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主的伦理基础看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2010-04-11 07:27石敦国
关键词:共同利益个人利益阶级

石敦国

从民主的伦理基础看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石敦国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以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为前提的伦理政治。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使得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对立,尤其是形成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这就从根本上排除了民主政治在历史上的可能性。无产阶级的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的一致性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伦理基础,使得社会主义政治成为唯一可能的民主政治。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伦理保障,因为共产党代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达到无产阶级的阶级联合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联合,形成人民共同体。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产党;伦理基础

一、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伦理政治

“民主这个词是由古希腊语demos(人民)和kratia(统治或权威)派生出来的,意为由人民进行统治”[1]。它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或者由人民直接做出决定,或者由人民选出代表,并把代表作出的决定视为人民自己的决定。前者是直接民主制,后者则称为间接民主制。跟其他政治事物一样,民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实质和内容,另一方面是它的程序和形式。只有内容和形式或者实质和程序相统一才构成真正的民主政治。

显然,人民主权或人民统治本身已经包含了人民这个前提。没有人民就没有人民主权而只有君主主权或寡头统治,没有人民就没有人民统治而只有人民被统治,而且人民有可能被以民主的形式和程序统治。人民是一个公共人格,分享这个公共人格的人成为人民的一员。把单个的人结合为人民共同体的是共同利益。如果说人民是人民主权的前提,那么共同利益则是这个前提的前提。

如果说共同利益是人民共同体的前提,那么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则是人民共同体的条件。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总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人只具有个体人格,他不是人民共同体的成员。而人民也因为没有成员而成为一个抽象的东西。只有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相一致,个体才能分享公共人格而成为人民的成员。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又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与他人的利益相互统一起来。否则,如果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对立,从而个人利益之间也彼此对立,那就没有真实的共同体,人民就不过是一个虚幻的观念。因此,民主反映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相互关系。民主政治的可能性完全取决于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一致性。民主是人民共同体的成员就共同利益作出决定的政治形式。没有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政治就不是对共同利益的决定机制和程序,而是个人利益相互冲突的舞台,结果是强者利益的实现以及强者对弱者的奴役。

既然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是民主政治的基础,那么民主政治在本质上就是伦理政治。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得个人获得了一种伦理存在,具有了伦理人格。民主政治的伦理可能性正是在于政治决定由伦理的个人基于对公共利益的自觉意识和积极追求而做出。民主既是一个伦理范畴,也是一个知识范畴,是善和真的统一。善是指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性,而真则是对这种统一性的认识。只有存在着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现实的统一性,才能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真,在人们的行为中趋向善,在政治上实现民主。

然而,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立以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马克思指出:“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和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相互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2]162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对立是包含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之中的,因为历史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工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自发性的分工以及作为其结果的私有制,是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对立的根源,是阶级对立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利益的狭隘性遮蔽了共同利益,阻碍了人们对共同利益的自觉意识。而对共同利益的无意识又导致人们对个人利益的无意识。西季威克说:“个人实际上并不总是能看清楚他们自己最大的利益是什么。”[3]在这种无真而又乏善的情况下,民主政治就不过是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幻象。

我们看到,柏拉图把民主政治排除在理想国家之外,倾向于哲学家的统治,因为一般民众被证明不能把握善与正义的知识,只有基于狭隘的个人利益和个人经验的意见。民主政治也不是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因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必然使民主政体退化为暴民政治。如果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反映了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因为失去伦理基础而衰落,那么卢梭则揭示了民主政治在现代的不可能性。卢梭把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伦理共同体看作民主政治的前提。但是卢梭正确的时代感告诉他,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对立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因而,伦理共同体只具有纯思维中的存在。民主政治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没有伦理基础。卢梭无可奈何地说:“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4]

精英主义者认为,任何有组织的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区分为统治精英和被统治的大众。莫斯卡说:“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着两个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5]作为人民主权或人民统治的民主政治是不可能的,其根源在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对立。熊彼特说:“不存在全体人民能够同意或用合理论证的力量使其同意的独一无二的共同利益。”[6]霍布豪斯也指出:“全心全意地热衷于公共利益是难得的。它不是群众的特性。”[7]在精英主义者看来,民主不是人民统治,而是一种选择统治者的程序。多元主义者也认为,不存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因而没有人民主权和人民统治,社会是由许多利益集团和权力中心进行的多头统治。

