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两个对接”这篇大文章

2009-03-26 02:35陈治光
科技潮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产业化专项

陈治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做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2020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并在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部署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努力掌握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这16个科技重大专项总投入将达到1万亿元。

2007年初,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编制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又提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大型天文望远镜、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航空遥感系统、结冰风洞、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子午工程,地下资源与地震预测极低频电磁探测网、农业生物安全研究设施等1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十一五”末,这1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央将投入60亿元。

多举措促进“两个对接”

这两个巨大的科技蛋糕吸引了全国各省市科技部门的眼球。如何才能争取到其中的项目,并利用这些项目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升级呢?几年来,北京市科委高度重视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对接工作。组织最优科技力量积极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开展对接,努力做到既服务支持国家目标,又要抓住机遇,创造出首都新的产业生长点,形成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新优势。2009年初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明确提出:动员全市力量,认真实施“2812科技北京建设工程”,即“两个对接”,“八大产业”,“十二个工程”。其中“两个对接”是指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09年9月,北京市科委新增设了“重大专项办公室”,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本市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办法,审核实施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组织评估和验收;承担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相关协调工作等。

2009年8月18日,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在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时指出,做好“两个对接”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北京在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北京对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配套资金支持是有选择的,有限的资金将用于对接产业发展,对有利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专项给予重点配套支持,促进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重大创新成果在北京落地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闫傲霜介绍,目前,北京市正在对重大项目进行梳理和筛选,遴选出近期或今后3--5年内有望在北京实现产业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推荐,希望得到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北京重点产业的振兴发展。

2009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开展了在京重大投资项目调查工作,涉及单位近1400家、重大项目近2000个,其中重大科研项目400项。同时,采取组建联盟,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搭建服务平台,共建科技园区或产业基地等多种形式,推动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司,转制科研院所等中央单位的科技合作,为中央单位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北京落地实施做好对接服务。合作共涉及400余家中央单位,其中大型骨干企业300余家,合作领域涉及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环保,装备制造、汽车,文化创意、科技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等多个产业,为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和重点产业振兴提供全面支撑。

近年来,北京积极推动以产业联盟、技术联盟,标准联盟、服务联盟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组织发展,以产业发展需求为纽带开展分工合作,联合攻关。日前,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世龙介绍:”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直接推动成立了首都工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北京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等17个产业技术联盟,共有380个成员单位参与,企业占成员单位总数的66%。依托产业联盟,目前已初步形成非晶带材产业化、铁路用钢等多项重大产业创新项目的研究方案。”

2009年5月15日,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以10家中央在京转制院所为核心组建的“首都工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正式揭牌,该联盟旨在充分利用和集成中央在京转制院所的优势科技资源,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联合申请国家和北京市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重大工程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促成重大产业化项目在北京落地,推动重点产业发展,为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提供重要支撑。

2009年7月17日,北京市与国防科技工业八大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国防科技产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在京国防科技产业的优势资源,发挥国防科技产业战略价值、高科技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首都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区位优势,共同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开展重大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合作建设研发中心,总部基地和科技产业园区,促使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军转民”,“军民两用”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在北京落地,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和首都经济的有机融合,推动国防科技工业更好更快发展,提升首都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首都重点产业振兴和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据了解,下一步,北京市科委将广泛深入调研,掌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联络协调,主动做好“两个对接”落地北京的服务工作。创新组织方式,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领军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参与,对接服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向国家有关部委推荐重大项目,努力争取国家部委的支持。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产业化专项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