程(前5KM)处于上升趋势,在5KM时平均速度达到了顶峰,后半程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整体趋势略好于前半程。

由表1可知,冠军王镇,第1圈用时4min20s,平均速度3.85m/s,是全程平均速度最慢的一圈。第2圈他和其他选手开始加速,第2圈完成用时4min08s,平均速度为4.08m/s,处于第一集团的领先位置。这时的第一集团队伍庞大,为了拉开差距,他和我国其他选手继续加速,第3圈用时3min58s,平均速度4.20m/s。从第4圈开始,第一集团的队伍由我国选手领衔,他们继续加速,将跟随第一集团的澳大利亚选手Dane Bird Smith和日本选手Hirooki ARAI摆脱其后,冠军王镇第4圈用时3min50s,平均速度4.35m/s。一直加速的王镇表现出超强的竞技能力,第5圈时达到了全程平均速度的最高峰,用时3min43s,平均速度4.48m/s。此时由于蔡泽林和李建波体力消耗,与王镇和陈定有所拉开距离,但相差的距离不大。经过前5KM的持续加速,第5圈的最大速度使王镇疲惫,从第6圈开始,后半程每圈的平均速度都有所下降,这与前半程的加速走战术相关。陈定在第6圈表现出体力不足的特征,速度下降明显,这是陈定与冠亚军的主要区别。

表1:男子20KM竞走前6名运动员的分段速度(m/s)

表2:女子10KM竞走前6名运动员的分段速度(m/s)

王镇和蔡泽林全程速度相当、距离拉开不大,始终保持第一集团的优势。后半程是王镇夺冠的关键,平均速度保持在4.20m/s以上,在前6名选手中是最快的,良好的速度节奏奠定了王镇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蔡泽林虽然与王镇的拉开的距离不大,但是从表1中可以看出蔡泽林后半程的竞技能力与王镇存在差距,最后与冠军擦肩而过。王镇和蔡泽林的全程速度从整体上来讲是前半程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第5圈是全程的转折点,后半程的成绩均好于前半程,前半程的每圈的速度低于后半程,速度节奏稳定,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225m/s和4.194m/s,其两者的全程平均速度相差0.031m/s,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要加强蔡泽林后半程的竞技能力。由此可得知王镇取胜的关键因素就是变速走,这不仅是王镇优势,同时也是利用速度变化优势克敌制胜的战术手段。

李建波、DaneBirdSmith和Hirooki ARAI整体的速度节奏变化不大,前3圈与第一集团的速度基本保持一致,与第一集团拉开距离后,以自己的速度节奏保持匀速走战术。从图1可以看出李建波、Dane Bird Smith和Hirooki ARAI在前半程的加速中,极点的出现致使体力消耗严重,使运动员身体内环境失去平衡,同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酸胀、动作僵硬等症状,导致后半程得速度起伏不明显,这就说明了良好的体能对于优秀的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表1和图1来看,我国选手在前半程始终处于第一集团,三条曲线几乎重合,从后半程开始拉开距离,但差距时间小,这样的竞赛状态与平日一起训练密切联系,彼此的竞技能力了解深刻,这对赛场上运用战术和创造良好的运动成绩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竞走速度的变化反应了竞走运动员比赛中是采用匀速走还是变速走,可以通过每个距离段(每2km)平均速度的标准差来反应,利用标准差来分析数据离散程度。标准差的数值大,速度变化大,说明采用的是变速走;标准差数值小,速度变化小,说明采用的是匀速走。从表1和图1可知,前6名竞走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王镇〉蔡泽林〉陈定〉李建波〉Dane Bird Smith 〉Hirooki ARAI(第1名〉第2名〉第3名〉第4名〉第5名〉第6名),说明平均速度越高,成绩越好,名次越高;其每圈平均速度的标准差按从大到小依次为: 王镇〉陈定〉蔡泽林〉李建波〉Dane Bird Smith〉Hirooki ARAI(第1名〉第3名〉第2名〉第4名〉第5名〉第6名),前四名运动员的标准差相对都较大,说明其在比赛中采用的是变速走,标准差较小的是Dane Bird Smith 和Hirooki ARAI,说明其在比赛中速度变化相对较小,采用的是近似匀速走。