民主政治的可能性就这样被完全排除了。没有伦理基础的民主政治当然只剩下民主的形式和程序了。利益的冲突、权力的垄断和阶级统治通过民主的形式来实现。历史上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政治的正剧,至多上演了并正在上演民主政治的闹剧,即没有伦理基础的民主形式和程序。政治国家不过是以共同利益和人民的名义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伦理基础

如果说人类文明史以来民主政治的伦理基础的缺失从而使民主政治不可能的根源在于,自发的分工和私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尤其是存在着阶级对立,因而政治始终不过是利益冲突所采取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达到权力垄断和阶级统治的目的,那么,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随着分工和私有制的消灭,各种利益的对立尤其是阶级对立将不复存在,政治将失去往日的内容和实质,民主因为获得自身的伦理基础而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决定形式和管理方式。

这个逻辑结论当然只能由历史来证明,它是包含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之中的。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矛盾本性把各种利益的对立发展到了极端的程度,它也准备了消灭自身的条件。因为它不仅使阶级对立日益尖锐化,而且把无产阶级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对立,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一切对立和冲突都集中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冲突之上,并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随着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改变社会就提上了日程,而首要的步骤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国家,夺取政权。马克思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293然后才有可能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变革。

显然,由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而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依然是阶级政治,其内容和实质依然是权力垄断并借这种垄断达到阶级统治的目的。就这方面看,社会主义政治与以往一切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政治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只不过社会主义政治是生产者阶级的统治,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以往的政治都是生产者被统治。无产阶级公开宣布社会主义政治的统治性质以及它所要达到的目的,这又是人类历史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以往的政治总要用公共利益、普遍的善等来掩盖其阶级统治的本质。如果说作为阶级统治的政治是一种恶,那么社会主义政治是一种必要的恶。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作为阶级统治的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可能是民主政治;如果说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在历史上已经排除了民主政治的可能性,那么社会主义政治如何能够把互不相容的两者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具备伦理基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伦理基础首先取决于无产阶级统治的性质和这种统治所要达到的目的。马克思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进行剥削和统治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2]257以往的政治统治的目的在于统治本身,在于维持阶级差别、剥削和压迫,而无产阶级统治的目的则在于消灭一切形式的统治。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与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而其他社会领域的解放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提。因而无产阶级的解放决不限于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不是为了垄断社会权力并奴役社会的其他领域,无产阶级的解放恰恰在于消灭使自己作为无产阶级存在的条件并消灭一切阶级存在的条件。以往的统治阶级代表的是过去,无产阶级则代表未来。以往政治的目的是维护统治,社会主义政治则旨在消灭统治。无产阶级要通过这种必要的恶消灭一切的恶而达到根本的善。

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与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还因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在于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以往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是在矛盾和对立中进行的,这种矛盾和对立最终会成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障碍,而统治阶级最终也会以政治的形式阻碍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就是说,以往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统治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相违背。这种违背在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中达到了极端的和最后的阶段。一方面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破坏和浪费,资产阶级的狭隘的私人利益与人类的共同利益的冲突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是自我解放,而作为生产者阶级的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无产阶级是现代生产力的代表,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所以无产阶级代表人类的未来。这样,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与人类的共同利益的一致性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伦理前提。

要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就必须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以这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一切对立和冲突,包括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冲突以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尤其是阶级对立和冲突,就都被消灭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以共同利益为纽带,重新达到了团结和联合,形成了人民共同体。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成就为每一个个体分享,个人在实现自己的利益时也自觉地促进共同利益的发展。每个人都取得伦理人格而成为人民共同体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就让位于全体人民的民主政治。

