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题(一)

2008-12-10 03:56陆可爱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12期
关键词:岳父小题年轻人

陆可爱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共40分)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3分,第(1)小题2分,第(2)小题1分)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快车载着来自秦关汉月、唐疆元界震天的战鼓声;载着来自长江边高峡出平湖的péng pài诗篇;载着十三亿人民的喜悦和中华民族的憧憬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和与时具进的召唤,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奔向前。

(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péng pài() 憧憬()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_____改为_________

2.请将“老水车、驳船、矿灯、稻穗、路基”这几个形象填入下列空缺处。(3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_______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______,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_____,是失修的_____;是淤滩上的__________/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B.白帆眼睛看着肖燕,那副焦急等待、望眼欲穿的样子,让陈纲看了有些不忍。

C.这个元旦过得无精打采,前几天的呕吐和咳嗽似乎让她失去了吃东西的胃口。

D.作为评论者,如何客观地发出声音,少一些吹毛求疵,既是对被评论者的尊重,也是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最大支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亿万人民将参与、关注和经历人类共同的盛典时刻,追随火炬的足迹,祝福奥运,关注奥运,聚焦北京。

B.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上,少数选手在综合素质考查中表现欠佳,令人大饱眼福。

C.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创新国内外纪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D.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5.请根据提示或要求填空。(12分,每小题2分)

(1)《我爱这土地》中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新诗《国魂》的第一节,请你以“长大后”或“而现在”为开头,续写第二节或第三节(每行诗的字数不加限定)。

小时候/国魂是项上的红领巾/我在红旗下/烈士

在心头

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中,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其中“_______”是象征,“______________”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4)莱蒙托夫在《祖国》中说:“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句中“奇异”应该这样理解:__ ________.

(5)《黑人谈河流》中的“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这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

(6)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6分 每小题2分)

“我接过这些轮车上的食物,一会儿就把上面的东西吃个精光。二十辆车装满了肉,十辆车盛着酒;每辆肉车上的肉足够我吃两三大口;每辆酒车上有十小陶罐的酒,我把它们倒在一起,一饮而尽;剩下的几车我也是这样吃掉的。”

(1)“我”的名字是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________》。

(2)选段详写“我”在“__________国”就餐,食量惊人,夸张中见奇思,荒诞中见真实。此举也证实了

欧洲在第__次世界大战后经历的真实性。

(3)请以新课标推荐的初中生阅读的外国名著为材料,依照所给的语句形式,补写后面的句子。

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我来到俄罗斯,听到了高尔基在叙述

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我来到英国,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口语交际。(4分,每小题2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太多的期待,无数人都在梦想着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然而,我们没有罗雪娟、刘翔等人的名气和幸运,注定和奥运圣火无缘,一种望洋兴叹的惆怅之感挥之不去。为此,有人倡议开展“网络圣火传递活动”。

(1)假如你是倡议者,请你为你的朋友发去一则QQ短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网络圣火传递”的程序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8分,第(1)小题1分,第(2)小题3分,第(3)小题4分)

为帮助广大学生“强化国情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自觉投身实践”,某校政教处、团委准备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国情系列教育活动。

(1)请为该系列活动拟定一个鲜明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以上述标题所确定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设计一下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求:围绕主题,渲染气氛,鼓励参与,讲究实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取你所设计的一项活动内容,结合主题,加以分析。(提示:分析可以包括以下方面:设计该活动的理由,活动开展的形式,该项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及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共5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6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下列有关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B.本诗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

C.诗中写了两个场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

D.本诗的主题是:孤城被围,但将士们斗志昂扬,并连夜出击。

10.请赏析画线的两句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5题。(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骊①之形;其旁,出堡坞②,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其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而列是夷狄,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①梁骊(lì):栋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指中原地区。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此指优美的景色。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画一处)(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

(2)良久乃已 乃:___________

(3)愈以为诚有 诚:_________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之可上,望其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1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17分)

生命的转角

毛永健

岳父被摩托车撞伤的消息,是岳母在电话中告诉妻子的……我们穿过汹涌的人流,到车站拐角处打了一辆摩托车,然后满怀悲戚地去接正行进在就医途中的岳父。

撞伤岳父的是一个三十余岁的年轻人,他满身尘土,疲倦着一张脸,眼睛显得迟钝而呆滞。他很尽责地搀扶着岳父,见到我们,勉强挤出一丝苦笑。“昨天晚上孩子生病,我一夜没睡,眼皮老是打架,没想到果真出事了。”他说完,重重地叹了口气,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

