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测量检测若干问题探讨

2011-08-15 00:49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11年5期
关键词:检测值高程轨道交通

王 建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133)

0 引言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被认为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测量无小事”的观念已经被广大工程管理、建设者普遍认可。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和加强风险管理,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业主都选择了第三方测量检测[1],通过第三方测量来提高和加强业主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测量风险。

前人对若干测量问题[2-3]进行了论述,对第三方测量也多从技术方法[4]上进行研究,但针对第三方测量检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指标和使用原则没有给出具体规定。另外,随着第三方测量检测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5],对一些检测内容指标和限差需要重新规定或补充,以满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测量检测的工作需要。

在原规范GB 50308—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发布之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及技术要求一般是通过参考《工程测量规范》《铁路工程建设标准汇编工程测量》及业主发布的《管理程序手册》《管理细则》《管理办法》等形式实施。现行的GB 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更加符合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但仍然不能满足全部测量工作要求和解决全部测量问题;同时,在此规范中也多次提到“测量检测”的概念[6],但没有对测量检测进行具体规定,特别是第三方测量检测的具体规定。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测量检测的管理和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具体测量问题仍以文件的形式进行发布实施,这些具体规定是对现行规范的有益补充,弥补了现有规范的不足和空白。

根据实践,本文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测量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给出具体指标和要求。

1 地面控制网检测成果使用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期间,一般都要求第三方测量单位对地面控制网进行一次或多次独立检测,以确认地面控制网点的可靠性。每次检测成果都不同,如何适用这些多套成果呢?要坚持一个原则问题:成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连续性”就是后续使用的测量成果不会否定前期已完成的工程测量工作;“可靠性”就是后续使用的测量成果可以保证即将施工的工程与前期已完成的工程能够准确衔接,同时满足后期工程的测量和质量要求。鉴于此,建议检测后按以下原则取值使用。

1.1 卫星定位控制点取值原则

1)检测值与原测值互差绝对值<17 mm时,取原测值使用。

2)17 mm≤检测值与原测值互差绝对值≤34 mm时,取原测值和检测值的均值使用。

3)检测值与原测值互差绝对值>34 mm时,取检测值使用。

1.2 地面高程控制点取值原则

1)检测值与原测值互差绝对值<3 mm时,取原测值使用。

2)3 mm≤检测值与原测值互差绝对值≤6 mm时,取原测值和检测值的均值使用。

3)检测值与原测值互差绝对值>6 mm时,取检测值使用。

2 地面控制网加密问题

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级卫星定位控制网布设时宜考虑800~1 500 m布设一点[7],且从目前了解到的施工单位测量仪器设备的普遍配置情况来看(普遍配备了标称精度2″,2+2 ppm或更高精度的全站仪和标称精度为0.7 mm/km或更高精度的精密水准仪),施工单位普遍有能力在此基础上完成施工加密测量工作;因此,某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控制网不再强制要求全线统一布设精密导线网和二等水准网,只是根据需要进行局部布设就能够满足施工需要。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精度,同时综合考虑施工方便等因素,按以下原则确定是否局部布设地面精密导线网和二等水准网。

2.1 在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地面精密导线网原则

1)当交接的地面平面控制点与土建结构中心最近平面距离≤500 m时,则不需要布设地面精密导线点网。

2)当500 m<交接的地面平面控制点与土建结构中心最近平面距离≤1 000 m时,则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业主决定是否布设地面精密导线点网。

3)当交接的地面平面控制点与土建结构中心最近平面距离>1 000m时,则需要布设地面精密导线点网。

4)当交接的地面平面控制点之间最短通视边长>1 500 m时,则需要布设地面精密导线点网。

土建结构中心可以理解为:车站结构为有效站台设计中心;盾构法区间为盾构始发环中心(包括二、三次始发等)、盾构调出井中心、盾构始发井中心;矿山法区间为施工竖井中心;施工中间风井中心等。

2.2 在一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布设二等水准网原则

1)当交接的地面高程控制点与土建结构中心最近距离≤1 000 m,则不需要布设二等水准网。

2)当1 000 m<交接的地面高程控制点与土建结构中心最近距离≤2 000 m时,则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业主决定是否布设二等水准网。

