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市场效应分析

2011-03-15 08:17尚应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1期
关键词:财务数据财务报告投资者

王 萍 尚应霞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市场效应分析

王 萍 尚应霞

财务报告重述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企业做出的关于企业本年度或以前年度已披露财务报告的修正或公告说明,既包含对财务数据的修正,又包含对财务报告中非财务信息的修正。狭义上的财务报告重述是指当已披露财务报告存在重大差错,或者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变更,需要对以前年度财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时,对以前期间财务报告中所含数据的更正。从形式上来看,财务报告重述一般可以分为补充公告、更正公告、补充更正公告三种。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虽然财务报告重述还未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却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财务报告重述作为一种非正常的现象,对投资者、企业管理当局以及企业本身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以2005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的财务报告重述为研究对象,探讨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市场反应,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概况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概况,本文从财务报告重述形式、涉及的期间、内容、公司特征和发布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描述。

(一)财务报告重述形式

传统意义上将财务报告重述分为补充公告、更正公告、补充更正公告三种。补充公告主要是因为已报出的年报存在内容的遗漏、信息的不完整,且缺失内容一般不是年报的主体部分,甚至很少涉及到年报的数据,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虽然有影响,但影响并不深远;更正公告则多是因为年报中存在错误,更多地涉及到已披露年报中的财务数据,对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财务报告重述涉及期间

在某一期间内发生的财务报告重述,既有可能是对当年季报、半年报的重述,也有可能是对上年度甚至是更早期间财务报告的重述。财务信息对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而言,主要体现企业财务报告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相比之下,与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因素的相关性较小。从这种意义上讲,上市公司发生的与当期有关的财务报告重述与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做出更相关。但是,上市公司发生与以前年度财务报告有关的重述通常表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公司内部管理等存在问题,从而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形象,同时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会在投资者心理上产生负面效应,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对2005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重述涉及期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重述涉及期间各年波动较大,重述当年半年报、年报的上市公司呈下降趋势,由76.71%下降为30.16%;而重述以前年度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却呈上升趋势,由23.29%上升为69.84%,而且2008、2009年对以前年度所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重述的比例显著提高分别为60.47%和69.84%。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千方百计传出公司利好的消息,使得上市公司在之后发布财务报告重述成为一种必然。另一方面,我国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接,现行会计准则的颁布与执行,要求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的变更进行追溯调整(除非调整不切实)。这就为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报告重述平滑各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提供了外在的契机。

(三)财务报告重述的内容

按重述的内容来分,财务报告重述可以分为涉及财务数据的重述和不涉及财务数据的重述两种。其中,涉及财务数据的财务报告重述又可以细分为涉及企业利润表项目的重述、涉及企业资产负债表项目的重述、涉及现金流量表内容的重述以及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相关的财务报告重述四类。对2005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重述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虽然涉及财务数据重述的上市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所占的比例却由2005年的82.19%,下降为2009年的55.03%;而不涉及财务数据重述的上市公司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所占的比例由2005年的17.81%,上升为2009年的44.97%。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内容的重心之所以有所转移,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会计核算制度不断健全以及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使得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越来越规范;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也有所提高,使得上市公司也不得不把尽可能减少投资者的损失放到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由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直接依赖于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中所含的财务数据,所以,其影响仍不可小视。

另外,在对涉及财务数据重述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时发现,涉及财务数据的财务报告重述又多集中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且各年波动不大,而涉及报表附注的重述却呈上升趋势,涉及现金流量表项目的重述在重述总量中只占有较少的数量。主要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做出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有更直接的关系,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尚未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有效需求的缺失,导致了上市公司过于重视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而对现金流量表缺少应有的关注。

(四)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特征

究竟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容易进行财务报告重述?一般上市公司和被实行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概率是否相同?对2005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司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比例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一般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比例由2005年的7.97%,上升为2009年的20.00%;ST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比例由2005年的14.86%,上升为2009年的43.06%,且ST类上市公司的增速远大于一般上市公司。原因在于,ST类上市公司因为面临着被停牌、退市等风险,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概率较一般上市公司来讲,会更大一些。尤其在2008年,ST类上市公司更是借助新旧准则对接的“契机”,大肆进行财务报告的重述,使所占比例骤然增加至60.56%。