可见,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无产阶级的阶级统治的性质和目的,甚至可以说无产阶级的存在本身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伦理前提,因为个人利益、阶级利益与共同利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无产阶级产生于对立的生产方式并成为一切对立的集中表现,因而也曾经是民主政治不可能性的集中表现。但是它又是消灭对立达到统一的力量,因而,无产阶级的存在又意味着专制和奴役政治的终结,意味着真正的民主政治的来临。

三、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虽然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和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伦理前提,使社会主义政治成为迄今为止唯一可能的民主政治,但是,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基于阶级性质和历史使命联合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又取决于一个积极因素的存在,这个能动的因素就是共产党。于是,正如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一样,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正如共产党始终把无产阶级革命保持在原则的高度上和正确的方向上,也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伦理基础巩固起来。

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可能性问题又可以被归结为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共产党是由率先觉悟起来的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先锋组织。共产党的先进性在于,“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285。共产党具有知识上的先进性,因为“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结果”[2]285。它具有伦理上的先进性,因为它“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285。历史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利益就是共产党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解放从而整个人类的解放就是共产党的利益。

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联合的力量,而它最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联合。把由分工、私有制和竞争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离开来的无产者联合为一个阶级以对抗有组织的资产阶级,是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前提。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307而且把已经达到的联合或者为联合创造了条件看作每一次工人运动最重要的成就,即使运动本身失败了。如果说革命的胜利是联合本身的胜利的话,那么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需要联合。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以无产阶级的联合以及全社会的联合为前提,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联合的形式。只有通过共产党的组织和宣传以及共产党自身的革命行动与革命精神,才能使作为个体的无产者抛弃狭隘的个人利益,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存在,清洗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为一个阶级来追求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

马克思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8]就经济方面看,私有制、分工、竞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因而,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包括无产阶级成员之间的对立将长期存在。所以,把无产阶级联合为一个阶级,并把全社会联合为一个人民共同体,是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就道德和精神方面来看,虽然无产阶级经历了革命斗争的洗礼,但是旧社会的思想观念将长期存在,阻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伦理品格的形成和巩固。

可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一个积极因素和领导力量,不仅无产阶级不能达到自身的阶级联合,而且整个社会也不能联合为一个人民共同体。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列宁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9]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政治就会偏离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每个人自由发展这个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的方向。邓小平严肃地指出:“削弱甚至取消党的领导……这事实上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10]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在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扎实地向前推进。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把全国人民联合为一个人民共同体。而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伦理基础。

我国的经济市场化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全面转型,使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特殊的挑战。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分工和竞争、利益群体的形成、个人利益的膨胀,造成了个人之间、行业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和对立。因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当务之急是把多元化的利益整合到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上来,把多元化的思想意识统一到社会主义伦理取向上来,才能形成真正的人民共同体和社会主义政治联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反过来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以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宗旨。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可能性问题又归结为我们党和党员自身的问题。就党组织来说,它不是代表特殊利益集团的宗派组织,只能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它不能把自己置于多元利益结构中,成为其中的一极,而要超越多元的利益结构成为统一的力量。就党员自身来说,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不代表个人利益和权力,而是一种伦理身份。共产党员不能追求狭隘的个人利益,而应当以人民的共同利益为目标。

[1]戴维·米勒.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54.

[4]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8.

[5]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41.

[6]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72.

[7]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1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

[9]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4.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9-171.

On the A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According to the Ethical Base of Democracy

SHIDun-guo
(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 066004,China)

Democracy is Ethical politics because its precondition is that common interest is in accordance with individual one.there is not democracy at all in history because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ur as well as private ownership.there is ethical base in socialist democracy.the Communist Party stand for the interest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oneof the people,so community which is the precondi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can be formed.With lea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we will develop the common interest such as the productive forces,social advances and f ree developing of everybody.

socialist democracy;the Communist Party;ethical base

D621

A

1000-2359(2010)02-0077-04

石敦国(1967-),重庆酉阳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和政治学理论研究。

2010-01-25

[责任编辑 孙景峰]

猜你喜欢
共同利益个人利益阶级
破坏发展环境,就是挑战东北人民共同利益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现实价值取向探析
漫画哲理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