3)当交接的地面高程控制点与土建结构中心最近距离>2 000 m,则需要布设二等水准网。

3 第三方测量检测限差的问题

检测限差是指第三方测量单位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测量报告进行检测后,施工单位测量成果与检测成果的差值或检测成果与理论值差值应满足的幅度。限差的规定综合考虑了科学合理、可行、可靠和满足工程质量需要等因素。第三方测量单位对土建工程各项检测的限差一般规定如下。

1)地上导线点的坐标互差≤±12 mm。

2)地下导线点的坐标互差。在近井点附近≤±16 mm、在贯通面附近≤±25 mm;矿山法区间隧道单向掘进超过1 000 m时,过600 m后≤±20 mm;盾构法区间隧道单向掘进超过1 500 m时,过1 000 m后≤ ±20 mm。

3)导线边的边长互差≤±8 mm。

4)曲线直缓点、缓直点坐标互差≤±10 mm。

5)围护结构中心点平面点位位置互差≤±20mm。

6)盾构洞门环中心检测。平面点位位置互差≤±20 mm,高程互差≤±15 mm。

7)高架墩、柱点的坐标互差≤±25 mm,高程互差≤10 mm。

8)地下导线起始边(基线边)方位角的互差≤±12″。

9)地上高程点高程的互差≤±3 mm。

10)经竖井或高架墩(柱)悬吊钢尺传递高程的互差≤±5 mm。

11)明挖车站、明挖区间、矿山法竖井、盾构始发井等地下高程点高程的互差≤±5 mm。

12)区间隧道较长时各地下高程点的高程互差。矿山法区间隧道单向掘进超过1000m时,过600m后≤±10 mm;盾构法区间隧道单向掘进超过1 500 m时,过1 000 m后≤±10 mm;贯通前高程互差≤±10 mm。

13)相邻高程点高差的互差≤±3 mm。

4 超限处理规定程序

当第三方测量检测结果差值超过限差允许值时,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处理:

1)第三方测量单位对检测的原始数据、数据处理过程等进行复核。

2)分析检测超限原因,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

3)通知承包商重测,将重测结果上报第三方测量。

4)如果检测结果与承包商重测结果比较仍然超限,则第三方测量重测。

5)第三方测量重测后仍不能判断施工控制点取值时,则由业主安排专项检测。

5 结论与讨论

1)上述若干问题规定在第三方测量检测工作中弥补了现行规范的某些不足,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测量检测工作实施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2)上述若干问题规定虽然没有写入强制性测量规范中,但长期的实践证明这些规定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质量和管理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风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3)上述若干问题规定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三方检测管理模式中得到业主、施工单位、第三方测量检测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4)为了控制测量工作质量,全国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行了第三方测量检测管理模式,第三方测量检测的作用普遍得到业主的认可,第三方测量单位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掌握的关键技术,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及时发现了一批测量隐患问题,控制了测量质量[8]。

随着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方法、测量要求、测量模式和测量环境的不断更新和改进[9],上述若干问题的具体要求可能还有提高的可能和趋势。另外,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特殊”工程(例如某些非常规长度的特长隧道、特殊施工方法工程、特殊结构工程、特殊地质地理工程等),上述若干问题某些规定可能还存在商榷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在第三方测量检测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若干新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考虑、分析,总能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1] 何晓辉.浅谈地铁施工测量三级管理[J].现代测绘,2008(7):32-33.(HE Xiaohui.Discuss the three-level management of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survey[J].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2008(7):32-33.(in Chinese))

[2] 罗烈响.工程测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09(6):90.

[3] 耿义军.浅析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技博览,2009(9):153.

[4] 聂爱梅.地铁控制测量检测主要技术方法[J].工程与建设,2008(1):45-47.

[5] 陈斌.浅谈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10(14):75-76.(CHEN Bin.Applic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work measurement[J].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2010(14):75-76.(in Chinese))

[6]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GB 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 孔祥元,郭际明.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 党星海,郭宗河.工程测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9]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检测值高程轨道交通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8848.86m珠峰新高程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GPS控制网的高程异常拟合与应用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SDCORS高程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研究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