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公允价值相关性的不确定性

2010-10-09 07:05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方智高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24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确定性现金流量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方智高

刍议公允价值相关性的不确定性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方智高

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纷纷颁布刺激措施走出萧条,饱受非议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作为现代财务报告体系中革命性的计量方法,并没有遭受唾弃,但是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制度依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公允价值造成企业报表失衡其实是因为公允价值所强调的相关性原则并没有完全得到体现,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失衡。所以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最佳途径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稳健性改进,以及公允价值估计方法的确定性改进。

公允价值 相关性原则 金融稳定 价值估计

一、引言

2007年8 月次贷危机爆发后,被誉为未来会计计量方式的公允价值饱受非议。公允价值在危机开始时,对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的低估放大了金融危机,对金融危机的传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笔者认为强调信息相关性有用性的公允价值在危机中并失败地体现了公允价的相关性与有用性,正是因为其自身的估计方法的不确定性所致。所谓公允价值在不确定性的估计方法下,很难公允。公允价值一般的估计方法包括市场价格估计,未来现金流估计都很难做到确定性。本身会计政策的选择就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政策选择后的估计还要根据市场环境以及资产负债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过程会计人员很难做到客观公允,最后输出的公允价值结果更难以排除所有的主观臆断,达到完全公允。公允价值所强调的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从而失衡。用公允价值来预测未来持产损益成为了公允价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公允价值定义本身忽视了确定性

我国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财政部,2006)。我国的会计准则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定义的时候强调的是公平交易的交易金额,而在不同的环境下,交易金额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定义虽然和IFRS适度的耦合,但是本身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操作者无疑会产生疑问是否只要是公平交易下的金额都能作为公允价值的输出值。源于交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公允价值自身所追求的相关性与有用性的损伤,从而由定义出发的公允价值就难以公允。

IASB目前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情况的有意愿的各方交换资产、清偿债务和被授予的权益工具可以被交换的金额。FASB157号定义为在价值计量日,假设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进行资产销售或者债务转让所能收到或者支付的金额。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FASB对于交易本身和交易的环境都做了限定,使金额的不确定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到控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公允价值为了体现资产和负债的内在价值,在追求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的前提下,必须在定义中加入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性的控制的概念。

三、解构公允价值不同确认方法的不确定缺陷

支晓强和童盼认为公允价值(Fair Value)的逻辑起点包括了市场基础和主体基础,价值起点包括了买入价格(entry)、脱手价格(exit)和在用价值(value-in-use)。公允价值是基于资产负债观的一种新式的计量方式,强调的是信息有用性,体现的是动态时态观,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价值。资产负债观要求公允价值能将持产的价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的金额能确定性地反映资产负债未来带来的现金流量。资产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方式无疑就是转让或者在用。两种获得收益的方式要确定现金流量都具有很大的困难。输入的变量无论如何怎么贴近现实都会带来不确定性。这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实的信息都会成为历史,很难确定的估计未来交易或者经营的状况;二是单项资产的现金流很难隔离出来单独的确定。

公允价值最佳的估计方法是Mark-to-Market,就是要求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参考。公允价值以市场信息为参考要求公允价值所选取的市场是最有利市场,和有序市场。这点要求从其内在来讲,正是希望市场信息具有稳定性,不会在未来发生巨大的变动。但是,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当日资产和负债的情况,公允价值反映的是价值测试和估计的时点价值,而用时点价值反映未来的现金流量价值存在很强的逻辑矛盾。最有利的市场是否能在未来保持最有利性,假如被计量的资产或负债存在多个市场,报告主体应选择其能够利用的出售资产可以取得最多收入或转移负债支付最少支出的市场上的价格。这个市场被称为“最有利市场”。最有利市场的确定非常困难,资产所处的环境也各有不同,判断资产出售的最有利市场非常的困难。而且随着未来情况的变化,资产出售的最有利市场可能还会发生改变。所以最有利市场不能保证会计输出数据能预测未来资产负债的价值。

公允价值假如没有可以参考的市场价值,可以采用未来现金流量估计法。运用模型对未来持产或者负债的现金流进行估计很难准确。首先,持产未来收益与很多因素相关,很难单独确定。未来现金流量难以确定,折现的利率同时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两方面的因素使现金流折现值具同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标是为了资产或者负债带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现金流折现法其实很难将单个资产的现金流与其他资产或者负债分离开来。以一个生产为单位的资产组更能确定其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但是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也很难达到完全的确定。不确定的估值技术损伤了公允价值的有用性以及可比性。

FASB的三个层次的信息输入正是以确定性的层次来划分。但是无论哪个层次对于输入的信息都不确定。输出的结果就会更加依赖于职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四、公允价值估计方法应该以确定性为标准

公允价值的基础是相关性和信息的有用性,但是公允价值的估计方法应该以稳健性为基础,平衡信息的相关性和稳健性。从而使得公允价值的信息在相对确定的条件下合理估计资产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这就引发了两方面的问题,如何判断各种估计方法的确定性,以及输入值的确定性,这无疑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失去了确定性的公允价值信息显得过于主观随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环境的变动,会产生易挥发不稳定的特征。严肃公允价值的估计过程就是要加强公允价值估计的确定性。

五、公允价值估计方法确定性改进意见

当前,复杂的经济情况下,试图把资产负债的未来现金流也即盈利能力转换成为一个公允数值的公允价值估计几乎对于会计师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假如,公允价值的估计是片面的强调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无疑会计师容易滋生过于乐观或者悲观的情绪,使得最终的估值难以公允。因此,强调公允价值输入信息以及方法的确定性是保证公允价值公允的关键。这需要公允价值的估计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公允价值计量估计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允价值输入信息的披露必不可少。根据准则,金融资产往往以市价为基础,这种估计往往缺乏对于市场不确定状况和经济环境的披露。其次,公允价值的披露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披露,而不是一个单纯数字的披露。公允价值要达到信息的有用性,必须将其承载的信息通过表外披露的方式展现给信息使用者。最后,公允价值的披露必须有良好的自律与监督机制。现阶段对于公允价值信息的审计与复核都存在很大的漏洞,必须加以完善公允价值相关立法以及监督机制,使公允价值的形成过程有法可依,这样信息的确定性才可以得到增强。

加强公允价值机制的建设,不能片面强调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应该平衡其与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只有确定的信息才是有用的信息,确定性改进公允价值估计是公允价值信息有用的保证。

[1]陈美华.2006.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姜国华,张荣.2007.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基于股票价格反应的规范性分析.会计研究,6:20~25

[3]徐晟.2009.金融稳定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优化—基于动态减值准备的思考.会计研究,5:15~19

[4]周明春,刘西红.2009.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会计研究,9:15~21

[5]张荣武,伍中信.2010.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会计研究,1:28~34

(责任编辑:董晓磊)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确定性现金流量
中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思考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论法律解释的确定性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综述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制造型企业现金流量管控浅谈
法律确定性的统合理性根据与法治实施
2015年行政事业单位统计资料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法估算企业价值——以青岛啤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