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高端管理却粗放 火红小店垮了

2011-05-14 14:54龚光程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1年2期
关键词:红油米浆长江

龚光程

郭长江当保安每月就赚1000元,日子紧巴巴的,他想做点生意,却不知道做什么。他发现,人潮如织的青云路上,竟然没有一家凉剪粉店。在黔西南,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剪粉作坊,生产的粉皮质量很高。这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吃凉剪粉;外地来的客人,也觉得只有品尝了这里特有的凉剪粉后,才算是不虚此行。

青云路是有名的美食一条街,店铺林立,经过反复考察,郭长江相中了夹在众多烧烤店中的一间正待对外转租的门面。

1周后,“好口福”凉剪粉店开业了。由于地址选得好,加上凉粉是全手工现做现卖,新鲜卫生,口味调配得又好,最初的2个月,店前每天都排长队。可是,半年后生意由盛转衰,最终关门。原本红火的凉剪粉店,为何如此“短命”?

刚接手这个店时,上家店主将店内餐桌板凳、冰箱等以5000元的价格作为转让条件。由于求店心切,郭长江接受了这个条件。郭长江没有认真检查这批器具。结果冰箱根本就不制冷,只得重买了一台,更亏的是,原店主又要了5000元的室内“装修费”和“设备费”,重新装修和安装虽然可以节约2000来块钱,但得花10来天时间才能做好。将就原来的装修,付钱就马上可以营业,赚钱心急的郭长江只好答应这些条件,最终以高于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盘”下了店铺,为此多花了几千元的冤枉钱,增加了投资成本。

凉剪粉属于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工艺复杂:要精选优质粳米在冷水中浸泡10小时,然后用石磨把米磨成米浆。取1/10的生米浆倒入一个空盆中,加少量清水稀释,然后加入开水用浆瓢或筷子轻轻搅拌均匀,制成熟芡,在将熟芡倒入生浆里搅均就可以蒸了。蒸粉时,在圆形(或长方形)的铁盘中刷少许底油(熟菜油),然后舀入一汤勺米浆,摇动粉盘,让其均匀地、薄薄地摊满盘底,再将粉盘置于煮沸水的铁锅上,盖上锅盖,用大火蒸1-2分钟后取出,米浆即成为粉皮。将粉皮剥下,挂在竹竿上晾凉。好的粉皮薄如纸,白如雪,柔韧且筋丝好,不易断裂。用剪刀把粉皮剪成小条放入碗中,加入调料拌匀即可食用。凉剪粉的美味全靠红油调制,红油的制作比较讲究,选用上等质量的干辣椒,洗净后用水浸泡30分钟后,用小石碓杵成糍粑辣子,然后将菜油烧热,用姜片、草果等佐料炸香,再将糍粑辣子放入油锅里用温火熬60分钟,即制成红油,香味扑鼻。

凉剪粉佐料极为丰富,主要有红油、酸菜、酥黄豆(或酥花生)、味精、酱油、葱末、韭菜、西红柿汤、姜汤、蒜沫汤(用开水冲)、酱等。

现在市面上有粉皮机,机械粉皮虽然厚薄比手工制作的要均匀,但因用的是生芡,粉皮硬脆易碎,吃起来没有韧性和软糯的舒适感。

郭长江从一家老字号的小吃店以月薪3000元的薪酬“挖”来了一位制作粉皮的高手,又以月薪1000元请4个漂亮的女服务员。店子才开张,他就当起了甩手掌柜,连原材料采购、大堂管理都配了专人。这样一来,凉剪粉店仅人工开销每月就1万多元,这还不算房租、水电费、税费、卫生费等其它开支。起初,郭老板对此并不以为然,每天四五千元的营业收入,一个月的毛利有8万多,这点开支完全只是“小儿科”。

看到郭长江的生意好,另外两家处境困难的小吃店也改行做起了凉剪粉。一下子多出两个竞争对手,郭长江的生意便每况愈下,成本负担才显现出它的真实性。每个月不精打细算就要亏本。

郭长江暗地里调查了两家同行:经营规模小,环境差,卖的是机械粉皮,质量和口味都没法和自己比;很多活儿老板自己做,只请了两个小工打下手,这就降低了成本,卖的粉自然就便宜,抢走了大部分客源。

郭长江决定差异化,提高档次,专门拉“高端顾客”。他印制了精美的广告,突出宣传传统手工剪粉的优势;根据都市人讲卫生、追求舒适的就餐特点,将近50平米的店铺一分为二,“加工区”置后,前面为“就餐区”,并花数万元钱将塑料桌椅全部更换成古朴典雅的实木八仙桌。这一来果然吸引了周围的白领和机关工作人员。一部分有钱也有闲,讲究生活质量的离退休老年人也成为店里的常客。

虽然客源回升,但因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利润仍然微薄。高端顾客更难伺候:有的人质疑定价偏高,是否“物有所值”;老年顾客细嚼慢咽,用餐的时间较长,挤占了有限的店面;有的嫌粉太凉,要求烫一下……客人的要求多了,服务生要做的事情自然就多了,当初招人时,郭长江只注重外表是否好看,忽略了内在品质的要求,加上店开得匆忙,没有对员工进行培训。有的服务生嫌客人多事,服务态度恶劣,得罪了一些客人,这年头有钱哪儿买不到好吃的?受了一次气,下次当然就不来了,结果导致部分顾客流失。

由于郭长江在经营上大有在市场上“舍我其谁”的气势,给周边的几家店造成了压力,但也形成他们之间的合力。为了抗衡,几家小凉剪粉店心照不宣地提高了自己的经营档次,但价格仍然维持不变,—些顾客去尝过之后,觉得味道也不比“好口福”差多少;加之这些小店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售卖方式,推出电话预订、送货上门服务;同时改变经营模式,主打剪粉,兼营凉面、荞粉、水晶凉粉等,多样化的经营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郭长江由于不懂行,高薪请的师傅只会做剪粉,所以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

为了降低成本,郭长江辞退了两个员工,并对现有员工加强了服务质量的要求,增加了外送业务,并实行多样化经营。员工工作量大大增加,但工资未相应提高,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始在工作上敷衍了事,原来两个很得力的帮工不辞而别。此外,由于郭长江把采购重任交给姐姐的女儿来做,明知侄女在采购中以次充好,吃回扣,但碍于姐姐的面子,也不好说,不仅原材料质量难以保证,而且造成了较大的资金流失。苦苦支撑了3个月后,因客源不足,员工和老板貌合神离,成本上升,红极一时的“好口福”凉剪粉店,开业不到1年就关门了。这次雄心勃勃的创业过程中,郭长江共亏损了2万元。(责编:蔡笑雨)

猜你喜欢
红油米浆长江
文字整容笔
长江掠影
红油抄手
文字整容笔
红油变蛋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
口水鸡
吾饮良品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