经过照X片检查,岳父并没有像岳母所说的那样“手被撞断了”,而仅仅是伤着了肘部的肌肉。伤口翻卷着,有些触目惊心,像极了盛开的罂粟,恣意而狂放。在医生给岳父清洗伤口的时候,我看见了撕开的肌肉下面白色的骨头,那是岳父疼痛的根源,也是岳父疼痛的深度,我终于理解了我的想象为什么无法切入到疼痛的本质。清洗完毕之后,年轻的医生开始娴熟地给岳父缝合伤口。岳父将牙关咬得紧紧的,不时皱一下眉头或者呻吟一声,或者握紧自己的拳头。我知道这些都是疼痛的外在表现,但我们谁也帮不了岳父,岳父只能独自承担着疼痛的煎熬,直至伤口愈合、疼痛消失。

医生终于缝完了最后一针,他擦擦额头上浸出的汗水,然后给岳父包扎、开药……之后,我们将岳父搀扶到病房里打点滴。撞伤岳父的年轻人手足无措地站在岳父的身边,这一番折腾,已经掏空了他口袋里所有的钱,然而,接下来呢?伤终归是要医治的,而治病就必须花钱,年轻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对岳父说:“我去找亲戚想想办法。”年轻人回来的时候,手里攥着一百元钱,他对岳父说:“亲戚们都知道我患有癌症,担心还不起,不肯借钱给我。”他又说:“我本来想好好地挖一年煤,挣点儿钱来把病仔细检查一下的,哪里想到竟然会出了这事。”我呆在当场,岳父则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你尽量想点儿办法吧。尽量就行了。”

第二天我到医院看望岳父,岳父说:“这年轻人昨天晚上就在病房外面的椅子上过了一夜,我怎么招呼他也不肯到病房里来睡。”我的心一下子有些疼痛起来,这不过是一次宿命的意外,然而对于年轻人,却有着他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我对岳父说:“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我看我们还是出院吧。”当乡村医生的岳父说:“问题有无倒是难说,不过看着这小伙子可怜,就干脆回家去慢慢养吧。”等年轻人来病房的时候,岳父就把出院的事跟他说了。末了岳父还对年轻人说:“你还年轻,挣了钱一定要把病好好地检查一下,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年轻人扑通一声跪在了岳父的病床前,眼泪无声地流了出来。

现在,岳父的伤口已经全部愈合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每逢天转晴或者天要下雨的时候,岳父的肘部都会隐隐作痛,就像一块晴雨表。偶尔碰上岳父疼痛发作,我内心深处就会生发出一丝不安和内疚。倒是岳父爽朗,他经常安慰我说:“你的做法是对的,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懂得对苦难的理解。”我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中面临着无数的十字路口,而当我们选择之后,回头审视,我们会发现,在生命的转角处,只有心存感激和宽容的情怀,才是一种至善。

(选文有删节)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体味文中画线处两人叹气的原因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岳父的伤口是由年轻人造成的,为什么当我“偶尔碰上岳父疼痛发作,我内心深处就会生发出一丝不安和内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在生命的转角处,只有心存感激和宽容的情怀,才是一种至善”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在生命的转角处遇到过困惑吗?读完本文后,请把你的体会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1~23题。(13分

读 书 是 福

读书是福。读书能使人远离浮躁,心灵宁静而致远。面对手机的呼叫、短信的骚扰、网上的互动;面对金钱的诱惑、娱乐的喧闹;面对频繁的往来、诸多的应酬,人心中会滋生出种种浮躁。宁静、厚重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对于人之心灵的伤害,莫过于浮躁。你想享受生活的宁静吗?你想远离浮躁吗?请手持书卷读书吧!(A)让你的心灵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白杨礼赞》中舒展,在《尘埃落定》时获取宁静;让你的思想沿着《史记》、经过《论语》、跨越《春秋》……在读书的过程中品味历史、品味文化、品味人生,你的心灵会越来越静,浮躁会离你越来越远。

读书是福。读书能使人“养得生机盎然”,历久不衰。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观念才不至于僵化,思想才能与时俱进。因为善于读书的人,必然把书看作水,把读书的心情看作像鲜花、像鱼儿。这样方知春雨润鲜花、鱼跃在深渊之意。

读书是福。读书能使人生活品位提高,幸福指数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幸福不是金钱,幸福不是权利,幸福不是奢华,幸福不是单纯的快乐。(B)对许多人而言,幸福是不可一日不读书;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幸福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室无书。愿人们在读书中,生养智慧,增加快乐,增进幸福。

21.整体感知,回答问题。(5分,第(1)小题2分,第(2)小题3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读书是福”?请概括分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你用“读书动笔”的方法,仿照示例,任选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的一句(只填字母,不需抄写原句)作点批注。(4分)

示例:原文——你想享受生活的宁静吗?你想远离浮躁吗?请手持书卷读书吧!

批注——用疑问句唤醒读者思考,暗示读书能使人宁静生活,能使人远离浮躁。

原文——()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了本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含卷面书写分)

伴随我们成长的因素很多很多,其中外在的因素有:父母之爱、老师之情、同学之助等;内在的因素有:努力学习、顽强拼搏、自我反省等。正是有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

请以“____________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注意: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在本期找)

猜你喜欢
岳父小题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成交
年轻人如何理财
笑话
蹭饭