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景颇图画文字看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发现与传承

2013-04-17 03:29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山东淄博255130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234
淄博师专论丛 2013年2期
关键词:景颇族实物文字

刘 悦(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上海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234)

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瑞丽、盈江、梁河等五县市山区。景颇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景颇方言属景颇语支,载瓦方言属缅语支。景颇、载瓦两种方言由于语言亲属关系比较疏远,互相通话困难。1895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夫妇在缅甸创造了一套以景颇语为基础,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景颇文,由于语言的相同,后来这套文字也流传到我国景颇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我国语言工作者在原景颇文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为说载瓦支语言的景颇族人民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现在两套文字均已被推广使用。

在解放前,景颇人还过着结绳记事、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景颇族的历史、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一般认为景颇族是没有自己本民族传统文字的,事实上并非如此,景颇族的民族文字是存在的,只不过因一直处于文字的萌芽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连景颇人自己大多也没有意识到它的文字属性。

2007年云南民族大学石锐教授的《景颇族原始图画文字译注》[1]一书出版,该书收录了景颇图画文字251个,使得我们对景颇图画文字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石锐教授是景颇族人,父亲是景颇族有威望的董萨(景颇族的祭司),石锐从小接触景颇图画文字并曾跟随父亲学习书写,近年来又亲自到景颇族山寨实地调查,搜集整理了大量材料。书中收录了目瑙柱图画文字、鬼桩图画文字、房屋图画文字、丧葬图画文字等,这些分类主要是依据文字载体的不同而进行的。从文字的本质来看,不论是刻写在哪种物质上,文字的基本形态和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因而,这些文字应看作是一种文字,我们统称为“景颇图画文字”。

一、景颇图画文字的存在状态

景颇图画文字是景颇先民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原始宗教观念、原始思维、思想认识水平的真实反映。我们现在可见到的景颇图画文字散见于景颇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如在目瑙、织锦、房屋壁画、鬼桩上都可寻觅到文字的踪迹。

(一)实物表意

实物表意是文字产生的前身,景颇族的实物表意很丰富,与景颇图画文字产生的关系也很密切。根据景颇族的民间传说,景颇族的实物表意文字产生于宁贯王时代。宁贯王是景颇族的至尊,宁贯王的哥哥番瓦能桑智瓦能章是个无所不能无所不会的智者、发明家。为了便于居住在不同地区人民的交往,传说番瓦能桑智瓦能章创造了“公帕来嘎”实物表意文字,用实物代表词汇意义。实物表意通常孕育着两种早期的造字方法,象形和假借。

景颇族的植物信是物件记事的发达形式。在青年男女的恋爱过程中用植物信的方式表达爱意是比较普遍的。植物信的基本方法是把树叶或其他物件,固定地赋予某种意义,通信时按照说话的顺序,把树叶等物件依次排列,用藤或绳子捆成一束交给对方。什么树叶或物件代表什么意思,在一定范围内人人了解。这种借音表意的习俗直接促进了文字的产生。

(二)牛皮文字

(三)目瑙文字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景颇语叫“目瑙”,载佤语叫“纵歌”,“目瑙纵歌”就是大家一齐来唱歌跳舞的意思。它是为祭祀景颇族的太阳神木代而举行的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也是景颇族传统的节日。目瑙纵歌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目瑙示栋,是为了纪念景颇族先人宁贯王首创“目瑙纵歌”而设立的祭坛。目瑙柱竖立在目瑙纵歌舞场中央,是景颇族群众心中最神圣、最崇敬的图腾。目瑙柱上的图画文字记述目瑙斋瓦祭奠中的神话内容。每一幅图画文字符号,是一篇神话的记录、叙述,是直接与景颇族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相联系的记述木代的来源及祭礼仪式的图画文字。目瑙类似于东巴教的木牌画,只是大很多,像牌坊,最初也都是木制的,因木头会腐烂,所以目瑙也要经常更新。景颇人就是在对目瑙一次次地重制中继承、延续和发展了景颇族自己的图画文字。