(五)财务报告重述的发布态度

有些财务报告重述的披露,是由于上市公司在已披露的财务报告中遗漏某些信息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粗心等问题而形成的,可以说是一种无意行为,当上市公司发现信息的缺失或者错误而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这种重述是上市公司主动进行的。另外一些财务报告重述,却是在证监会、证券交易机构、事务所等外界监管机构发现后,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做出的。对2005年——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重述的发布态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80%以上的财务报告重述是企业自查发现的,而会计师事务所、证券监管机构检查发现从而要求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案例所占比例较小,2005年最低为8.22%,2006年最高为26.53%。纵观2005——2009年样本数据可以发现,只有4份重述是由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差错从而要求上市公司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肃性有待提高,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市场效应分析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还未能上升为一种普遍现象,但财务报告重述作为一种非正常的现象,证券市场对此的反应如何?

(一)财务报告重述对股价的影响

在此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市场反应,进而分析财务报告重述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

假设a:涉及利润等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导致股价下降;假设b:不涉及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市场反应不明显。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短期市场反应,以财务报告重述的宣告日作为事件日,本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发生财务报告重述后的五个股票交易日内,观察在五个股票交易日内这类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有什么重大变化。以事件日前后五天作为事件期,即选择(-5,+5)共11个交易日作为事件窗口,以(-195,-6)共200个交易日作为估计窗口。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市场模式作为股票报酬率的预期模式,日个股收益率是综合考虑了现金分红、配股、送股等各因素后的收益率,采用上证指数(000001)作为市场指数收益率。选定以上标准之后,我们计算每个财务报告重述公告中事件窗口内的累计超长收益率(CAR),并对分析计算结果分别进行单样本的T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涉及利润等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其事件期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4.15%,不涉及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其事件期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1.16%。

分别对涉及利润等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与不涉及利润等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所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涉及利润等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因为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双尾)p=0.083>0.05,即可以接受原假设,证明上市公司做出的涉及利润等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从而市场反应为负;不涉及利润等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其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双尾)p=0.067>0.05,即可以接受原假设,证明上市公司做出的不涉及利润等核心会计指标的财务报告重述不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其市场反应不明显。

(二)财务报告重述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

一旦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出现错误或不完整,投资者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所以,无论哪种形式的财务报告重述,都会导致投资者信心指数下降。因为,在公司出现异常状况的情况下,中小股东没有大股东那样的地位和影响,必然会担心自身利益受损,他们不能用手投票,而只能选择“用脚投票”。由于投资者的信心很难被量化,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重述前五个交易日的股票换手率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当然影响投资者换手率的因素,除了会计因素外还有很多,但是会计因素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重述前五个交易日及重述当日的股票换手率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在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当日,上市公司的股票换手率达到重述前五个交易日(包括当日)的峰值,这说明,财务报告重述使得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下降,而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又无力左右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告重述的形势,只能“退而求其次”,出售持有的公司股票。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无论对上市公司本身还是对投资者而言,都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应尽可能降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的几率。

究其对策,可从上市公司的微观角度和监管层面的宏观角度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将人为失误减少到最低,同时,上市公司应有长远目光,意识到财务报告重述后对上市公司本身导致的不利影响,使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现象“不愿为”。另一方面,应不断健全上市公司持续信息公开制度,加强证券交易所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检查力度,具体而言,可以引进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制并提高审计失败成本,使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更加真实可靠,使得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重述“不能为”。

[本论文是“2010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W2010194)”。]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商学院、山东省东营市市区国税)

猜你喜欢
财务数据财务报告投资者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纠纷调解知多少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8上市公司中报主要财务数据(8)
2017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6)
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1)
2018上市公司中报主要财务数据(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