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公办药店吗

2013-05-14 11:41
读者欣赏 2013年6期
关键词:太医老翁药房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医与药并不分家,一名医生既管看病,又管采药、制药、售药,古代所谓的“药铺”、“药肆”,大多属于这类私营药店。

从《后汉书·费长房传》的记载来看,至迟在东汉时期,中国古代的街头已出现了零售药店。费长房是东汉时一位出名的会看病的术士,早年曾做过“市场管理员”。在他管理的市场上,他看到有一位卖药的老翁,开门后就将一只壶悬挂在药店门外,此即“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一说。

古代医生一般将药品装在葫芦内,“壶”、“葫”相通,“悬壶”即“悬葫”,在门外悬挂一只葫芦遂成了古代药店的流行标志。费长房见到的卖药老翁不是凡人,费长房后拜其为师,掌握了“悬壶济世”的医道。

但在中国古代,也不是没有国营公办药店,但在早期并不对外经营,实际上是内部药房。如大家熟知的“御药房”,这是专为皇家服务的大药房。古代给皇帝看病的医生称为“太医”,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出现了“药局”一词,除置太医令外,开始在中央重要管理机构门下省设“尚药局”,并置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岗位。

到了唐代,朝廷除设尚药局外,还有药藏局。前者为皇帝进行医疗服务,后者为太子服务。但面向普通人、对外经营的公办药店,一直到宋代才出现,这便是当时的“卖药所”,具体时间是北宋熙宁九年(1076)。

卖药所,后来又称为“熟药所”、“赎药所”,与卖药所相对应的,是专门负责制药的“修合药所”。卖药所和修合药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由国家开办的药店和制药厂,它是古代“药品专营”制度下的产物,再后来,分别易名为“医药惠民局”和“医药和剂局”。

猜你喜欢
太医老翁药房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皇上的药太医的汤
太医不好当
药房里的照相馆
为了忘却的等待
审判“刘太医”
幸福就是投入
江湖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