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历史的被歪曲史”

2011-05-14 13:37李乔
杂文选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胜利者权势赫鲁晓夫

李乔

历史的被歪曲,被篡改是常见的现象。研究历史,也应该研究“历史的被歪曲(包括被篡改)史”。被歪曲的历史不是真史,但歪曲历史之史却是真史。这就像传说,其内容可能为假,但传说过程即“传说史”却真,如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内容为假,但传说过程为真,反映历史和反映人心为真。假史没有意义,但造出假史之史却有意义,所以研究“历史的被歪曲史”很有用处。

胜利者握有历史的书写权,他们有条件歪曲历史,正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但胜利者未必都歪曲历史,也未必都不歪曲历史。史家操史笔,失去史德便会歪曲历史。有史德的史家不畏权势,只忠于史实,就如“齐太史简”太史兄弟不怕杀头,前仆后继,非写上“崔杼弑其君”不可。

蒋介石想让陈寅恪把他写成唐太宗式的人物,陈不干,这是权势者想歪曲历史而未遂。

《联共(布)党史》由斯大林主编,大量歪曲历史,把十月革命说成是列宁和他领导的,列宁已死,实际是想说是他一人领导的。目的是为从肉体上消灭其他十月革命领导人托洛斯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制造根据。(李凌《勇破坚冰的未定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赫鲁晓夫曾追随斯大林搞“大清洗”,大量批捕材料上有他的签名,后来他发起“非斯大林化”,便亲自下令将一切能证明自己犯罪行为的档案销毁。(《赫鲁晓夫建议搞“红场公开处决”》,2010年5月4日《文摘报》)

斯大林、赫鲁晓夫都是“说历史是啥样就是啥样”的权势人物。所谓“十一次路线斗争史”、“儒法斗争史”,皆是“左倾”权势人物杜撰的伪史。江青就为抹去自己的沪上丑史,大施淫威,销毁材料,迫害知情人。

“好心”(其心虽好,然情形复杂,故需加引号)也能做出歪曲历史的错事。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原稿中说:“鲁迅虽然在上海,但每每说:‘周作人的文章是可以读读的”。1961年正式出版时,凡鲁迅认可周作人文章的内容,悉数删去,这实际是在歪曲鲁迅先生崇实、厚道的品格。丁玲日记原有“毛主席说,茅盾的东西,不忍卒读,看不下去”的话,陈明认为毛语不太严谨,对茅公过苛,便做了适当修改。(陈明《关于修改丁玲的作品及遗物的处理》)一言既出,便是历史,不论对错,都应如实记录,岂可擅改?况且那句话一定是在特定语境下说的,极而言之罢了,绝非是对茅公的全面评价。

历史本身不是那个样子,却非要写成那个样子,为什么?是谁在歪曲历史,谁参与了,谁主张的,谁写的文章,这些都是“历史的被歪曲史”所要研究的内容。

1965年,周恩来有一次谈到胡宗南,说他一生中反共是主要方面,但进黄埔前“蛮有点正义感”,后又“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兵败大西南,也抗过蒋介石”。周恩来由此又说道:“要写好这些人物,就要按鲁迅先生总结《红楼梦》的经验办,‘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经盛鸿《败退台湾后的胡宗南》,2010年第7期《百年潮》)鲁迅讲的是至理。周恩来引之,也是周对写人物写历史的看法。

唯有以此“无讳饰”之法写史,才能避免写假史或半真半假的历史,避免歪曲历史。

【原载2011年第6期《同舟共进》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胜利者权势赫鲁晓夫
纪念碑
怕吵到你
骄傲与谦卑
赫鲁晓夫之孙:爷爷下台后一直在家哭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动物的“恨”
狐假虎威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胜利者和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