3.2、女子20KM竞走比赛前6名速度变化特征

图2:女子10KM竞走前6名运动员速度变化曲线

女子10公里竞走各段平均速度分布如表2及图2所示,前三名选手的全程速度分别是3.845、3.823、3.817m/s,获得冠军的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刘虹,分段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第6圈,达到了3.92m/s。前2圈是刘虹的快速加速阶段,平均速度由3.62m/s提升到3.85m/s,第3圈继续保持3.85m/s速度,用时13min16s,凭借这一加速能力,使刘虹在前三圈内确立第一集团的领先优势。随后刘虹继续加速,表现出超强的竞技能力,由第4圈的平均速度3.88m/s提升至全程平均速度的最大值3.92m/s。在第7圈出现了全程速度的第一个转折点,即速度有所下降,随后的8-9km她调整自己的状态,为最后一圈的加速做准备,其速度保持在3.83m/s。在最后一圈,她的速度进入了全程的重点阶段,一般在此阶段由于运动员体能的严重消耗,容易导致动作变形,再加上裁判的警告,容易给运动员造成心理压力。虽然刘虹在最后三圈分段速度低于第2名选手,但由于前面整体速度累积的优势,最终还是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冠军。

竞走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根据其项目特点得知,即便是最稳妥的跟随战术,运动员要想获胜也必须始终处于第一集团内。因此,前6名运动员都紧紧抱团前进,不分上下,前3圈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相差控制在1s左右。第4圈开始,各选手显现出差距,经过近4公里的快速前进后,运动员体内已堆积大量乳酸,第六名俄罗斯选手Korokova Tatiana进入“极点”反应阶段,慢慢脱离了第一集团,随后其速度一直下降,从第8全开始才有所加速。竞争力最强的葡萄牙选手Ana Cabecinna,中途阶段始终保持3.83m/s左右的速度节奏,在最后几圈的分段速度甚至超过了冠军刘虹的分段平均速度,但由于2-7公里阶段与冠军速度差距较大,最后未能追赶上冠军,获得亚军。我国选手吕秀芝在第4圈与冠军拉开差距后,第5圈的加速使吕秀芝的体能消耗过大,随后出现拐点,速度迅速下降到3.76m/s,直至在第7圈出现转折,开始加速,速度的曲线近似V型。而且最后的冲刺阶段,吕秀芝速度略有下降趋势,冲刺不明显,说明吕秀芝不能有效的动员自己的冲刺速度,在以后的训练中要多加强吕秀芝的专项速度能力的训练。

从表2和图2分析看来,冠军刘虹与第6名Korokova Tatiana速度相差幅度较大,第2-5名选手的速度动态较为集中,整体分布面积较大。前6名选手全程平均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刘虹〉 Ana Cabecinna 〉吕秀芝〉 Beatriz Pasoual 〉 Elsa Rigaudo〉 Korokova Tatiana(第1名〉第2名〉第3名〉第4名〉第5名〉第6名),其每圈平均速度的标准差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Elsa Rigaudo 〉刘虹〉吕秀芝〉 Ana Cabecinna 〉 Korokova Tatiana〉 Beatriz Pasoual(第5名〉第1名〉第3名〉第2名〉第6名〉第4名)。前三名选手和第5名选手的标准差相对较大,说明其在比赛中采用的是变速走。第4名和第6名选手的标准差相对较小,全程速度波动范围较小,表明采用的是接近“匀速走”的节奏。

4、结论和建议

4.1、在男子10km竞走比赛中,前半程前六名选手相对集中,平均速度无太大差别,前半段(前5KM)处于上升趋势,在5KM时平均速度达到了顶峰,后半段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整体趋势略好于前半段。

4.2、在女子10KM竞走比赛中,前半段(前6KM)处于上升趋势,在6KM时平均速度达到了最大值,后半段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整体趋势略好于前半段,整体分布面积较大的,速度特征表现出分散的特点。

4.3、我国10KM竞走男女运动员前半程能力相差不大,后半程出现速度耐力素质不足,建议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多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4.4、建议我国竞走运动员根据个人特点,合理分配体能,通过比赛不断提高在赛场的调控能力,促进运动员能量利用率,并提高运动成绩。

[1]张军波.北京奥运会优秀竞走选手的速度变化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5):66-67.

[2]黄达武,刘占锋,郭旭宙等.全国竞走锦标赛成年女子20KM竞走全程速度节奏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23-24.

[3]常生.50km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的速度特征[J].体育科学,1996,16(2):54-57.

[4]王晏.试析全国男子20KM竞走冠亚军的速度特征[J].田径,2003,(9):31-32.

[5]熊小兵,许双陆,胡刚等.2010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总决赛男子10km竞走全程速度变化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2年,29(12):91-93.

猜你喜欢
刘虹后半程半程
互联网平台的封禁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CBCT图像引导的放疗前后半程摆位误差分析
优秀竞走运动员后半程动作技术分析
发达国家货币的2019年“下半程”
胡释中、刘虹、肖文庄、张志成作品
农业产业如何赢利“后半程”——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谈产业发展与果农收益的一致性
蕲春烟坡寨
新能源的后半程
相亲不成遭诽谤,女子用法律维护名誉权
泉力跑!跑出PB!法国碧欧泉助力上海半程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