1.[p i55]闪,呈2.[mi55]隐、烁3.[tho33]上、上面4.[le33]下,下面5.[la31mu31]天,天空6.[ka33] 地、大地7. [t an33]日、太阳8.[a31ta33]月、月亮9.[mi33tho33]白天、白昼10.[ni31sin33]黑夜、夜晚11.[sum33i33]绳、绳索12.[n31lu31]石头、巨石 13.[wa33sa33]来回、旋转14.[lai33ka33a31pon33]书卷、圣书15.[a31la31]男性、雄性柱16.[a31ji31]女性、雌性柱17.[n31thu33]长刀、神刀18.[a31po33]头、开头19.[la31mai33]尾巴、终20.[a31woi23]猴子、神猴21.[hko33a33]犀鸟、神鸟22.[ma31kui33]大象、神象23.[a31tu55]乳房、乳汁24.[a31a33]牛、牺牲牛25.[a31u33]鸡、牺牲鸡26.[a31ma33]谷子、谷类27.[lo33pu33ti33kha33]萝卜、青菜28.[a31pa33ma31sat55]诞生、生活、象征29.[ma31toi33si31a33pum31]穆拽省腊崩山30.[pa31rn33]龙、神龙31.[ma31li33n31mai33kha33]迈立开江、恩迈开江。

(四)房屋文字

景颇族的首领山官的房屋上都有标志性的图画文字,而一般百姓家的房屋没有。

1.[tup33]打造2.[no55to33]敬、供奉3.[ta31hku33]九兄弟4.[kan33]砍5.[mam33kun33]背谷子6.[phai33]抬7.[lim33]淹8.[an33nau33]兄妹9.[so33]请10.[a31u33]鸡11.[a31wa33]猪12.[a31kui31]狗13.[pai31nam33]羊14.[a31a33]牛15.[kum31a33]马16.[ton31]骑

以上文字是写在景颇族首领山官的房屋上的文字,像连环画一样记述了人类的起源和景颇族山官的来历:远古,创世英雄宁贯杜瓦打造了天地,人们拥戴他做了山官,并向他纳贡。九兄弟不服气也要做山官,宁贯杜瓦生气了,就发洪水淹没了大地,只有兄妹俩生存下来,繁衍了人类。人们后来分别请鸡、猪、狗、羊、牛、马去邀请宁贯杜瓦回来做山官,宁贯杜瓦骑马回到了大地,天下才稳定下来。

(五)伦光文字

1.[ka31pep33]亡灵2.[po33ka33a33]头发3.[a31mji33]眼睛4.[la31ti33]鼻子5.[a31na33]耳朵6.[a31wa33]牙齿7.[kha33wa33]项链8.[wa31]回9.[lam33ma31tun33]指路10.[wa33lo33n31kha33]猪圈门11.[i33tai33tai33]“圣斋斋”舞12.[num31in33kha33]洗礼河13.[ma31a31thi31ko33]人家14.[ta31khu33lam33]九岔路口15.[num31khun33lu31]阴间石门

上图是景颇族丧葬仪式中的伦光,伦光即死者的形象,是树立在死者坟上的木刻人形,上面用木炭、红土、牛猪血写上送魂祭词。本伦光的祭词是:亡人已经变成了亡灵,装好了头发、眼睛、鼻子、耳朵、牙齿、项链。祭司为你指明回归的路,亡魂跨过猪圈门,送魂的人跳起“圣斋斋”舞,亡灵经过洗礼河的洗礼,走过九个村寨,跨过九岔路口,到达阴间,亡灵被关在了阴间石门内。

(六)织锦文字

景颇族传统纺织图案上的文字,也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景颇谚语说:“筒裙上织着天下的事,那是祖先写下的字。”这些图画文字把各种神话传说、祭祀活动记录下来,所反映的内容多属开天辟地、洪水泛滥、人类起源、驯养家畜、种植五谷的历史以及人鬼之间的斗争等。

二、景颇图画文字的文字属性

对照文字学中“文字”定义的要素,我们对景颇图画文字的性质进行详细分析。

(三)文字往往有一定的量,有一套基本造字方法,形成一个文字系统。石锐先生在其专著中整理出景颇图画文字251个。这些文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尤以象形和会意为主。这说明景颇图画文字已经有一套基本造字方法,形成了一个文字系统。

(四)记录有一定的顺序。景颇图画文字主要用于叙事,虽然这些文字不能完整地记录语言,但有明确的记录顺序和主题。如景颇能尚图画文字记述的内容主要有能尚诸鬼的来源、祭祀仪式活动、生产生活知识等。伊斯特林对“图画文字”作了如下的界定:“大部分无可怀疑的图画文字文物的最重要的外部特点是:它们不是一个个单独孤立的图形,而是一组一组复杂的叙事性的图形,或者是一套一套彼此顺序相联的图画,就像连环画故事一样。”[3]从下面所举景颇丧葬伦光上文字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景颇图画文字能够按顺序记录送魂灵的全过程。景颇图画文字主要在景颇族的祭司中传承。要想成为景颇族的祭司董萨,需要从小学习,成人后要口才伶俐、知识面广,知道本民族历史较多。石锐的父亲即为董萨,在石锐幼年时曾手把手教石锐学写图画文字。这种教习传承方法也反映出景颇图画文字具有相对稳定的形义和书写顺序。

