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特色』要防止四个倾向

2010-08-15 00:53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8期
关键词:原典国情同志

有同志问,为什么在中国和社会主义中间非得加特色两个字?就叫中国社会主义不就得了吗?《北京日报》刊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的文章认为,加“特色”两字源于我们近30年的表述。特色不同于特点,也不同于国情。因为特点也好,国情也罢,在价值判断上,都是中性概念,好的坏的全在里面。比如,中国的特点有资源很丰富但人均资源很少;国土面积大但有效使用的国土面积不足。然而,特色是对特点和国情的超越。在价值判断上,特色代表的是事物的特长和优势。用哲学的语言说,特色代表的是事物的最优存在方式和最优演化方向。所以,我们简单称之为特色。

文章指出,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我们必须反对四种认识上的倾向。第一,反对以中国特色来掩盖中国的落后。不要一说这个地方怎么脏乱差啊,就说中国特色嘛。用中国特色来掩盖中国的落后,与中国特色本身的含义相违背。第二,反对借中国特色而否定社会主义的倾向。有的人只讲中国特色,不讲或淡化社会主义,认为只要是我们搞的都对。第三,反对借社会主义而否定中国特色的倾向。有的同志总是用经典、原典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提出的一些设想来对照我们的现实,认为这不是社会主义,那也不是社会主义。第四,反对借中国特色而拒绝学习外国。有一种观念认为,所谓中国特色应该就是中国独有而其他国家没有的。那会导致我们脱离世界,自我孤立起来,而且现在很难找到只有中国有而国外没有的。

猜你喜欢
原典国情同志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FOR YOU, O DEMOCRACY
漫画
同志关系
陈寅恪:读“老书”、读“原典”
从“教材”到“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