(五)文字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相同的文字符号在目瑙、房屋、鬼桩等上一再出现且记录同一词,说明景颇图画文字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如(雌)、(雄)可以单用,还可以与其他字组合使用。(雄性犀鸟)、(雌性犀鸟)。又如量词“节”,可使用于(一节牛角)、(一天的日子)、(一节空心树)。

由以上分析可以判断,景颇图画文字已具有文字的性质,已经是一种早期文字。

三、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发现与传承

景颇图画文字的发现和传承,有助于我们了解少数民族古文字存在和延续的方式。

(一)实物表意中的传承

实物表意是原始思维和语言的表现形式,从实物表意中可以发现早期文字的渊源。由实物表意到画出这个实物来表意看上去仅一步之遥,但却是文字产生的最重要一步。实物表意在很多民族中都已出现,而绘画也是各民族普遍采用的表意手法。无论是在已发现早期文字的民族还是在未发现早期文字的民族中,都可以从该民族的实物表意中去探寻民族的早期思维形态和意识,并进而去探寻文字产生的途径和文字未产生的根源。

(二)宗教活动中的传承

早期文字往往与宗教活动关系密切。景颇图画文字主要用于景颇族的宗教祭祀活动,是一种宗教文字。他留文也是类似的情况,他留人的祭司铎系在主持祭祀时,用四块木板削成灵板,上面写上铎系文,主要用于提示经文。景颇人信奉原始巫教,认为自然界的万物皆有神灵,其图画文字就是在这种原始宗教崇拜和祭奠仪式中产生的。祭司被认为是各个民族最早的知识分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继承者。祭司在祭祀或占卜活动中大多伴有言辞,多为传述民族历史,传达人神之间的交流,对这些言辞的简单记录往往造就了本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字。景颇族的董萨是景颇族原始宗教的问卜者和祭司,同时也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景颇人认为“寨子里没有董萨是过不成日子的”,这句话说明了董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景颇图画文字直到现在还是主要使用于以董萨为代表的景颇族的祭司中。别当文和目瑙、鬼桩上的文字都是宗教活动中文字运用的保留。摩梭人的卜书、纳木依人的历书、耳苏人的“母虎历书”,都是为本民族宗教活动服务的。

(三)历史传说中的传承

景颇族有这样的传说:当神给全人类分配文字的时候,神把分配给景颇的文字写在了牛皮上。景颇人带着牛皮往回走,途中吃光了所带食物,于是他们就将牛皮烤着吃了,结果他们失去了成为有文字民族的机会,而与他们相邻的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摩梭人的神话传说与之类似,传说他们以前是有文字的,只是后来因为赶路,长时间断粮,就将写在可食的皮上的文字吃掉了,所以没有了文字。从现在的材料可以很明确摩梭人是有自己的文字达巴文的,但他们的传说却说没有文字。这反映了他们的文字使用面窄,以及人们对文字概念认识的不足。这也是景颇图画文字的状态。

(四)生产生活中的传承

早期文字若不是刻写在金石、甲骨等坚固的材质上,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早期文字有可能的保存途径是如景颇族世代相传的织锦。景颇族的筒裙、手帕、护腿、腰带等上都有编织或刺绣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有着一定的意义。景颇族在跳“金斋斋”舞时,身上会绘满图案,有些图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和傣族等民族的文身习俗很相似,当中都很可能蕴含着文字的萌芽。其他如日常生活中传统的、惯用的标志符号都有可能是文字的前身。如坡芽歌书是壮族坡芽地区记录本民族歌谣的写在土布上的文字,世代相承,情况与此相似。

早期文字的研究需要大量早期文字资料,而这些资料往往又因历史的久远而踪影全无,只字片语都殊难获得。景颇图画文字的传承给我们以启示,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宗教中,在民族世代相承的仪式、物件中,可以寻觅到早期文字的踪迹。这些许是文字的萌芽滥觞,许是尚未发展充分的文字,尽管文字的属性并不完备,但却是研究文字发生的重要资料,在对早期文字进行研究时要充分调查和使用这部分材料。

参考文献:

[1]石锐.景颇族原始图画文字译注[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

[2]赵学先.景颇族从物语到文字的发展[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3).

[3]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景颇族实物文字
以实物为背景的勾股定理问题
文字的前世今生
德宏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
热爱与坚持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当手绘遇上实物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对“景颇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三千人同享景颇生态绿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